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w-Fi随聊第49期】索尼MDR-CD900ST

2019-10-21 23:18 作者:量产型旗天  | 我要投稿


起初其实索尼的封闭录音监听耳机我仅仅知道MDR-7506以及MDR-Z1000。

后来遇到了ex90,才开始慢慢了解CD900漫长的历史变迁。而CD900ST则是其中活的最久的一代,就算是继任者MDR-M1ST正式发布,索尼官方也没有宣布停产。CD900ST也是现今各大录音棚里出镜率比较高的机型之一。评价极高的CD900目前为止我还没接触过,这里也不多说。

MDR-M1ST

这支是今年在ee购入的,当时本身是想入手一条比较理想的2k耳塞,然后并没有找到啥给我印象比较好的(就算有,在那边现场购入也不咋实惠)。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914969

然后顺道看了大耳,也听了听7506和cd900st,前者有着极其干净的人声表现,夸张的分离度和糊在一起的其他部分。过于极端所以当时也直接排除了。cd900st倒是杵那听了挺久,还很喜欢。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心血来潮,在店门口坐了半个小时之后,最后还是购入了。(到手800多,就当省钱了2333333333333)

开箱可以看看这期: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893026

反正用到现在也差不多进入状态了,这次就拿来聊聊。


首先外观,极其经典并朴实。耳罩是倾斜的椭圆形,外耳罩For Digital红标,银色浮雕,刻着SONY以及DYNAMIC STEREO HEADPHONES(动圈立体声耳机)的字样,有一圈镜面处理的外周,很漂亮。

耳罩上方有垂直转轴,支持小幅度水平转动耳罩以贴合头部(目测是正负十五度的样子)。头梁是11段分段调节,段落感几乎没有,侧面有左右标示。顶部由仿皮质材料包覆(估计会掉皮),正上方有着STUDIO MONITOR(录音室监听)字样,内侧可以看到产地。

耳罩是合成材质,叫啥我也不清楚,可拆卸,拆开可以看见这样的结构,也可以看出CD900ST并没有斜置单元,腔体后部各有一个出气孔。

然后佩戴的话,比较隔音,但夹头。

线缆是三米长的不可拆换6.35线,也符合其录音室监听的定位,插头的分量非常足,金属的,非常沉,然后这里因为我没有相应接口的设备,所以用了一个铁三角的转插(颜色还挺搭)。

接下来进入正题,也就是这支耳机的声音表现。


前端是铁菊花二代(高阻模式),以及iPad。这支耳机甚至比部分耳塞还容易驱动,试过拿cd900st上台,然后推炸了。没什么潜力,对推力也几乎没什么很大的要求,所以这边就拿手边驱动力比较合适的前端。

总的声音偏暖,背景比较暗,高频明亮度适中,有一定延伸,低频量略多,有一定下潜。主要集中于中频,密度略大。声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小的可怜。

解析一般,瞬态和动态比较优秀。分离度把控适中。弦乐泛音略多,结像很模糊,表现非常一般。但人声表现很精确,结像很完整,非常干净,没有任何修饰。适当的分离度恰好让这支耳机在精确体现人声特点的同时又不会觉得突兀。


其实整个声音素质并不能算低,动态瞬态的表现都很在线,低频的下潜和高频的延伸隐隐约约感觉都是临门一刀切。像是刻意控制高频与低频表现和声场大小,将所有的重心放在中频上面,尽可能保证了中频的质量,模糊化了其他部分的表现,又不会像7506一样造成人声和底乐很严重的分离感。聚焦于人声,然后分散布局,构成一个主次明确但整体性依旧很高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这支耳机对其他部分是带有一定修饰的,或者说有一定“味道”的。

所以其实作为一支用于听歌的耳机,它的声音只能说见仁见智,它确实恰巧带有那种老歌录音的那种味道,声音上其实也是凭借着一定的修饰构成了一个算挺容易讨喜的声音。但我觉得它的声音还是更适合于比较注重人声的工作机型。

总而言之,我可能还是不大推荐去以听歌为目的去购入CD900ST,更何貌似现在市场价格都在1000上下浮动。不过如果对这种风格的声音比较感兴趣,或者恰巧缺一支干活用的小罩子,那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尝试购买的。

一张和sak的合影23333

(悄悄放个sak的传送门):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31396

今天差不多这样,相关讨论可以加入Low-Fi尬聊群,群聊号码:602700938



【Low-Fi随聊第49期】索尼MDR-CD900S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