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界4-2(华夏事记)执棋

2020-06-11 22:48 作者:右暮霖  | 我要投稿


      (序)  一卷诏书送达伊车国——华夏之东。

        公主接下诏书,两名侍者撩开落地帘,公主的视线穿过朱棂。华夏天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个疑问早在少女幼时埋下。从伊车奥埠城到皇都洛阳,路途何其漫漫,这一回,终于要揭开这个谜了。

        (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銮宇危阁,星罗棋布。要是第一次进京的藩王一定会被元华宫(皇宫总称)震慑住吧。想到过几日有数位藩王进贡,刚接任上少侍卫(初级守卫官)小李叫来了数名下属卫兵。

        “少侍长,放心吧。大家都准备着呢。不过最近事实在太多,不仅是藩王来京,对外备战,对内镇压锡阑(cilnan)少民民乱可太有的忙了。”

        李侍长考虑到确实如此,便决定向上侍长请求取消了一些琐事。此时,他走到阑干前驻足片刻,眺望着远处京城清晨的朝景。

         叮噔噔……琉璃瓦撞击的声音引起了李少侍的注意。两个身手矫健的怪人从飞檐纵身跃起,一下子便落下了六丈高的城墙。惊诧之余,李少侍正要大喊被上侍长制止。

       “干什么呢!新来的。”李急忙解释,看着他焦急的样子上侍长来了优越感,像摆起了龙门阵一样翘着腿坐了下来。

       “我知道眼看着要打仗,你家人托了关系把你从部队调到这里当个小小的少侍卫。刚来也不晓得情况。你用脑子想想哪有贼或者刺客等着早上出门的。刚才那个是守宫司的人。”

       守宫司?

      “不错,守宫司是天子陛下内廷的机构。里面的人是仅有的无需通行证明就能自由进出皇宫禁地。而且刚才那两个……虽然没看清是什么,但是带着面具,应该是两位宫主大人。”

       上侍长周边的人耳朵都竖了起来,等着听后面的内容。上侍卫也有点轻飘飘“我说啊,接下来的事只是听小道的消息。守宫司按地支排序的十二位宫主各自身怀异能,而且都是从小没了家人的青年。他们日常以假面示人,少有人知道他们样貌,或者说…………(在这里停顿后语气突然加重)见过他们样子的人都死了。”李少侍听到这里感觉隐隐有些发凉。

         “据说啊这十二位宫主,是八男四女,最近选上的一个宫主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娃。再多的也不能打听了。”

     (贰)两个身影并排,如飞梭在闹市区屋顶间穿梭。一个金龙假面,一个白金羊头假面。

       “这次是和巳与卯会面,地点罗天池。”

       “香车柳巷之地?”回应的女声甜美而青涩。

       “应该说像是夜店一样的地方,有女客也不会奇怪。地点是他们两定的,你只管演好你的角色就行了。把伪名都记熟了”

       “嗯,我是徐璐,前辈是陈千易。巳前辈是蒋婉玲,小卯是公孙悠栖。”

        从皇城出发算上两人脚力,原本大概两刻(四分之一时辰)便能到碰面地点,巳守宫竟说让我们晚上半个时辰,难道是出了什么事?两人已踏入洛阳边郊。陈千易停下脚步,摘了面具,领着徐璐走向郊区的集市。

      “我换一身商家公子的行头,你的身份是我的妹妹。一刻后原地见。” 陈千易的指令总是雷厉风行,换做其他宫主想必不会听从安排。徐璐完全不在意这些,仿佛没有把陈千易当做同级的僚友,大概是前辈的感觉吧。刚授命为未宫宫主(司),连自己都不敢置信。帝国的暗部组织,之前想都不敢想。

      这个世界的色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个精致的灰色。而干这一行是恐怕是个例外,说到底可能是不适应吧,没有从同龄的一般女生身份中走出来。

      说是换身行头该换什么好呢。虽说是市郊但毕竟也是京城周边,货物种类还真是挑不过来。徐璐首先被华丽的西洋装吸引,代秦(华夏国对拜占庭及近东的称谓)的罗裙。虽然看起来很不着调,但对于掩饰身份好像还意外的合适。层层蓝白的花边纹褶,附有晶莹的绿色宝石点缀,着实吸人眼球。价目奇高,不过对于宫主是个小数目。但想到穿着这种衣服行动不便,不予考虑。

      靺鞨人的袍,百黎人的短裙,奇装异服,礼会常服比比皆是。逛着逛着徐璐发现不对,原来是误了时辰。随手就挑了一套连衣裙,匆匆排出两倍价格的官银便走。等在路旁的一位公子哥抖着腿还真有那纨绔像。

    “哥,你看我走得急,穿的可算得体?”

     看徐璐很快进入了角色,陈公子也没计较什么,不过嘴上还是唠着。“你还真是把你当小孩,说好的时间被逛街耽搁了。”

     “婉玲她们不是说了要晚半个时辰吗?碰面的地点离这不过三四里,大可不必那么急。“

      “我们先走。到了罗天池等她们。"

      徐璐察言观色,陈千易总是把神经紧绷,说是情商不高也未必。说是傲娇倒也有点道理。


(叁)夜间灯火辉煌的夜市区,白日也行人如织。娱乐酒楼,勾栏瓦舍也一应俱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找到易装后的蒋婉玲着实不易。

          两旁酒楼喧嚷声很是聒噪,店员急匆匆的穿梭如同平常。不平常的是前方一家门口聚集了大量闲杂人,有些人还被挡住了去路。陈千易犀利的眼神相隔几十米就看出了端倪。黯红色兜帽帽边有金色的龙纹,这套兜衣是帝国监察机关执行公务时的装扮。难道说是御史台在查人,红色可是上级监察使的配色。

         “在意的话去问问不就行了?说不定真的和张大人的案子有关。”徐璐使了个眼色。

        七品的监察使即便授予红缎也不过六品,何况守宫司具有一切机关的监察权,连监察机关本身的权限也不能豁免。

        这一眼望过去就能望见三个配红兜帽监察使,贸然掺和进去,岂不打草惊蛇。既不能抛下不管又不能明目张胆。

        “徐璐你去打听。”

        “我?!。”这个前辈还真是会推脱,“好,我……”刚想说下去,转眼陈千易竟没了身影。方才不过一臂距离。徐看来不得不行动起来。从背后接近领头的监察使,牵住他的衣袖,身体顺势向其一倾。浮夸的动作让那人,反射性地擒拿住徐璐手腕。

        这手光滑柔软,竟然是一个丫头片子。不耐烦地质问“哪来的女娃娃?妨碍朝廷命官执行公务可是重罪。”

       驻足的青年老少少见这种场面。凑热闹的人不断围了上来。

老伯“十里八乡不曾听说有长得如此貌美的富家小姐,必是有点来头。”

年轻的妇人七嘴八舌的评论着,嘈杂的市井声使得监察使的心情更加烦躁。

       徐璐表现得如此醒目,无论是接头的人还是可能的潜在敌人都会注意到她。只听车声粼粼,人群又一次被冲开穿着一身不同制服的官员跳下车“监察使大人,这案子御史台不必管了兖州州衙和西域轮台都护合作负责。”

      “开什么玩笑!”红衣监察使推开徐璐走上前与新来的官员辩了起来“御史台已经在京城开办了半个月,动用警员,密探,监察使无数。你们地方机关凭什么说接就接?"

      那人顶着红衣监察使的怒火,潇洒地撒开手中卷宗。金色底的高级锦帛印着一条紫色的五爪龙,众御史大惊。——紫龙卷宗!

     “此乃枢密院批令!大华子民见龙形卷宗,礼!“

      监察使立刻低头行半跪礼。民众见势战战兢兢的匍匐在地。而徐璐已不见了身影。

          厢房内等待接头

(肆)前辈,我能确定御史台,地方州衙和都护府都参与了张大人的案子。张大人祖籍兖州,失踪在轮台。错不了。不过监察使坚持刑部和大理寺都是协力御史台全权接的案子,即使枢密院的批文下来,也不代表御史台就把办案权全权交付。

        陈千易思索了一会儿。“批文怎么说的”。

       “批文说让御史台提供一切信息交给地方机关,地方机关转手办案权。御史台认为就算如此自己还保有检察权,有权利跟进这案子的进行。”

       这不像陛下亲自批的文件,陛下向来不喜欢把事情做的人多手杂,已经暗中派了去我们办,明面上有御史台就足够了。为什么要半路让没有此案信息的地方插手。这种事……估计是枢密院那群庸官干的。为了不让法三司(法三司指中央三大司法机构:大理寺,御史台,刑部)管辖过多,怕是有内鬼都说不定。这案子,真是越查越悬了。

       听陈千易一通分析尚且青涩的徐璐有点吃惊。

“龙形的卷宗只有天子可以使用,难道枢密院能如此僭越?”

“呵呵”,陈千易冷笑一声“他们胆子倒也不见得这么大,伪造卷宗太过招摇。不过只要花言巧语也能迷惑圣听,就怕枢密大臣挑拨陛下对御史台的信任,利用陛下下达批文。”

 徐璐     “那当如何?”

陈千易“这些仅仅是我的推测。凭陛下的睿智,应早看破了这种雕虫小技。不过,如果我猜的不错,那就不能靠那些明面上的办案差役,陛下是把案子托付给了我们。“

        徐璐若有所思,此时敲门声响起。陈千易使了个眼色,警惕地向房门走去。


原界4-2(华夏事记)执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