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
《信条》是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于2020年9月4日在中国上映的影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Johnathan James Nolan),1970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英国导演、编剧、摄影师及制片人。
1996年,诺兰拍摄了首部故事片《追随》,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放映并受到关注。2000年,诺兰凭《记忆碎片》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2005年,执导拍摄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2006年,导演作品《致命魔术》以其诡异的气氛和精细的结构获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2008年,凭借电影《黑暗骑士》获第35届土星奖最佳编剧奖,该片上映一周就打破北美多项票房纪录成为全球第四部票房达到10亿美元的电影。2012年,再度指导系列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该片获土星奖最佳导演提名。2010年,凭《盗梦空间》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2015年3月,凭借执导电影《星际穿越》入围第41届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土星奖最佳导演。
2017年9月1日,执导的首部战争动作题材影片《敦刻尔克》在中国大陆上映。
早年经历
1970年7月30日,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英国伦敦, 小时候经常在美国和英国两边跑(因为妈妈是空姐),所以口音偏英式,但有时说话会突然转成美式音。他对于两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都很熟悉。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七岁时诺兰就用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玩具兵人,开始了最早的电影创作。
大学毕业于黑利伯瑞学院,这是一所位于伦敦赫特福德郡的独立学院。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英国文学,在校期间,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16毫米"社团,拍摄了大量短片。
1989年,他的超现实主义短片《塔兰台拉》(Tarantella)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创办的独立电影、Video展--ImageUnion上放映。
1996拍摄另一部短片《盗窃罪》(Larceny)在的剑桥电影节上放映。
1997年,他最知名的一部3分钟片长的短片《蚁蛉》(Doodlebug)。2003年被包含在DVD《Cinema16:BritishShortFilms》中发行。
演艺经历
1996年,只用了6000美元和他"16毫米"社团的朋友们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Following),讲述一位作家逐渐成为一个跟踪癖的故事。在这部不到70分钟的黑白片中,诺兰以倒叙作为基本的电影叙事语言,然后在倒叙的基础上又将时间彻底地敲碎,再将这些时间的碎片粘贴在一起。
克里斯托弗·诺兰
1998年,《追随》在旧金山电影节上放映并受到关注。1999年,Zeitgeist公司在小范围内发行了《追随》。
2000年,来到好莱坞发展的诺兰指导并编剧影片《记忆碎片》,该片改编自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JonathanNolan)的短篇小说《死亡象征》。影片中只有两条时间线,一条向前发展的,一条倒回的,最终在当中相遇。而且这种变化很明显地由黑白与彩色的交替呈现来区别。影片最终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该片也获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电影剧本及最佳导演奖,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剧本奖,广播电影协会的最佳电影剧本奖,以及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电影剧本提名。
2001年,诺兰拍摄了警匪电影《白夜追凶》,影片翻拍自1997年上映的挪威同名电影 。该片被评论界赞誉为翻拍欧洲电影的美国片中少有的成功之作 。
2003年,诺兰主动向华纳并邀请英国男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担纲主角指导拍摄商业漫画电影《蝙蝠侠:侠影之谜》。该片使用IMAX这种先进的胶片拍摄模式来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剧式气魄 。
2005年6月15日,《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Begins)正式公映,获得3.5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入选当年夏季卖座影片前三甲,同时获得了漫画迷和评论界的如潮好评。该片获第32届土星奖最佳编剧。
2006年2006年10月20日,执导完成了奇幻电影《致命魔术》,这是诺兰的一部过渡性作品,没有太强的野心,也不图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题材。
2008年7月18日,执导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该片上映一个星期就打破美国多项票房纪录。最终获得10.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第四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也是第一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
2010年,执导以梦境为主题的科幻电影《盗梦空间》。这是诺兰在商业巨制领域内的一次全新尝试。该片获第37届美国土星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奖。
2012年7月20日,执导蝙蝠侠终结篇《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上映。该片美国境内票房入账4.312亿美元,海外票房5.74亿美元,总计10.05亿美元,成为影史上第13部票房过10亿美元的影片。
2013年8月14日,执导由他的弟弟乔纳森·诺兰编写剧本《星际穿越》,该片概念是来自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S·索恩。该片于2014年11月7日上映。
2016年,5月执导电影《敦刻尔克》,这是一部聚焦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争片 。
2017年9月1日,执导的首部战争动作题材影片《敦刻尔克》在中国大陆上映。
《信条》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非常高,被誉为“21世纪以来最难理解的电影”。要了解《信条》这部电影就必须要了解熵减和熵增的热力学概念。
熵的概念
熵概念源于卡诺热机循环效率的研究,是以热温商的形式而问世的,当计算某体禅辩系发生状态变化所引起的熵变总离好袭橡不开两点,一是可逆过程;二是热量的得失,故总熵概念摆脱不了热温商这个原始外衣。
当用状态数来认识熵的本质时,我们通过研究发友旁现,理想气体体系的总微观状态数受宏观的体积、温度参数的控制,进而得到体系的总熵等于体积熵与温度熵之和,用分熵概念考察体系的熵变化,不必设计什么可逆路径,概念直观、计算方便,因而有利于教和学。
熵减熵减指热力学体系中的状态熵的减少,或者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可以说是某种状态变好,混乱程度下降等。
导致熵减过程的出现,是因为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为了整体的熵增,而允许局部的熵减。比如,宇宙膨胀的早期,宇宙膨胀的速度远大于宇宙内部的传播速度。于是,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内部出现了熵减现象,即局部出现了高能量子。
熵增
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Bortz, 1986; Roth, 1993)。 热力学定义: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统计学定义:熵衡量系统的无序性。熵越高的系统就越难精确描述其微观状态。
早在1947年薛定谔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Schrodinger 1947)。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信条》
故事设定
这个很重要,就像盗梦空间一样,如果没有设定,没有搞懂设定,你是没法理解里面所有的计划方案的,就是说,不知道设定,你就看不懂电影,你就是一脸懵逼。懂了设定,你就只需要看懂影片情节,然后代入设定就OK了。设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条》的世界,存在一种时光逆转机器,简称为逆转门,逆转门分为红色和蓝色两部分,从红色门进去以后,你就会从蓝色的门出来,然后进入到一个时间逆转的世界,也就是说,进入到一个什么都是倒着进行的世界,这个倒着进行的世界就是从你进入逆转门开始那一刻倒着进行,这个世界中发生的事情的流程和你进入逆转门之前的流程一模一样(在你不做任何影响行动的前提下,这点很重要,以后会重点说明),只不过是倒过来的。
2.你在进入逆转门后进入的世界和你进入逆转门之前的世界其实就是同一个世界。
3.在进入逆转门后的世界中,其他人的行动都是反向的,只有你的行动是正向的。当然,这是在你自己的视角中这样,在别人的视角中(包括进入逆转门前的你),你自己才是反的。
4.你进入逆转门后,可以自由行动,不一定要按照进入前的轨道行动。
5.在逆世界中,你可以通过进入逆世界的逆转门蓝色那边再从红色那边出来,进入到正世界,然后还可以继续通过进入正世界的逆转门红色那边再从蓝色那边出来,再次进入到逆世界。
6.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你,比如:正世界的初始的你,第一次进入到逆世界的你,第一次回到正世界的你,第二次进入逆世界的你,第二次回到正世界的你……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的你存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物品也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出现多次,原理一样的。
7.你和相反世界的你不能有肉体接触,否则就会湮灭,如果有防护服格挡则没有问题。
结论
《信条》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烧脑电影,采用了诺兰导演常用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其故事性与逻辑性都是电影界的顶尖水平,非常值得人们去观看,这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