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响档杨震新说书奇闻

2023-03-27 18:21 作者:十年悟空  | 我要投稿

文/殷德泉

已故评话名家金声伯与吴君玉是评弹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笔者有幸与两位老师有过颇多交往。记得有一次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对我说:“伲两人的水平加起来还不及震新呢!“震新是说、噱、演比较全面的说书先生,难得的奇才。两位评话名家对他如此推崇,足见其书艺之高。


竹君已嫁人

震新比金声伯与吴君玉约长十岁,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弹界的大响档。他出生在阊门石路,那里曾经书场云集。杨震新从小就喜欢听书,立志要成为一代响档说书先生。他学艺刻苦专一,有悟心且博采众长,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练就了说、噱、演于一身的评话特色,内行服帖,听众喜欢。评弹俗称说书,说书最讲究说表。说书又分“活口”与“方口”,所谓“活口”即善于随机应变,擅长挑松书场气氛,时刻与场内活跃互动,这当然最受听众的喜欢。震新就是属于这种“活口”类型的先生。


有一回年终会书,震新的上档演员顾竹君因故未到。震新毅然提前上台。不料被几个捣糨糊的听客哄闹取乐,高声呼叫:“震新下来,伲不要听!快点让顾竹君上台。”一般演员碰到这种情况会很尴尬,觉得没有面子。而震新没有被难倒,反而满脸笑容,幽默地说:“顾竹君已经嫁人哉,叫弗来哉!”将尴尬化于无形,台下一阵笑声。


杨震新说大书非但说功出色,精气神足,还注重加入笑料,擅用肉里噱、外插花、小卖等手法,令听众轻松愉悦。他还讲究做功表演,好比烧菜放些鲜头,让欣赏者感觉有滋有味。他在长篇评话《东汉》中说到大将铫期时,右腿跷起,脚尖竟触到太阳穴,而身体却纹丝不动,令听众惊讶佩服。而这,正是震新看家的“腿子功”。


评话演员书台上只有一块醒木和一把折扇算是道具,手中的折扇如何巧妙运用很重要。折扇可以变为端菜的盘子、写字的毛笔,还可以作为书信,甚至刀枪剑戟,等等。杨震新手上的折扇,更是变化多端,运用得当,效果甚佳。他玩扇子,犹如杂技表演,变幻莫测。这是他的另一绝活——“扇子功”。


说大书没有弹唱,单人说书较单调,全凭一股劲。震新充分发挥评话功力,辅以活口和绝活功夫的表演,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物充满想象空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醉打蒋门神


震新说书回回认真,全神贯注,所以他说书有口皆碑。某年,震新到浒墅关同乐苑茶馆书场演出,听众慕名而来。客满牌子早已挂起,书场四周只要有窗口的地方都站满了人,甚至还有人想爬到屋顶天窗上去看。离开场越来越近,一位听众从很远的乡下赶来,见此情形,指着旁边老虎灶边盖着盖子的水缸,乞求售票员让他爬上去观看。售票员拗不过,只得让他多加小心。


那天,震新说的是《武松大闹快活林》。说到武松引出蒋门神,而蒋门神见了武松却不知是谁,知道来者不善,想用吹牛来吓退对方。蒋门神故意高声对武松说:“天下名师周侗是我师傅。”武松听后一脸疑惑。蒋门神见武松举步不前,感到此招有效,于是大吹特吹道:“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是我的朋友。”武松仰天大笑。台下亦是笑声一片。


接下来说到武松与蒋门神两人开打。蒋门神朝武松劈上一刀,武松夺刀之时,震新左手将扇子抛向空中,扇子从他的右手臂上滚落到脚上,只见他用右脚尖轻轻一挑,嗖一下子,扇子又飞到空中,最后干净利落回到左手!所有听众的眼神跟着扇子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台下眼神全被他的扇子抓住了。有的老听众见杨震新扇子功出神人化,想要拍手鼓劲,他却气定神闲地高声说:“请勿拍手,你们一拍手,我的扇子要脱手哉!”大家这才回过神,于是全场掌声雷动。大家对震新的扇子功佩服得五体投地,竟有人现场也想模仿起来。


水漫同乐苑

彼时站在水缸盖上的听众站得高,看得清,可怜坐在水缸下的听众只听得见说书先生的声音,心中奇痒难耐,于是央求站在上面的老兄挪个地方,让自己站上去也能看上几眼。站在上面的那位倒也大方,一边说着“当心”,一边伸手把他拉了上来……

武松跟蒋门神打得难分难解。武松使出天下名师周侗“醉八仙”拳法,打得蒋门神云里雾里没有招架之力。只见杨震新突然一个“金鸡独立”,动作干净漂亮。这一招“腿子功”技惊全场,掌声叫好声一片。站在水缸盖上的老兄高声喝彩,不由自主地用力踩了几脚,只听见叭的一声,水缸盖散架,两个人一起跌进水缸里。这可急坏了屋顶天窗口那位仁兄。他看得清爽,透着玻璃窗大喝一声:“不好哉,水漫金山哉!”大水缸里的水哗哗地流进书场,听众还沉浸在台上的书情中,以为是快活林酒店酒缸里流出来的酒呢!

听书听得水漫同乐苑书场,被人们广为传播,成为书坛一段趣闻。

【本文原载《姑苏原味/庭院深深》】










响档杨震新说书奇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