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名词解释真题整理
00539古二 名词解释(2210-1001真题版) 2210
四大传奇:
(1)为元代南戏。 (2)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童心说”:
(1)是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 (2)所谓“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强调诗文思想感情的真实坦率与艺术表现的自由不拘。
鸳鸯蝴蝶派:
(1)晚清小说流派,主要成员有周瘦鹃、徐枕亚、包天笑、王钝根、刘半农等。 (2)表现知识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迷于个人的趣味世界,由此而痛苦、迷茫,以致颓废堕落的心路历程。
京剧:
(1)属于花部新剧种,成熟于19世纪中期。 (2)以二黄调和西皮调为基本曲调。 (3)著名剧目有《打渔杀家》《群英会》《四进士》《玉堂春》等。 2204
神仙道化剧:
(1)元杂剧重要类型之一。 (2)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 (3)代表作有马致远的《陈抟高卧》、《黄粱梦》等。
临川派:
(1)明代戏曲流派,以代表作家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而得名。 (2)擅长描写男女情爱,曲文绮丽,构思奇幻,富有浪漫色彩。 (3)代表作家有汤显祖、吴炳、阮大铖、孟称舜。
丘逢甲:
(1)台湾诗人。 (2)诗界革命的重要诗人。 (3)有多篇悲悼台湾沦陷的诗,悲沉苍凉。
狭邪小说:
(1)产生于道光、光绪年间。 (2)以狎优狎妓为题材。 (3)代表作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 2110
《救风尘》:
关汉卿刻画妇女生活戏的突出代表杂剧之一,戏曲塑造了妓女赵盼儿光彩照人的形象。
台阁体:
“台阁体”是当时台阁名臣、史称“三杨”的杨士奇、杨荣、杨溥所代表的诗文风格。他们的作品用于歌功颂德、应酬交际,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缺乏个性风采,效仿者更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无艺术生命可言。
南社:
在清末民初,一个活跃的革命派文学团体为“南社”。它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有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蕙风词话》:
是清代况周颐创作的文学评论著作。 2104
元诗四大家:
元代中期,是元代诗风文风的形成时期元末以及明清的研究者以“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的出现为元代诗文进入繁盛期的标志。人们称“四大家”等代表的文风为盛世文风。
《鸣凤记》:
《鸣凤记》大约作于隆庆年间(1567-1572),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作,实无确凿证据。该剧41出,直接将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搬上戏曲舞台,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思想,提出“诗界革命”的主张。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第一要新意境,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指清末出现的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它们对现实肆意夸大,言过其实;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绪渲染强烈,理性和冷静的立场不彰。鲁迅认为这类作品称不上讽刺文学,为之另立名目,称其为“谴责小说”。代表作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 2010
简斋体:
简斋体是指陈与义的诗歌,风格遒上,思力沉挚,已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其本是出唐代陈玄祐传奇小说《离魂记》,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爱情故事。剧本语言笔触细腻,文辞秀美婉转,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曲,熔铸成优美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再生缘》:
《再生缘》作者陈端生,本事续接《玉钏缘》,写谢玉辉、郑如昭和陈素贞转世之后的婚姻故事,故名“再生缘”。塑造了孟丽君才高气傲、聪慧机敏、敢于叛逆最后无奈屈从的女状元形象。作品布局合理、情节结构完整、线索清晰、繁简得当,是弹词小说的佼佼者。
“境界说”:
王国维深受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在《人间词话》中创造性地提出著名的“境界说”,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造境”、“隔与不隔”之说。这些词学思想和话语表述颇具现代意义。 2008
西昆体:
西昆体之所以成为一个诗歌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的编纂为标志的。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是主要的作家。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其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五代之衰飒,创造纯宋之诗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而西昆体的最主要特色还是讲究修辞。
公案剧:
关汉卿的作品就内容说可分三类,第一类就是公案剧,这类戏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触及尖 锐的社会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等。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豪强横行、地痞无赖逞凶、官吏贪赃枉法和弱者的无告。
《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代洪昇所著,代表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主旨是借李、杨爱情来隐喻个人命运之无常,人生之虚幻。
经世文派:
经世派作家致力于散文革新,主张文章联系实际、切合实用,反映了时代的新变化。此派作家中首先突破正统樊篱的是龚自珍,他站在时代的峰巅,以哲人的睿智洞察危机四伏的历史,并以不拘一格的散文体式表达对于现实的深邃思考,为近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主要是洋务派的思想来源。 1910
“东坡体”:
苏轼的诗有“东坡体”之称。苏轼作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以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外别开生面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黄粱梦》:
(1)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 (2)表现的是文人隐士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剧中宣扬的愤世、出世思想,具有现实批判精神。
浙西词派:
以朱彝尊等为代表,因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等及他本人的词作编为《浙西六家词》,人们遂把这一词派称作浙西词派。浙西词派词风醇正秀雅,影响深远。从重“志意到重“韵致”,从讲气势笔力到醇雅章法,由写实转向空灵,由明快转向含蓄。
《孽海花》:
作者曾朴,笔名东亚病夫。小说以金雯青、傅彩云故事为主线,描写清末30年间政治外交及社会风俗的各种情态。《孽海花》谴责的是一群精于制艺、热衷考证、讲求高雅趣味的达官名士。 1904
永嘉四灵:
(1)指南宋后期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 (2)作诗专攻五律,多咏景物,诗风平淡简远。
耶律楚材:
(1)元代前期著名诗人。 (2)其作品或雄奇瑰丽,或温雅平淡,风格多样。
才学小说:
(1)受清代中叶考据学风的影响,将小说看作炫耀学问的工具。(2)代表作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官场现形记》:
(1)作者李宝嘉。 (2)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3)揭露官场的龌龊和官僚的丑态。 1810
江湖诗派:
(1)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2)多效“四灵”之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3)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元好问:
(1)是金元时期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2)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
《桃花扇》:
(1)作者是清代的戏剧家孔尚任。(2)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三侠五义》:
(1)据说书艺人石玉昆的演出底本加工整理而成。(2)是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3)内容主要是包拯在侠客义士辅佐下除暴安良的故事。 1804
白体:
宋初“白体”诗派,代表人物:王禹偁、徐铉。创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效法白居易平易诗风,格调平淡清远。
国朝文派:
“国朝文派”指以金代作家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等作家群。金代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风格已经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从整体上看,他们的诗篇已初步形成了雄豪粗犷的北方文学的特质,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常州词派主张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对无病呻吟之作。代表人物:张惠言、周济。
曾国藩的古文理论:
在古文理论方面,曾国藩的独创有:一、在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加入“经济”一门,重视文中之“事”与“物”,讲究实用;二、骈散结合,主张“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之文章”;三、不重“义法”而重雄奇之气,一改桐城古文清淡简朴而为雄奇瑰巍,更好地书写时代动荡中的事物;四、认为古文不宜说理,重视古文的审美特性。 1710
王荆公体:
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铁崖体”:
铁崖体为元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
《儒林外史》:
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小说,描写了不同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景,对他们心灵空虚精神堕落的无聊举动进行了剖析,无情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预示了封建社会没落崩溃的必然趋势。
“ 新派诗”:
“新派诗”是在“诗界革命”这一诗歌改良运动中产生的诗歌作品。特点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主要作家是黄遵宪。 1704
一祖三宗:
(1)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 (2)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西厢记》:
(1)元代王实甫杂剧的代表作。 (2)剧写崔、张爱情故事,其源于唐传奇《莺莺传》。
阳湖派古文:
(1)清代的文章流派。 (2)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 (3)好言政治,讲征旁引,恣肆不拘,靡丽瑰奇。
新文体:
(1)梁启超贡献最大。 (2)梁启超见诸报刊的政论和杂文,称为“新文体”。 (3)运用新名词,文白夹杂,兼采众制。 1610
易安体:
(1)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语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晓,运用白描,词风自然流畅。
《单刀会》:
(1)元代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 (2)剧写关羽单刀赴会,沉雄壮烈。
“神韵说”:
(1)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主张; (2)“神”是指表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清淡的境界。
近代京剧剧目:
(1)剧目丰富,有1280多种。 (2)取材于三国戏、列国戏、杨家将戏,岳家将戏的剧目最多。 (3)表达了市民意愿,歌颂为摆脱被压迫地位的反抗和斗争。 1604
辛派词人:
(1)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词作抒发爱国感情,风格杂放散切。(2) 主要作家有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刘过等。
《论诗三十首》:
(1)金代元好问作。 (2)论诗以风雅为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等。
蒲松龄:
(1)清代小说家。 (2)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儿女英雄传》:
(l)作者文康。 (2)讲述侠女何玉凤为父报仇的故事。 (3)将才子佳人与英雄传奇结合起来。 1510
简斋体:
指陈与义创作的具有独特诗风的作品;以直致语、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铁崖古乐府》:
元代后期著名作家杨维桢的诗集;他倡导古乐府,影响一时风气。
《骈体文钞》:
清代李兆洛编选;是一部骈体文集。
礼拜六派:
近代小说流派,即“鸳鸯蝴蝶派”;表现知识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溺于个人的趣味世界的心路历程;讴歌爱情,又逃避爱情。 1504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语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晓,运用白描,词风自然流畅。
《西厢记诸宫调》: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故事源于唐传奇小说《莺莺传》;作者:金代董解元。
李渔:
清代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著有《笠翁传奇十种》和《闲情偶寄》。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创造性地提出“境界说”;词学思想和话语表述颇具现代意义。 1410
“晚唐体”:
宋初一个诗歌流派,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
《汉宫秋》:
元朝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王昭君和亲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长生殿》:
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新文体”:
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1404
西昆体:
(1)宋初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得名。(2)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创作为代表。(3)讲究修辞用典。
《窦娥冤》:
(1)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2)作品主旨在于揭示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
《聊斋志异》:
(1)清代蒲松龄所著文言小说集。(2)内容主要写狐鬼故事。(3)一书兼众体,想象丰富,具有诗意美。
龚自珍:
(1)主导近代诗风新变的著名诗人。(2)其诗感慨议论,执著于理想世界。(3)艺术上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1310
《秦并六国平话》:
(1)元代的讲史话本。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把庞大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连贯的长篇故事。 (2)写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史事,中间穿插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焚书坑儒等故事。
江湖诗派:
(1)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 (2)多效“四灵”之体,崇尚晚唐的清巧之思。 (3)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狭邪小说:
(1)道光至光绪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 (2)就创作主体而言,多是潦倒文士。 (3)就小说自身成就而言,其格调不高,缺乏社会批判力度,虽有特色,却难称杰作。
南施北宋:
(1)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施诗温柔敦厚,雅洁有体;宋诗雄健磊落。 1301
《三国志平话》:
(1)元代的讲史话本。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把庞大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连贯的长篇故事。 (2)演述魏、蜀、吴三国故事,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书中人物形象,以张飞和诸葛亮最为突出。书中故事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更多的故事情节显示出传奇色彩,有些情节荒诞无稽。
王荆公体:
(1)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2)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苏曼殊:
在南社诗人中,苏曼殊别具一格。他生于日本,父亲是日本侨商,母亲是日本人,辗转于上海、日本、南亚求学,早年参加革命,一生两度为僧,富诗人气质。性情放浪,萍迹飘摇。有《曼殊全集》传世。 苏曼殊诗多抒情之作,以七绝居多,轻清隽永,茜丽绵眇,间有俊逸豪放之作。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江左三大家:
(1)清初著名诗人。 (2)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1210:
一祖三宗:
(1)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 (2)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永嘉四灵:
(1)南宋后期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都是永嘉人。 (2)四人效法晚唐体诗,诗风相近,而且都因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
“王西厢”:
“王西厢”是指王实甫写的《西厢记》,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作区分。《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由于《西厢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在结构体制上又规模宏大,所以有的学者称它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四声猿》:
(1)徐渭的杂剧作品,取义《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2)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玉禅师翠乡一梦》二折、《雌木兰替父从军》三折和《女状元辞凰得凤》。 (3)长短不拘,形式灵活,表现了作者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1201
“活法”说:
(1)“活法”说由吕本中提倡。“活法”就是以苏济黄,将黄庭坚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东坡体“无意于文者之法”结合统一起来。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 (2)吕本中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白体:
(1)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是王禹偁。 (2)学习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 (3)诗歌多反映官场的应酬、消遣,留连光景,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吴中四才子:
(1)明代中期吴中文人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的合称。 (2)市民思想意识色彩浓厚,追求物质享乐的满足。
《董西厢》:
金章宗时期,出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当时称作《弦索西厢记》或《西厢记搊弹词》。作品中张生有情有义、忠于爱情,和莺莺一起抗争,最后获得“美满团圆”的结局。这部作品是《西厢记》杂剧产生的直接基础。后人称它为“董西厢”,而称王实甫的作品为“王西厢”。 1110
简斋体:
(1)指陈与义后期诗风。 (2)诗歌规模宏大,声调浏亮,潜气内转,风格雄浑、沉郁。
元代“四大传奇”:
(1)元后期出现的著名的南戏。 (2)《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格调说:
(1)清代诗人沈德潜为匡正王士禛神韵说”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3)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
桐城派:
(1)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均为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2)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 (3)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先秦两汉、唐宋人家的古文为楷模,有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1101
平话:
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
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文学流派;以杨亿等人为代表;讲究辞采,注重声律,精于用典,诗风华丽典重。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梁启超提出的口号;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使小说的位置由传统文学的边缘移向中心,提升了小说在社会活和文化生产中的地位。
“汤沈之争”:
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他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著名的“汤沈之争”。 1010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语言清新淡雅,通俗易晓,运用白描、词风自然流畅。
“借才异代”:
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为“借才异代”,此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性质。
张岱:
(1)张岱,号陶庵,明代后期著名小品散文家。 (2)其小品散文清新洒脱而又意境深幽。 (3)代表作有《西湖梦寻》、《嫏嬛文集》等。
新红学:
新红学是“五四”运动之后开始崛起的红学流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1001
元诗四大家:
(1)指元代诗人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2)诸人于元大德、延佑年间活跃于文坛,因有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人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
前七子: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唐宋派:
(1)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 (2)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3)主张文道合一,文宗唐宋诸家。
肌理说:
(1)清代诗人翁方纲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2)包括“义理”和“文理”两方面。 (3)肌理说实质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