青瑶牛津大学演讲:让世界认识中国人的乐器

一 传统中国乐器 琵琶
大家好,我是百家号内容创作者,原创国乐音乐人柳青瑶。

- 图为柳青瑶近期原创音乐《听!秦王破阵乐》封面BV1zB4y1w75q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来到牛津大学的的讲台,来跟大家聊一聊我们中国人的乐器。
我从5岁开始就去艺术团学习音乐了。刚开始的时候,是我妈妈给我选了一样中国乐器学习。没错,就是在我左手边,放在椅子上的这把乐器。
它叫,琵琶。
说实话,刚刚开始学习它的那几年,我对它心里真的是充满了抵触。每次演出前,看着身边交响乐团的同学们,个个身着紧致无比的晚礼服,再看看芭蕾舞团的同学们,都穿的跟小仙女一样,最后看看我们民乐团的演出服,心里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乡土气息。我真的是对别人充满了羡慕。
在座的的各位,对琵琶有什么了解呢?
大家的认知里对它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但事实上,琵琶是中国乐器中最难学习和演奏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弹拨乐首座。
孩童时代,它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个魔鬼。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请听我举一个例子,请看着我的手,我们人手握东西,握话筒,拎东西,都是五指朝内,向手心发力。
这是符合我们人类的发力规律的。再看一些我们其他的乐器,弹钢琴、拉小提琴、弹古筝勾托抹托也是这样的。
但是,琵琶不一样。
琵琶的的演奏方式是一种非常反人类的操作。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我们的基本指法,弹、挑、轮指,都是五指向外翻,向外发力的。
所以我才这样说。琵琶的“反人类”之处在于:如果你这一辈子没有学习过琵琶,那么这些动作,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做。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又土气又难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难以理解。我一直非常不理解我妈妈让我去学它的这个决定。
可是有一天,一部作品改变了我。
它叫《霸王卸甲》。
它是一个著名的故事,关于中国的一位英雄,我们所熟知的楚霸王项羽。
公元202年的楚汉战争,有一场著名的垓下之战。那场战役过后,英雄末路,他被逼到乌江边拔剑自刎。
那么英雄末路的故事,在我们琵琶的世界里,用我们琵琶的语言是怎么样呈现和表达的呢?
- 《霸王卸甲》感受英雄末路03:08
“这位英雄,站在乌江边,听着滔滔不绝的江水之声。”
“当世界静了,他听到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掉落在地上。”
“他生命的最后,是一把刀掉落在地上的声响。”
“我们中国人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英雄他是站着死的,所以刀落而人不倒。”
朋友们,这就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 琵琶独特的音乐魅力
我们的民族音乐家,从很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突破了do re mi fa so la si,这个乐音的概念。利用、甚至故意制造噪音、不择手段,为的就是让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被带到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中。
一把琵琶能够带你们到很多的世界里去。
- 竹林千年古刹
“它可以把你带到竹林深处的千年古刹里。”
“听到木鱼声了吗?”
- 赛龙舟的岸边05:20
“它还可以把你带到赛龙舟的岸边,你听那岸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 月夜里 泛舟上《春江花月夜》05:36
“春江花朝秋月夜,它还可以把你带到,月夜里、泛舟上,带你感受水波的涟漪。”
- 千年前的古战场 《十面埋伏》
“它还可以把你带到千年前的古战场,让你感受十面埋伏、杀机四伏。”
这就是我们中国乐器的魅力。
当我懂了它,我就再也没有羡慕过别人。
从此以后,我带着我的木头伙伴,跟随中国外交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汉办出访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慢慢懂得了如何去演绎它,尤其是如何向外国朋友来介绍它,收获了来自全世界观众的掌声和共鸣。
我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能够懂它。
三 我的未来以及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未来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了国内顶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事着与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泛娱乐领域。每天·接触者他们喜欢的电影、游戏、动漫、文学IP。
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关于琵琶的频道,将年轻人所关注的娱乐领域,用琵琶的演奏技法表现出来。
炫技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古往今来的题材一定要全面,更新一定要频繁。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觉得,它不止能演奏古曲,它离我们很近,它离我们年轻人的世界很近。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制作了琵琶翻奏视频100多期,目前全网累计粉丝200多万,所有视频的播放量累计过亿。依托我的视频出版的琵琶曲谱书,目前是琵琶乐谱书里除考级书外,销量最高的书籍。
每一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读到小朋友们的留言。
他们跟我说:
“姐姐,我去学琵琶了。”
“姐姐,咱们民乐真好听。”
能够影响到别人,是一种幸福,能够影响百万人是一种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媒体音乐人,也加入了我们民乐翻奏的队伍,用各种各样的中国民族乐器去演奏年轻人熟悉的歌曲。
在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反思,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能离我的梦想更近呢?
其实除了最常见的中国古典乐器,比如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在我们的国乐领域,还有很多冷门甚至失传的乐器。
东方,最尊贵的神鸟是凤凰。
唐代诗人李贺曾描述一样乐器的声音,他说: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朋友们,你们听过遥远天边传来的凤凰的鸣叫吗?
- 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铜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人描绘的就是我们中国的箜篌。
箜篌,它是敦煌壁画中出现最多的乐器之一,更是中国古代宫廷乐最具有色彩性的乐器。
在古代,琵琶、古筝的传播载体,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乐师。古琴的传播载体其实是文人阶层。而箜篌的传播载体,大部分是宫廷的乐官。由于传播者数量稀少,最终导致了上百年的断层与失传。
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音乐家们复原出现代箜篌,可大家依旧对它知之甚少。
那么它会不会再一次面临失传呢?
图中的这个乐器,叫做阮咸。
- 阮咸《小饮听阮咸》

这位演奏家,是中国著名的阮咸演奏家,冯满天先生。
阮咸,以一位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所命名,最早的时候,它叫汉琵琶。宋代的时候,它叫月琴。它像月亮一样被乐师抱在怀里。
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揽月入怀。
它是全世界第一个有品的乐器。吉他的品、鲁特琴的品都来源于它。我们中国人自古以品格为贵,可是,又有多少人听过它的声音呢?
李商隐的《锦瑟》,是名垂千古的诗篇,甚至进入了中学课本必备的范畴。可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听过瑟的声音呢?
琴瑟和鸣,是大家熟知的、形容夫妻伉俪的成语。可又有多少人感受过琴瑟和鸣的美妙之音呢?
- 琴瑟和鸣 《锦瑟》

他们的故事和声音,都很美。
可他们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我的梦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乐器活起来。
从去年开始,我结合中学课本中学生课本中有关乐器国文经典,联合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数十位顶尖的国乐大师以复原文物乐器、乐器文物复制品的形式,创作出多首原创流行音乐作品。
- 编钟、云锣、中国古 《晨钟暮鼓》
以全新的形式,用琵琶演奏《琵琶行》,用中国鼓演绎《兰陵王入阵曲》,用箫演绎《玉人何处教吹箫》,用箜篌演绎《李凭箜篌引》,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乐器走入年轻人的视野。
去年是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我收中国国家汉办委派随乐团出访了德国数个城市进行演出。
- 中国鼓与琵琶 《兰陵王入阵曲》
无论是在钢琴大师,巴赫的故乡莱比锡,还是在波恩、哥廷根,中国名族乐器的演绎都在当地受到了强烈的反响。

贝多芬管弦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演奏家,以“不可置信的惊艳”称赞中国乐器完美的表现力。
中国乐器既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你还不曾重视的世界文化瑰宝。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让我们对它保持好奇心,去了解它吧。让我们静静聆听它们的倾诉吧。让我们继承它,传承它,让它更大更高更强吧。
如果你们愿意,这就是我今天站在这儿最大的意义。
我是原创国乐音乐人柳青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