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其二
把农战换成劳动,后半段看得“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后一句感觉是至理名言,但加上前一句就怪起来了。
这段论述多有重复,这里最完整就摘录这里了。和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的是一样的东西:制造了独木桥,不挤破头就说祥子不够用功;本来以为过了桥就能有光明未来,结果又让你脱下长衫,做回祥子。还说什么人心不古,硬素质不过关又不肯吃苦拿底薪。在老爷的话语体系下,当然怎么做都是错的,拼命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结局只有死路一条。而勒庞与商鞅提的解决方案也是一个鸟样,一个对外殖民,一个对外战争。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为别人傻,永远不要这么想。
治国理政的秦代化。乡土秦国。问题在一乡内解决,但办法不是源于习惯,而是源于皇权。
“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名士们如此形象也有可能是假的,没准在演戏消食呢。
这是现在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不能逆全球化吧。
直到今天地缘政治学也是“让周边国家保持适度混乱”这一套,但却没商鞅这层把人民与财富留在国内的想法深刻。毕竟全球化还是会使人才外流,你又不可能把所有国家都搞乱。等一下,美国确实在努力这么做哈哈哈。
当劳动不能带来尊严时,社会就在腐败。 写这篇读后感让我想起以前的事:表姐请我和表弟吃饭。表弟在念大学,说以后毕业了,世界很大,想出去转转。问他想去哪,他说成都。问为啥,他说生活好,慢节奏。对,他没先说吃喝玩乐美女多,而是慢节奏的生活。我乐了,当时我还没去成都上班,但找工作之艰难早就体会过了,都竞争成这样了怎么可能慢节奏呢?我说你对成都的认知,不会都来源于抖音吧?表姐补了一句,成都是挺不错的,之前认识一个陪她打游戏的就是成都的,感觉成都生活挺轻松的。还没出社会就已经开始被社会毒打的我不再维持一团和善,直接反问:那个人是不是公务员,或者收房租吃饭?我姐笑了:啊,对,他在成都好几套房。而我姐,她自己就是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