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回眸丨30秒了解世界航天动态

01
“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里程突破400米
截至7月11日20:00,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工作353天,工况正常。地火距离3.707亿千米,光行时20分36秒。“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410.025米,工况正常。火星车很努力,跨过了400米。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截止到7月17日夜23时,“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里程突破了一华里(509米),即将到达第二处沙丘,计划对沙丘及周边环境开展详细探测。目前各系统状态良好,期待传回更多照片。
02
“祝融号”近距离“看”降落伞与背罩
2021年7月12日,“祝融号”火星车在南向巡视探测途中,路过降落伞与背罩组合体附近,利用导航地形相机对组合体进行成像,图中可见降落伞全貌和经气动烧蚀后的完整背罩结构,背罩上的姿控发动机导流孔清晰可辨,成像时火星车距离背罩约30米,距离着陆点约350米。

在接近和驶离过程中,火星车前、后避障相机也拍摄到了降落伞与背罩。




截至7月15日,火星车已工作6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450米,环绕器在轨运行357天,工况正常。
小编简评
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积占比95%,表面大气密度约为地球的1%,表面大气压力约为地球的千分之六,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3/8。由于大气稀薄,使得火星降落伞减速具有开伞条件特殊和减速时间短两个主要特点。

03
张克俭视频会见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巴蒂斯特
2021年7月12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巴蒂斯特举行视频会议,就中法在月球与深空探测、空间技术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联合研制卫星等领域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


小编简评
法国空间研究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所有的法国航天计划(包括国际合作)的国家机构。又称法国航天局。外文简称CNES。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在巴黎,受法国工业部和研究部领导。

04
首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此前,国家航天局共收到23家科研机构的85份申请,分别来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方面。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样品发放总量共17.4764克。通过这些月球样品申请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火山活动年龄、月球演化过程等方面。
据介绍,嫦娥五号样品与其他国家获得的月球样品不同,通过对嫦娥五号采集月球样品的研究,将对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月球样品已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博物馆、江苏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展出,所到之处均引起反响。
据了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还将根据地面应用系统的样品处理进展,陆续发布新的科研样品。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到,4月13日,第一批月球样品信息在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线发布,并开始受理借用申请。首批一共发布了44个科研样品,共56.8812g,其中光片样23个共768.3mg、岩屑样19个共1112.9mg、粉末样2个共55g;粉末样可由多个申请人共同借用,光片样和岩屑样是排他的。
05
中国航天科工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13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石化装备和服务、油品供应、氢能技术及装备、“互联网+”智能制造、信创领域等重点领域,形成“5+N”的合作框架,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更好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小编简评
小编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强强联合,深层互补,感觉未来在高性能燃料、新型材料、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06
NASA已基本确认哈勃故障原因出在电源控制单元上
在服役 30 多年后,哈勃太空望远镜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挑战。由于技术故障它在安全模式下已超过 1 个多月,本周三,NASA表示在深入调查之后已经追踪到了问题的来源,基本可以确认问题出在电源控制单元(PSU)上。

哈勃团队一直在研究有效载荷计算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硬件--作为内存问题的潜在来源。NASA表示:“在经历了一系列测试,包括重新启动和重新配置计算机和备份计算机,始终没有取得成功。但从这些尝试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让哈勃团队确认,问题的原因可能处在电源控制单元(PSU)上。”
与有效载荷计算机一样,PCU是哈勃科学仪器指令和数据处理单元的一部分。PCU负责为计算机及其内存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来源。NASA表示:“团队的分析表明,要么来自调节器的电压水平超出了可接受的水平(从而使二级保护电路跳闸),要么二级保护电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退化,并停留在这种抑制状态”。
哈勃配备了很多备份系统,包括一个备份PCU。周四,NASA将尝试切换到其他硬件,以努力恢复望远镜的正常运行。自从6月13日问题出现以来,哈勃的科学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如果该计划奏效,可能仍需要几天时间才能使望远镜恢复运行。人们一直在关注这个老化的望远镜,它是NASA和欧洲航天局的一个联合项目。哈勃的继任者,被拖延了很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仍然在地球上,等待着可能在10月发射。
小编简评
韦伯望远镜相较于哈勃望远镜,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根本性的。它的质量约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一半,但主镜的体积是哈勃望远镜的六倍多。哈勃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光谱中的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韦伯将优先考虑近红外天文学及橙色和红色可见光和中红外区域。由于韦伯望远镜太大了,目前的任何火箭都容纳不下它,必须进行折叠处理。据悉,韦伯望远镜的发射目标是在今年秋天,届时,它将被装入Ariane 5火箭中并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港发射。
07
NASA准备发射近地小行星侦察航天器NEA Scout
NASA目前正在研究将在Artemis I上发射NEA Scout卫星。该任务被称为近地小行星侦察兵或NEA侦察兵。NASA的工程师已将NEA Scout放入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内。该航天器是搭乘Artemis I进入轨道的几个载荷之一。

Artemis I是SLS和猎户座航天器的首次综合飞行。NEA Scout是一个小型航天器,大约有鞋盒那么大,被包装在连接SLS火箭和猎户座航天器的适配器环上的分配器里。Artemis I任务是无人驾驶的,可以为多个立方体卫星提供深空运输,这为像NEA Scout和其他航天器提供了到达月球和其他地方的机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了多次太阳帆测试,并准备展示这种新型的推进方式可以用于前往新的地方并进行科学考察。航天器使用不锈钢合金吊杆来展开一个比人的头发还细、面积就像壁球场大小的铝涂层塑料薄膜帆。

这面巨大的帆面积通过反射太阳光产生推力,光子在太阳帆上反弹,给它一个温和但持续的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的推力可以将航天器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使其能够在太空中航行并追上其目标小行星。这种类型的推进器对于无法携带大量传统火箭燃料的小型和轻型航天器特别有用。
NEA Scout将开始为期两年的旅程,前往一颗近地小行星,并配备了一台科学级相机,以捕捉小行星的图像,分辨率低至每像素4英寸。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直径小于100米的一类较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以前还没有被探索过。
小编简评
小编对这条新闻很感兴趣,因为小编博士研究方向就是太阳帆航天器的运动分析。NEA Scout是一个6体积大的立方星,(10cm * 20 cm * 30 cm)。其实小编觉得这个航天器是NanoSail-D2和LightSail-A3两个太阳帆探测器的继承者和开创者。另外,前面介绍的像素分辨率是指可以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每个像素都能对应小行星上四英寸大小,这是很高的分辨率了。让小编带着小伙伴们期待下它未来的表现吧。


08
NASA发布“朱诺号”近距离飞越木星及木卫三的奇妙视频
据外媒CNET报道,6月,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对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木星的卫星木卫三Ganymede进行了近距离飞越,并“观光”。

镜头一开始,朱诺号就接近了木卫三,它在距离表面645英里(1038公里)的范围内通过。然后,它放大到木星和那里所展示的漩涡状的、活跃的风暴。
“动画显示了深空探索可以有多么美丽,”朱诺号首席调查员Scott Bolton在本周的一份声明中说。“该动画是让人们想象探索我们太阳系的第一手资料,看到围绕木星运行并飞过它的一颗冰冷的卫星会是什么样子。”
小编简评
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比20多年来任何其他航天器都更接近木卫三。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NASA“新疆界计划”实施的第二个探测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已于2006年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朱诺”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整个探测任务的运行。
09
NASA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免费发布太空观测地球数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正在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它们签署了一项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免费发布从太空收集的地球观测数据。这项合作将应对全球气温变化,海平面上升,洪水、火灾等极端天气状况。

就在本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警告说,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季节性洪水更加严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测,更高的海平面,加上月球自然摇摆周期,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让地球沿海地区洪水泛滥。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有很好的工具和专业知识来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因此合作双方将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两个空间机构已经在以气候为重点的任务上进行过合作,例如哥白尼哨兵6号卫星,它将尝试较长时期观测海平面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全球挑战,需要采取行动。这项协议将为未来的国际合作设定标准,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重要的信息,并帮助回答和解决地球科学中最紧迫的问题,以造福于美国、欧洲和全世界。

这项合作的关键将是一项新的开放数据政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计划制定该政策。这将促进数据、知识和信息开放共享,不仅在科学界,而且与广大公众共享,使整个世界受益。
小编简评
哨兵6号是欧盟的哥白尼任务系列之一,它的实施是欧空局、欧洲气象卫星公司、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间特殊合作的结果,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也做出了贡献。该任务包括两颗相同的卫星,相隔五年发射。“哥白尼哨兵-6号”迈克尔·弗莱里奇卫星于2020年11月21日发射,而哥白尼哨兵-6B将于2025年发射。
10
蓝色起源获得FAA批准:
贝索斯的太空飞行高度将高于布兰森
据外媒报道,蓝色起源公司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已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批准,发射时间为7月20日。这是亚马逊创始人获得自己的航天器座位时间的机会,此前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已搭乘自己旗下公司维珍银河的太空飞机圆梦太空。

布兰森的飞行在周日安全发射,并在不久后着陆,虽然可能已经领先于贝索斯,但批评者对它是否真的领先泼了冷水。维珍银河公司的VSS Unity达到了53.5英里的高度,足以让布兰森和机上的其他人获得零重力体验。
然而,反对者指出,根据各种定义,这并不是真正的“太空”。相比之下,蓝色起源的New Shepard计划通过所谓的卡门线。这被大部分认可为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的分界线,这是太空开始的定义之一。
因此,随着FAA批准蓝色起源的发射,贝索斯至少会有一些高度上的保证。当然,由于地球大气层停止和太空真正开始的地方没有单一的标记,即使New Shepard任务也不一定会被视为真正的太空飞行。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到,目前飞天四人组已经抵达了发射现场。照片显示,他和自己的弟弟马克·贝佐斯(Mark Bezos)、18岁的准大学生奥利弗·戴蒙(Oliver Daemen)以及82岁的女航天员沃利·冯克(Wally Funk)已经抵达蓝色起源位于西得克萨斯州的发射场,后面就是运送他们上天的“新谢泼德号”火箭。蓝色起源将于北美中部夏令时7月20日8点(北京时间7月20日21点)发射“新谢泼德号”火箭,实施首次载人发射任务,把贝佐斯等四人送入太空。此次太空飞行活动的直播将从北美中部夏令时7月20日6:30(北京时间7月20日19:30分)开始。

本期动态来源:
国家航天局、新京报、中国探月工程、人民日报、中国航天科工、腾讯、网易、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