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辩病寒热大方向错了,常常用之不验。寒热和阴阳的概念经常混淆,比如,以为热就是

2023-08-19 10:39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辩病寒热大方向错了,常常用之不验。寒热和阴阳的概念经常混淆,比如,以为热就是阳,寒就是阴。在《伤寒论》里面不是这样。阴阳指的是人体整体的能量。如果说这个人能量是阳,常规指的是整体的阳,不会说又阴又阳。但寒热不同,可以胃寒肠热;脚寒手热;上焦寒下焦热;表热里寒。寒热是温度的概念,是局部的,而且,几乎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整体寒热。如果一个病人全身上下已经无处不寒,或无处不热,不大可能,那样的话这个病人可能已经留不住了。 一个哪怕极阴寒的病人,也可能会有局部的热症,比如咽喉发炎,眼睛经常红,或者心烦思虑多,这个就是局部的热造成的。有的人怕冷,腰也凉,腹部也寒,脉也弱,但胃口还可以,那说明在胃这个局部是热的。 阳证的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寒;阴证的病人也可以有局部的热。大局是热证的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寒,大局是寒证的病人也可以有局部的热。比如说柴胡汤证就是阳证的寒热夹杂,乌梅丸证就是阴证的寒热夹杂。总之,寒热是局部的且不稳定的温度现象,变化也快;阴阳是相对整体的稳定的能量状态,变化相对慢。要想辨证精准,阴阳寒热这两个概念要分开来辨识,不可混淆。 处理寒热问题,在临证上首先是要依从大方向。大方向是寒,当成寒来处理;大方向是热,当成热来处理。轻微的或者局部的寒热可以不去管。此时若用药驳杂,寒热杂投,一旦和大方向相左了,常常用之不验。 那什么时候可以寒热药杂投呢,要以脉的阴阳为准绳。比如说,脉的阴阳偏向不明显,且同时有寒有热,可以寒热药杂投,比如柴胡汤证里有黄芩也有生姜。 脉若是明显的阳热证,就算有一点局部的寒,一般来讲不要去管,一管就会影响疗效。 脉若是阴,同时又有局部的热象,热象若不明显,也不要去管;若热象还比较明显,可以在扶阳建中药里加少量寒凉清泻药,比如五十克以内的生石膏和十克以内的黄芩和大黄。 原则上是尽量不要用和大方向相左的药,用也是轻用,决不可带偏。此处是临证的关键,不可不慎。表里原则也很重要,但表里辨证不那么容易弄错,而寒热常常容易偏离法度。

中医辩病寒热大方向错了,常常用之不验。寒热和阴阳的概念经常混淆,比如,以为热就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