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如果你也是不会说话的人【超硬核沟通符号学】

说话者会紧张是因为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意识到了他陷入流露的无限循环,这是永远无法找齐的不对称性,也是说话者的永恒劣势。一般人对这个过程敏感又无知,产生误解,将这种紧张归咎于心理问题。
一般人的 张口就来 是 充分准备的自说自话,是由于避免交流导致的。张口就来是强准备的结果,狡猾的说话者会把话题拉在自己的射程之内。

说话本质上是使语言符号产生意义的行为,说话者的意图意义,传递使用的文本意义,以及接受者产生的解释意义。一般来说,这三个意义差别很大,而且在继续交流的情况下,这个意义还会继续衍生出新的意义,不仅过程可以无穷尽,而且新的意义往往和原本的意义差别很大,这体现了说话活动的第一重复杂性:无限衍义下的意义漂移。


Peirce把语言符号分为符号文本,对象,以及解释项。这在固定物理实体的意义上作用很大,但是用在虚无缥缈的事物上就难以起作用。(人类会使用类比来尽量克服这个问题,详细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p4y1U7j1/?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0a623d5fb4a2176129707224970cc5d)

语境的作用是约束意义漂移
三条基本线索:语境无处不在,却隐而不现;语义侧重于接收者一侧;接收者并不解读字面意义而是在说话者的潜在意图中寻找线索(类比流露)
语用和语义在语境下继续发生的无限循环,会衍生出新的语境,产生新的“事实”,新的“事实”会产生新的语用和语义。这就是说话活动的第二重复杂性:共同构建语境中单方面的解义困难(共构语境下的解义困难)

语言的第二重复杂性是建立在对第一重复杂性的克服之上的

第一重复杂性:意义居无定所
第二重复杂性:意义居于法外之地的居所
人类发现我们需要穹顶,需要一个更大的语境(集体共识:文化,意识形态)
伴随文本构建集体共识,集体共识提供新的语境和伴随文本的解释项目 。集体共识简化人的交往流程(也叫标签党,还有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反正就形容人的思维有偏见歧视之类的)

后面复杂,懂了但是不好完整连贯了

规则自动生成,边界无限延展

说话的根本动机和终极目标是欲望的实现和权力的流动
主体的欲望是成为主体,唯一途径是与另一个主体建立关系,让他成为对象(主体相对对象存在)
互相争夺主体的过程会产生张力,而权力可以打破这种张力,形成不对称局面(但是权力是会流动的)
权力游戏(说话活动)的目的之一:
虚掩权力关系的流动,使其在一个不言自明的安全和谐氛围中运行。
权力既是让语言活动展开的源动力,也是让语言活动终止的制动力,使得之前的模型降维,简单化。权力可以凭空构建一个语境,使之服务于权利所有者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