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瑞士的恩怨,祖上阔过没有用啊...
今天,德国又扣下了一批中国给瑞士发的医疗物资,大有一只羊往死里薅的意思
这次我们单从瑞士一件特产的角度,来说说这两家的恩怨
这件特产不是巧克力,瑞士军刀,而是他们的发家之本——佣兵

15世纪的瑞士,并不是现在的富饶国度经济中心
反而是一个活在山沟里,种地没结果,行商没道路的国家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那时瑞士老百姓很重要的一门手艺,就是出去“刁难”其他国家
这就是瑞士最早的经济支柱产业“佣兵”
不用种地、有人管吃喝住睡、还能四处掠夺赚外快
这对山地农家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天国一般的日子
这个套路就像雅典人看了斯巴达联邦的生存环境后,立刻明白了300勇士为何悍不畏死
“因为他们活着的环境的确不如死了好”

而瑞士佣兵的成名战,就跟1315年的德国(神罗)皇位战争有关
把佣兵当成“一群武装农民”的哈布斯堡亲王,带着5000名骑士浩浩荡荡去“平定匪患”
结果在一片森林沼泽里被瑞士佣兵伏击,一战就损失了1500名骑士,狼狈逃窜
瑞士佣兵的超长长矛(动漫里常标注为斧枪),也成了他们传承至今的标志


随着欧洲越打越乱,瑞士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今天的雇主明天可能就是敌人
本来瑞士人只是想借着欧洲的乱象赚点钱,谁料这梁子一不小心就结下了
1527年意大利战争爆发,神罗皇帝查理五世数万大军开进罗马
负责保护当时教皇的189名瑞士近卫队,有147人殉职
从此成为了梵蒂冈惟一保留下来的军队
这批“瑞士卫队”的风景至今在梵蒂冈仍然可以看到


神罗虽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但也只有法妖这样的欧陆强者可以阴阳怪气它
瑞士虽是个有特点的小强,但被打疼的神罗很快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佣兵势力
毕竟瑞士就那点人,神罗虽然不团结,但人数还是占优的
更何况南德意志地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于是山寨版的“瑞士雇佣军”开始大量投产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黑森-卡塞尔地区的“产品”
他们直接把Hessian这个本指黑森人的词汇,变成了英语中“佣兵”的专用词
而且这段历史造成了很多人对普鲁士人“能战好战”的刻板印象
但实际上普鲁士的国防预算并不是特别高
其实挺好理解,就像假如外界只知道秦军的战阵,他们是想不到中国还有江南地区
还有各种深邃的思想文化的
(在台州看民间械斗的戚继光:我觉得可以!)
这些人和瑞士不同,虽然瑞士人早就装备了加农炮和火绳枪,但长矛战阵仍然是瑞士人难以割舍的进攻套路,就像虽然装备了炮兵的大清,依旧会把骑兵视为作战核心一样。瑞士佣兵逐渐在科技和数量上,被德国人取代。
其实早在上面提到瑞士佣兵保卫罗马城的成名一战前,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上,瑞士佣兵集团就已经吃了大量装备火枪的德国佣兵集团的亏。但那时装备的差距还没有彻底拉开,黑森佣兵集团也没有成为黑森卡塞尔邦国的经济支柱产业。
更重要的是,瑞士人佣兵有个规则“老乡不打老乡”...
本来人数就少,同国佣兵团之间又不会开战,于是这帮“没有历史,没有荣誉”的黑森人对瑞士佣兵的市场进行了致命的冲击。毕竟大家都知道,神罗其实是个松散的邦联,向所谓的“德国同胞”开枪,实在不是什么大事~
后来英国政府甚至花了大概等同于现在3亿美金,雇佣了一万两千人名黑森佣兵(工资单独结算)去参加了独立战争
这一仗意外造就了文学作品中非常有名的佣兵形象——无头骑士,一个没了脑袋,在沉睡谷四处杀戮的黑森佣兵


这里看到网上文章有传说,独立战争结束后,留在美国的黑森佣兵和后来加入美国的德国人,组成了最早的北美工人产业联盟,而他们老家的货币“塔勒”,逐渐变成了美元“dollar”

这个传说不知真假,但就像这张纪念因为路易十六不抵抗而死完的瑞士卫队纪念雕像一样
瑞士人悲哀的退出列强舞台,已经成了不可逆的事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