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评】《洛丽塔》儿时情感伤害带来逐步变态

2019-02-14 13:11 作者:旦雅棉球  | 我要投稿

前言:之前就听说过洛丽塔这个词,但未曾看过此书,对洛丽塔的印象就是【只喜欢小女孩】

这次活动我把所有的活动书几乎都翻遍了,看前言或序文的文风来判断到底是不是我所喜欢的类型。此次活动书籍非常多,恋爱脑的我纠结了半天选定了这本《洛丽塔》。

而吸引我选它的原因除了知道此书讲的是爱情以外,还有它序文里最后一段的那句:

“《洛丽塔》无疑会成为精神病学界的一本经典之作。”

而我最近刚好在拜读心理学家兼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的译制版本。

-

起因:

童年未曾顺利的恋爱对象戛然而止给主角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而并未得到开导且他自己的思维未得到解脱,后来这个伤害就变成了一个无止境的漩涡。童年未达成的目标,成了成长过程中一个根深蒂固的倒刺,魂牵梦绕。

长大之后的主角发觉了当年那个幼小的不曾顺利的恋爱对象的形象,对自己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从而利用一些渠道开启了满足自己这一喜好的观察,此时的主角有理智的克制自己,对于相关法条款也了然于心。偶有年龄谎报的短暂约会,在展现出熟女风范后被主角放弃。

主角选了一个在他眼里看起来带有很多孩童气息的人结婚,虽然她有二十多岁,可是很多行为方式像极了他所喜爱的年纪的人。可这次婚姻没多久她就显出本来面目?

但是我怀疑可能主角用自己的想象塑造或者延伸强调了一些这个另一半符合自己内心条件的部分,而她可能并没有所谓的现出原形,只是因为朝夕相处破坏了主角把内心中理想形象加载在她这的模样。

因为妻子说话小声而让这个婚姻能勉强维系着,在主角因故得到一笔钱准备带着妻子去其它地方的时候,妻子不明的身份费了他一番心思,却在即将忙完的时候妻子告知自己外面有男人。

这是文中的第二次感情伤害,和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一次是女孩被动的离开他,那女孩并不存在感情过错。而第二次是妻子主动出轨背叛他,很可能在他心灵里烙印下普通年纪的女人会出轨背叛的伤痕,虽然他本身很嫌弃妻子,可是他字里行间强调了他为了保持婚姻压抑克制了自己对那些孩童的喜欢,可是妻子却肆无忌惮放飞自我,接着还带着第三者回家收拾东西。接着主角离婚且病了,然后加入了一个探险队去加拿大北极?自然界的生活让他好起来,然后回到文明世界就又精神错乱了。

不知道是否和他短暂学过精神相关有关,我记得前文有提到一点点他本来想读这类但是最后还是选了个文学类科目。主角戏弄疗养院的医护人员为乐,编造梦境塑造自己,成功地糊弄了医护人员。

主角因缘际会下转去了一位墨西哥妇人的家,在他参观让他觉得想要赶快逃离的住处后,发现了这里有一个超越了他第一段情伤里那位完美形象的小女孩。他记录下了所有和她接触的点点滴滴,最初的出格举动是为了这位洛丽塔舐掉眼里的沙子。而后就是无时无刻的窥探与观察,假借说话触碰。以及墨西哥妇人送洛丽塔出门后,她飞扑回来亲了并被载走,以及一封妇人想要主角离开住家,否则就是答应和妇人长相厮守当洛丽塔的后爹。这一切开启了主角内心肆虐的邪气思想,冠冕堂皇得到触到洛丽塔的机会来临了,并且在脑内谋划了如何除掉妇人,但是一踏入这第二段婚姻,主角居然就开始发现了墨西哥妇人的闪光之处,并且循规蹈矩地进行着身为丈夫应尽的义务,并在脑内幻想着第二任妻子能留点自己和女儿独处的时间,错过了一次除掉这位妇人的机会,然而在妇人发现了主角的日记后,香消玉殒。

接下去主角去载走他的洛丽塔,并在途中得到了洛丽塔的亲吻----是洛丽塔先动的手。然后在暂住的旅店里开启了这场不堪关系的开端,描述里依然是洛丽塔先动的手。

孩子还在萌芽时期,很容易对于各种禁忌行为感到好奇而想要挑战与尝试,而这一切正中下怀,让主角多年梦寐以求的渴望成了现实。

而一切暂时逃不开,因为自己成了洛丽塔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就算她有暂时想清楚不该继续这样的关系,但以她十二三岁的年纪无法轻松的独立生存摆脱一位被称为后爹的老男人。然后主角夸赞了西西里人……因为他们支持这些不堪的行为。而主角和洛丽塔一路旅行到各地并持续着不堪的关系,某次野外风景地还被人目睹了一切。

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规矩律法和标尺,在普通社会被烙印为不允许关系的事情在别的社会环境下是可行的,甚至是被赞许的,那到底孰是孰非。

后来主角因为穷而停下了这漫长的旅途送洛丽塔去女校读书,而此时的洛丽塔似乎已经厌倦了和主角的不堪关系,开始坐地起价地开始向主角索要费用,而主角开始担心洛丽塔在攒够钱后会逃离自己,并偷走了洛丽塔一开始攒到的钱。

在一次逃跑后,主角的精神问题似乎加重了。之前的字里行间都已经有所展现,但现在他自己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有了幻觉甚至比幻觉更加严重的问题。看文字描述应该是被害妄想之类的症状。

直到洛丽塔终于顺利逃跑后来又不明所以的出现并打了一场网球。

《洛丽塔》通篇尽显的是一个作家对于细枝末节的描述能力夹杂着精神症状呈现出来的扭曲而诡异的心态。而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无时无刻存在的“焦虑”。

在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里译者冯川所写的译者序中提到了一个论点:”各种文化冲突以焦虑为中介,在人格中产生了一整套复杂的病态防御机制和内在动力,它们支配着整个人格,最终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主角的那场戛然而止的恋爱关系,在过程中带来了焦虑,因为似乎当时奇怪的环境下并不允许俩人有过多的接触,他们竭尽所能想要逃离所有人去独处,但几乎都失败了,或者在临门一脚上未能达成所愿。以至于后来永远无法如愿以偿后,根深蒂固了那个烙印在内心深处的形象。坊间一直有大部分人其实喜欢的都是同一类的传说,无论是样貌外在的类同或者性格的类同。而主角则拘泥于十二三岁的和那段感情形貌相近的洛丽塔。本文的关键点就在于年纪,也就是这个年纪的人是不被主角所在的社会和普罗大众所允许的,也就是焦虑的源头。如果他喜欢的年纪是二十或者其他允许的年龄层,他就可能会减少相应的焦虑,更不至于为了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人的家长结婚来接近。当然他本身作家的气息浓郁,多情浪漫幻想的天分也会给这一切添油加醋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中。他在野外生存探险,且没有看得入眼的洛丽塔的环境里,有着很强的探究心态,对于周遭事物的钻研兴趣远超那几个同行之人,说明他把心力放在正途的时候是很有一番建树的人。

而主角的精神问题一直断断续续,文中描述了大约有五次左右的他精神问题重复发作,进入疗养院。在卡伦霍妮的另一部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写道:人格的混乱与冲突,是一切神经症的根源。而《洛丽塔》中,主角对外极力掩饰着内心对于洛丽塔的向往,因为这是不被允许的,从而反复煎熬加重了他对于十二三岁特定形象的执着,外加第一段满是不满却不停忍耐的婚姻的出轨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文字间没有对此过多着墨,只说进了疗养院并顺利欺骗了医护人员。但对于心中喜欢的特定洛丽塔形象又增加了一笔,毕竟她完美且没有出轨。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就算后来主角得到了一个替代品,但他对于洛丽塔的包容和禁锢控制,除去内心添油加醋的幻想形象,应该所剩的并不多。而很有可能这段关系的持续是建立在他的精神问题之上的,仅仅是执着着幻象不放,走不出来最初那段感情未能达成的漩涡里。






【书评】《洛丽塔》儿时情感伤害带来逐步变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