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国7年没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回国后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我们的隐私保护呢?

2022-06-20 11:14 作者:留德华叫兽  | 我要投稿

作者系【DIY飞跃计划】副主编阿汤,德国硕士毕业后在德国工作三年,目前定居于国内。


1

怎么又是中介的电话?

看到郑州直接给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阻止他们出行的新闻,认知又被突破,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哪天也有这个待遇?而也不得不让我思考国内对于私人数据的隐私保护。

回国后,通过中介找房,留下了电话号码,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之后就有无数个中介打我电话,问我是否买房?当时纳闷的是,我只是去租了个房就被各种中介盯上了,那以后去看楼盘,留个电话号码,是不是电话每天都会被打爆?

偶然间和一个做销售的朋友聊天,他说:这个在国内太普遍了,大家的电话号码和个人信息都是被卖来卖去,一旦有人觉得你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潜在客户,那电话自然就会上门。

听他这么一说,才知道,看到陌生号码直接不搭理。可就只有这个选择吗?


2

朋友说:同事竟然就这样被骗了5万?

最近听身边朋友说,她们公司同事就接了个电话,然后被骗了5万,而诡异的是她们同事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接到电话后,就真的按照骗子的指示去做这个事情。当时听到这个还觉得她们同事是不是太单纯了,这都能骗到?而之后却又听到亲人给我嘱咐说:一定不能接听陌生电话,她们认识有老板接听了一个电话后直接被骗了10万。情况和朋友的同事一样,被骗后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么高频率的发生这个事情,我突然想到我们所有的信息其实都是透明的,只要犯罪团体想了解某个人,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人一切的一切。比如家庭情况、资金情况、消费习惯等等,只要被犯罪团体盯上,他们一定能找到那个人的心理崩溃点,以此作为震慑,普通人不被骗也难。想想就觉得好恐怖。


3

一切都是电子版 VS 尽量是纸质版

在国内出行,基本不要用纸币,所有的一切支付行为都能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解决。当然这些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去医院,看到一堆人都等在那里结账时,真心觉得有支付宝和微信真是太方便了,要不然绝大部分时间就花费在等待上,当然检查结果也都是电子化,只要某个人知道你的身份证,想想办法,任何信息都能够查得到。


在德国,大家对于个人隐私信息特别看重。虽然已经21世纪了,但只要涉及到私人资料,德国人都是通过邮寄纸质版,将资料寄到每家每户。比如保险卡,银行卡,学生票,工作合同等等,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个人信息不应该被电子化,要不然任何人都会成为一个透明人。

现在还记得刚去德国时,很不喜欢他们这种邮寄的方式,觉得太低效了,可现在想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德国的7年+时间里,基本没收到一个陌生电话的骚扰!



4

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欧洲

之前和德国同事闲扯,聊到隐私保护的事情,他说他现在基本不怎么用Facebook了,因为Facebook大量泄露用户私人信息,为选举或者商业目的服务,让他特别的不爽。欧盟在2018年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隐私保护法案GDPR,让民众的个人信息得到最大的保护。由于这个数据隐私保护法案,不少科技公司都遭到了惩罚,比如GOOGLE和Facebook。而这个隐私数据保护法案也给欧洲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限制。

记得在德国时,大家都特别习惯用纸币,有时租房,房东都会要求必须带上2000欧的纸币当作押金,让我觉得特别麻烦。而当时从国内到德国出差的朋友,看到处处用纸币交易的情景,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德国真是老啊!科技跟不上时代了!


5

效率和隐私到底该如何抉择

回国最开心的一件事情莫过于:网购,真是太太方便了。不想做饭就直接点外卖,不想去超市购物,就直接让商家送货上门,而且送货上门的速度更是让人惊喜。有时在网上买的东西,当天就能到,这在德国简直不可以想象,在德国亚马逊上随便买个什么,基本都得等上一周,而且绝大部分时候是不会送货上门,必须去家附近的邮局取。

而国内这么便捷高效率背后却是私人信息的滥用?什么时候能够在效率和隐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 The  End ·


德国7年没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回国后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我们的隐私保护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