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安团的生命力起点——电影《金币赛的故事》
当时的马老师还只是一个教育界新人,她会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教室里,一点点打磨和练习自己的演讲内容。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她的认真与谨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她作为新人的不自信。
但当她对于音乐教育的设想受到外部压力和质疑时,她勇敢地站到了金币赛组织方与家长面前,坚定地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给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通过这两段情节,一个对于自身能力局限有认知,但仍充满热情和勇气的音乐教育新人的形象得到了有效的塑造。
有关音乐的理念分歧
对于小提琴手来说,音乐是一种实现和成就自我的手段,他的热情源于音乐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改善。
马老师则希望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享受和传递对于音乐的热爱。
有关音乐的理念分歧,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分道扬镳,马老师用余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和共建有关音乐启迪的梦想。
点燃热爱
而音乐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米莫来说,音乐是开启人生前进关口的关键钥匙。他得以遇见一位用心观察和呵护的良师,他得以和拥有共同爱好的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他得以把握自己的努力方向,他的家庭也因音乐重新联结在了一起。
从通用性和培养成本的角度出发,人类社会构建了以基础学科为核心和书面知识考察为形式的学校教育,这套体系确实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但是正如片中具有阅读障碍的米莫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这套体系。
音乐,为米莫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但如果没有马老师坚持推进(现实中是应前几届参赛孩子的反复强烈要求),将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这份因音乐而点燃的热情也会很快熄灭。借助合唱团这种形式,孩子们收获的不再只是一段美好且富有挑战的体验(作为金币领唱),而开始与音乐相伴成长,并将对于音乐的热爱一代代传递下去。
我看《金币赛的故事》
如今为广大听众所熟悉的安团,是一群热情洋溢的小朋友,用歌声分享着成长的喜悦以及对于世界的认知。
从 5 岁到 12 岁,无论是刚刚结束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亭亭玉立的少女,都能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对于音乐的爱,不仅超越了年龄,也无关于性别和肤色,就连语言也无法阻挡爱的传递。
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上文:热爱、分享与包容,它们就是安团对于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构成元素。而这些元素,早在安团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起来,电影《金币赛的故事》正是对于安团生命力起点的一番回顾。
作为一部电影,已经成功地将 Mariele Ventre 老师的形象树立起来。稍有遗憾的一点,就是整体上故事性强于音乐性,音乐更多是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如果加上一段更为连贯的金币歌曲联唱作为结尾,更能体现金币和安团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