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融入社会的感受 2

2023-09-20 23:58 作者:薛定猫的鳄啊  | 我要投稿

3.校招,换个角色,易事易景

上周跟校招组一起去参与了东南大学线下的宣讲+面试,感受不太深刻,但是很新鲜。

现在我在公司是独苗,没有校友。去年秋招拿offer的过程异常顺利(for me),所以我下意识以为校友都很好进,来听宣讲的人可能也不多。

用现在的话说,校招领队是很卷的人,我见过的许多HR都比她佛系很多。她把这场宣讲运营的很好。作为今年刚毕业的学生,我感受很复杂,也没什么能展开说的,总之当我看到教室来了一百多号人,坐都坐不下,and大家听到只招5个人左右时的唏嘘声,着实令我感到有些陌生,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所以那两天我开始跟一些同学说,有时候找工作也是看些缘分的。总之现在看来我与公司很有缘分,这也侧面佐证一句话,有时候轻松得到的并不一定不好。

我开始从HR的视角了解目前招聘的现状,非科班投产研的直接pass,我觉得可惜,但计算机专业的真的招不完,池子已经很大了。从招聘后台系统来看,一个一个的“点掉”同学是很残酷的,但这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律,当我换个视角看待问题,会发现之前不理解的都合理了起来。

自然有一些认识的学弟学妹来找我聊天,我开始变成那个劝告他们不要焦虑的人,校招结束后我才清晰的回忆起来,当我听22届的学长学姐劝告“不要太焦虑”时,我也是不信的,但

人总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这时候不禁又想起《盖茨比》的第一句话。我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批评他人,横向比较来看,人与人的经历大不相同,纵向比较来看,同一个人在短期内也会完成很大的转变。

4.关注当下与坚信真理

既然回学校了,免不了去拜访一下我敬爱的导师。虽然读研期间他令我感到痛苦,但每次冷静下来想想,他都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精力旺盛、有所成就、影响他人

当然,关于他求学和就业时的故事,again,又听了一遍,这次听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因为他已经不是我的老板了,所以

我不会下意识地觉得他在画饼

关于关注当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我的认知还不足以支撑我来考虑太长远的事

,如果我们希望把目光放得长远,也需要靠当下的积累帮我走向那个想要的未来,如果

当下不能关注做的事的本身

,那在做的这件事,首先起码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很

难进入心流

,其次效用也不一定大,因为没有全情投入,因为有太多杂乱的思绪缠绕其中。之前他会说:

没有白走的路

,我的嘴里现在也开始说出这句话。

我跟他讲了我直观的感受,这次来校招,有一个10mins的part是学姐分享,我没花太多时间排练,最后发挥的也还ok,最重要的是,我的“心力”没有为此而耗费太多。放在之前我肯定是会焦虑紧张,在来的高铁上还在顺PPT。我想这得益于我之前帮马老师做了一次答辩,当时觉得:

这活儿怎么派给我?!

但当我真的付出努力并且得到奖项时,我也真实的快乐,客观来讲,我也

真的从中获得了演讲的经验

当然,没有白走的路,这句话

一般只能自己跟自己说

,跟他人说容易被认为是画饼。或者说,读三年土木的研究生和读三年计算机的研究生肯定是不一样的,至于从中获得什么、启发什么,这个见仁见智。只是从

谨言慎行

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底层打工人,还是少说为妙。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劝告自己没有白走的路,而是去

识别哪些路是不得不走的

(显然,身不由己,总有些路是不得不走的),等走完了再想想个人能力有没有提升,从客观的角度了解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让已经走过的路别显得那么没用

。此时如果一个很有胆识的人(注意,是胆识,而不是胆量)告诉我说前面的路都瞎走了,我要重新高考考我喜欢的专业,那我则会更加敬佩,真心祝他成功。当然,此时我会认为之前的路是为他的勇气、果敢甚至决绝做了铺垫。

哎呀,写了这么多,还有一个“

坚信真理

”没有提到。(这一块完全是我自己的定义)

我认为人活在世上,经常是难以看清前方的路的,但我们又需要guidance,此时有几条“真理”可供参考。因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关注当下,毕竟

当下要做些什么是十分模糊的

概念。

真理,在数学的证明题学习中也有过“公理”这个词,我觉得叫哪个都是ok的,通常指的是公认的、经过历史验证、经过科学验证的一些道理,其自身具备严密的逻辑性,没有什么漏洞。基于这些真理/公理,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会有不同的推论,推论是会随着事态变化的,而真理则长久的不变。比如“

锻炼身体

”是真理,“跟着Keep/B站视频教学跳操”则是推论,比如“

保持学习

”是真理,那么“在Kindle上持续读书”就是推论。

网络上繁杂的信息流常常是“推论”,向我们贩卖各种各样的方式、资源,持续的追逐通常令我感到疲惫,但静下来想想,真理是长久的,我不需要一个漂亮的记账模板、BI报表来帮助自己的省钱,我只需要在购买之前想想是不是必须的,是不是可以延迟满足,就够了。

繁杂的外界形式常常遮盖了核心。我还是应该

多读书

,从不同的作者那里归纳出我想要追求的“真理”,并且选用喜欢的方法去指导当下的行动,才能把眼前与未来连接起来,让当下更有动力,让未来更有价值。

5.读书,客观和相信的力量

上面已经提到了,

坚信真理

,其实这里面就蕴含了两个问题,

哪些是“真理”

?&

为什么强调“坚信”

“真理”一定具备客观的特性,书本就是客观的(这里指的是受到一定程度认可的书籍,通常意义上的,正经的书)。老师教的、家长说的、朋友讨论的,在人的眼里可能都是不客观的,因为这些人总和你有利益/情感纠葛,而面对书籍,我们则常常

以学习、了解的第三方视角看待

,这潜在地增加了我们对于书上信息的信任度,因为作者不会来PUA我,不会跟我结婚,也不会催我结婚,你说什么,我都认为你主观上无害于我,也不打算讨好我,你只是在讲述你的观点,所以我可以相信你,起码相信你的坦诚。

客观的力量,就是书本的力量的体现之一

。因为客观,所以我们能够接受。

相信的力量,也很重要。我不是那种爱批判的人,通常对作品、人保持赞赏,起码也是无感的态度,换句话说,我具有“相信的力量”。诚然,相信权威也会伤害到我,但是在

面对书本时我常常

放下我的戒心

,一个道理在两本书里都被提及,那么我通常就被说服了,至于被说服之后是好是坏,这可能与所看的书有关。有时候一个人戒备心强or具备怀疑精神,一个对他有用的知识,他要看五本书才能接受,这不见得是好事,当然他也不容易上当受骗就是了。

总之在面对大众认可的,口碑积累已久的书籍时,我还是希望自己有“

相信的力量

”,然后高效的执行,这也是一种天赋。

融入社会的感受 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