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也是有感而发(生活在写作中)

我们应该怎么活的清晰

叶圣陶老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汉语言教育家,他在《怎样写作》中提到一个观点:“之所以写文章是应为心中必须有感”。何为感,感就是心中有不吐不快的话,有了写作的需求才去写作。不然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灵魂的。

而我为何想要去写作,那也应该是我有不吐不快的话想要倾诉。如今我在生活中陷入迷茫,为探求生命意义而出发寻求答案。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章就是语言的大成。以表达思想,传承文化作为目的的文章蕴含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在前辈的智慧中做出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思考分享与众人,我认为就是达到我写作的目的。
写作可以凝练思维,辨析思想。学会说话,使用语言传达信息代表这一个人拥有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存在才能让人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再像是一个婴儿只能通过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分享成为了一种需要被人掌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体现不在你的学历证书里,但是如果拥有了这种清晰表达自己的能力至少可以让自己在面对事情时理清脉络,分清主次。让你可能做出当时更有利的判断,为什么清晰的表达可以让你理清脉络呢?原因就在于这两个的共有的特点: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
写作就是一个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在不断的增删改查中不停凝练自己的文章,又在其中不断的熟练对语言的应用,语言又是人类逻辑思维的映射。自然,写作就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那写作的内容又该是什么呢?这里依然借用叶老先生的话: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我只是一个小斯,不敢也没有能力对于人们的感做出一个分类,感受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大相径庭的生活经历。所以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当时心中的情绪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得到自己应得的感受。在自己的感受基础上,只要是自己有感而发,那就应该被包容理解。写作内容就是你的感,有感及文章。

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是一个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IT行业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不要重复去造轮子。意思是说在实现一个功能时尽量去使用已经有的官方的代码模块,不要自己去重复写代码。在学习期间自己写去了解如何实现是有其学习意义的,但是在应用时使用更加标准化经过时间代码更加利于项目的完成。这在写作中该怎么理解,就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就要拿来用,去学习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去提炼其中的精髓。先模仿再应用。观察别人在评论时怎么想的,它是从什么方面,什么角度去切入。代入,将心比心的感受作者的文字。这终将转化为你的经验。
谢谢你可以看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