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打卡#024
【1】恒星演化主要是因它们的组成(元素的丰度)在生命历程中发生改变,一般首先是氢燃烧(主序星),然后是氦燃烧(红巨星),并逐渐燃烧更重的元素。随着低质量恒星的老化,它们的外层通常会脱落,形成“恒星风”。在这一生命后期,低质量恒星将通过“恒星风”慢慢地弹出它们的大气层,形成行星状星云。而当恒星从红巨星向白矮星过渡时,它的温度会升高,并开始使周围恒星风中的物质发生电离。这使得较靠近恒星的气态物质高度电离,而较远的外层气体则较少电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恒星演化的规律
B“恒星风”的形成
C行星状星云的形成
D恒星演化的过程
【2】“当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以上文字意在说明:
A微博平台出色的宣传功效
B“粉丝”数量越多,对微博的作用越大
C微博比报纸和电视更具宣传优势
D“粉丝”是自媒体发展的重要推手
【3】年年招工年年“荒”,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今年在浙江“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A“用工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B“用工荒”表现出的新特点
C“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变化
D“用工荒”问题的解决途径
【4】古籍修复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无法接触到古籍,即使学习了相关知识也很难提高实践能力。古籍修复虽然可以看作一门技艺,但需要文学、目录学,乃至材料、化学等理工科目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对文化水平要求较高。图书馆、博物馆等招聘单位对于古籍修复工作应聘者的学历要求通常较高,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是目前我国古籍修复专业的学历教育却以高职专科教育为主。这就使得文博机构的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具有一些实际操作能力的人又无用武之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籍修复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B招聘古籍修复人才时应轻学历、重能力
C文博机构应为古籍修复人员提供实践机会
D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
【5】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参与研究的老年人中,拥有适度社交联系的人比孤独的人活到研究结束时高出50%。另一份发表于今年的研究,追踪了2000余名中老年人,研究显示,那些自诉孤独感较强的人在6年的研究期间死亡的比率,是孤独感较低的人的两倍左右。
下列对文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老年人孤独致死比例高
B适当的社交活动可延长寿命
C孤独感较强的人往往不会长寿
D孤独感对人的寿命有消极影响
【6】在原先电调模式下,乘客想要一辆出租车,每次只能与一家公司联系,如果这家公司没有车,那他就要打另外一家公司的叫车电话,在这中间乘客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打车软件则不分出租车公司,你只要在客户端上提交了叫车请求,那么该软件就会向周边装有该App的出租车发送请求。
上面这段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
A打车软件使用范围广
B打车软件增加了交易的可能性
C打车软件节省了行车时间和金钱
D打车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状况
【7】逆境可以增长人的见解,改善人的心地,锻炼人的体质,使一个青年能够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同时能够知道怎样享受人生,这些财富都是一帆风顺者很难获得的。
最能表达这段话意思的是:
A逆境出人才
B挫折使人成长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8】在心理层面上,中国人对自身的确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使生命受之于一个体细胞的“克隆”,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并且失去对生命的神圣感。在技术层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所包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上能够保证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条件;但是,“克隆人”在进化上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还难以预料。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确切的是( )。
A“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
B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与“克隆人”技术的冲突
C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
D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人”技术的原因
【9】唐代是中国园艺起步的时代。唐以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寻常百姓,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而到了唐代,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果实不堪食用的海棠便因此开始得到重视。到了宋代,海棠成为园林观赏植物中的明星,宋人常以海棠牡丹并论,在宋代花鸟画中便有以海棠为题的古画留传,而宋代之后,海棠已然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历代都不少见。中国人喜欢海棠,于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海棠植于庭院,正是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典园艺史的发展脉络
B海棠在中国古典园艺史上的地位变迁
C海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栽培植物的文化象征
D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后期的主要特征
【10】淮河上游,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贾湖遗址的一些红烧土块内发现了保存很好的稻壳印痕,经过鉴定,这些水稻属于人工栽培而非野生;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8000余年前的顺山集遗址、距今7000多年前的双墩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龙虬庄遗址和距今5000年前的尉迟寺遗址等,都出土了人工培育的水稻。
这一语段说明了:
A淮河流域最晚在新石器中期便已开始种植人工培育的水稻
B考古发现淮河上游的历史早于淮河中下游
C淮河流域比长江流域更适合种植水稻
D考古证明,野生水稻并不存在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参考答案往下翻*****
本期参考答案:DACDD BBDBA
(本期不提供解析了,大家有问题讨论区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