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霸王——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没有武田信玄的雄才大略、没有织田信长的锋芒毕露、没有丰臣秀吉的精明世故,与战国时代的几位散发着炫目光芒的著名武将相比,德川家康反倒显得暗淡无光、平凡无奇,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最终结束了战国时代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他所建立的江户幕府维持了两百多年的和平。
德川家康为人低调,鲜露锋芒,一生稳打稳扎。后世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去欣赏一只会唱歌的鸟,但是那天鸟儿竟然闭口不鸣。
下人问他们:“鸟儿不叫,怎么办?”
信长大怒,说:“不叫就把它杀了。”
秀吉则说:“它不叫,我会想办法让它叫。”
家康却回答:“等待它叫。”
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很生动地表现了战国末期这三位风云儿的性格,德川家康以善于忍耐成名,但他并非消极处世、得过且过,一旦机会到来,他能够紧紧地抓住,并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假如时机未到或是不幸错失良机,他也能沉得住气,继续等待和寻找下一次翻本的机会。德川家康一生贯穿大半个战国史,在各个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台时”,他默默地积蓄自己的力量,最终以压倒群雄的实力夺取了天下。
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国一个松平氏的小土豪家庭,当时松平氏还只是一个小势力,长年依附于大势力生存,在家康还是一个叫松平竹千代的小孩时,就被迫到东海道霸王今川家中做人质,所谓人质就是小势力向大势力表示忠心的“投名状”。
在其他大名家的儿子还在家中幸福快乐地成长时,竹千代却只能寄人篱下,过着受尽白眼的日子。家康的童年是悲惨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福气,俗话说“千金难买少年穷”,凄惨的命运也可以当成是一种磨练,由于人质的身份,他不可能像平常大名家的小少爷那样对下人随意使唤,每天只能过着谨慎小心的日子,也许正是这一段经历使家康养成了善于忍耐的性格。

在风云儿织田信长的成名战——桶狭间之战中,率军上京称霸的东海道霸王今川义元战败身死,使得家康得到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今川义元的继承人今川氏真懦弱无能,今川家很快就衰落了,家康利用了这个机会回到三河的松平老家,摆脱人质的身份而成为一位堂堂正正的大名城主。但是松平氏的实力仍然相当弱小,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家康决定与打败了今川义元的织田信长结成了攻守同盟。从那天开始家康宣布改姓德川,更名为德川家康。
德川氏是源氏名门新田氏的支流,对于家康的家世有两种讲法:按“官方”的范本,松平氏是德川氏的支流,改姓德川只是“复归本宗”;另一个版本则称松平氏只是来历不明的新兴土豪,家康改姓德川不过是提高自己的地位罢了。不管说法是真是假,家康如此高调地宣布自己出于源氏,多少都显示了自己有意争夺天下的野心。

与信长结盟后,家康便全力向东发展,先是与武田信玄合作,瓜分今川家的领地,使得自己的领地在三河的基础上增添了远江一国,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武田信玄死后,织田、德川联军又在长篠大败武田胜赖,武田家从始一蹶不振。就在家康雄心壮志地要成为新的东海道霸王时,一个考验家康的危机从天而降。由于家康与正妻筑山夫人一向不合,武田胜赖利用了这个机会暗中挑拨筑山夫人与德川家的关系,让她与长子德川信康叛逃至武田家。结果这个消息不幸让织田信长获知,信长大怒之下发信与家康,要求处死筑山夫人和信康。
家康得知此事时犹如五雷轰顶,尽管经过查证后得知信康对母亲勾结武田氏一事是毫不知情,并请求信长放信康一条生路,但信长根本不听,仍然强令家康必须处死其正妻与长子。德川信康不但是德川家日后的继承人,而且才华出众深受家康喜爱,这样的命令不但让家康无法接受,家臣们也吵成了一锅粥,大喊要不惜一切与织田一战来挽救少主。
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一般的大名身上,估计撕毁盟约,反目成仇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家康虽然疼爱儿子,但却十分冷静地分析当前自己所处的形势。德川家与织田家相比仍然是相当弱小,而且背后还有一直虎视眈眈的武田家,一旦与织田家翻脸,后果就只有灭亡。因为一纸“莫须有”的罪名来让自己杀死妻儿确实是一件相当屈辱的事情,任何一个男人恐怕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命令”。假如逞一时之快而与织田家反目,也许能够维护自己作为男人、作为武士的尊严,但是带来的却是亡国灭族的灾难性后果。

德川家康窝在房间里痛苦地思考了几天后,最终作出了处死妻儿的决定,这令家臣们几乎无法接受,当时在背后嘲笑家康懦弱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但家康却生生的忍了下来,他用他的“懦弱”保住了与织田家的联盟,也使德川家避免了灭亡的命运。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最终成就功名,懦弱有时也是强者的一种表现,正所谓“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渡过了这场危机的家康,后来又与织田家联手,攻灭了武田氏,分得骏河一国,这时家康已经拥有了过去今川义元全盛时期的规模了。与此同时,织田信长经过长年的努力扫荡群雄,占据大半个日本,自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死后,日本国内已经没有人能够抵挡织田军的铁蹄,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着几年信长就可以统一全日本。有志于夺取天下的家康也许觉得这辈子只会作为信长旗下一名强大诸侯而活下去吧,然而此时,一个机会却悄然而至。

就在武田氏灭亡的两个月后,京都发生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自己的家臣明智光秀所杀,强大的织田政权也随着信长被本能寺的大火所吞没。当时家康应信长的邀请前往安土城作客,本能寺之变发生时他正和家臣们在堺市游玩,途中听到信长的凶耗后立刻赶回领地,并打算前往京都讨伐明智光秀。
德川家康深知道光秀虽然杀了信长,但肯定无法聚拢人心,灭亡是迟早的事,假如自己打着为信长报仇的旗号来击败光秀,那么日后必然会增加对天下事的主控权,然而家康大军还未走出三河就收到了信长的有力家臣——丰臣秀吉打败光秀的消息。也许是命运的捉弄,由于事变当日家康正身处京都一带,主从数人历尽艰辛才回到领地,在这期间不少宝贵的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

而另一位风云儿丰臣秀吉却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从对毛利家的战场上返回,并在山崎击灭了明智光秀,随后秀吉把消息传向了正在各地征战的信长家臣们,包括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这样秀吉轻而易举地确立了他在织田家事务的主导权——因为他为主君报了仇。
机会对于一个人来说如过眼云烟,一旦错失也许一辈子都追不回来。好不容易忍耐到今天,一个能够让自己夺取天下的机会竟然被秀吉这只猴子给抢去,家康此时一定感到十分沮丧吧。既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捶胸顿足一万次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寻找另一条发展的道路。

信长在灭亡了武田氏后,并没有把甲、信两州分封给旗下的大名,而是把它们作为织田家的直属领地,只派遣行政长官来进行管理。然而信长一死,甲、信两州就变成了无主之地,仿佛是丢在路边的肥肉,这对家康来说绝对是一个扩充实力的机会。家康把这个机会牢牢地攥在手中,视线迅速从西方转向了东方,德川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甲斐与信浓,德川家康立刻变成了一个拥有五国领地的大大名,国土面积仅次于当时占据关东八州的北条氏直。
与此同时,占据了织田家主导权的秀吉通过政治手腕削弱信长子孙们的势力,把自己的同僚逐步收罗到自己的旗下,并用武力击灭了不服从自己的柴田胜家等人,使自己成为了信长统一事业名副其实的继承人。这一点家康可能已经预料到了,不过就在织田家臣们内讧的时候,家康的实力也比过去增加了许多,拥有了与秀吉抗衡的资本,退一步来说,即使将来要臣服于他,手上也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是增加了这筹码的份量。
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因为不满秀吉篡夺织田家,于是跑去向德川家康求助,于是两家的联军便与秀吉大军对峙于尾张。家康知道己方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因此层层深沟高垒,防御得如铁桶一般,决不抢先出战。而秀吉这一边人数虽然是家康的几倍,却也不敢轻举莽动,毕竟德川家康并非等闲之辈。经过长时间的对峙,急于要完成统一事业的秀吉开始坐不住了,他从军中分出两万人偷偷离开阵地去袭击业已空虚的三河,企图来个釜底抽薪,但却不幸被家康探知,于是家康于长久手痛歼了这支偷袭部队,这一局部的胜利大大增加了他在秀吉以及众诸侯心中的份量。

长久手的战败使得秀吉不得不采用怀柔政策来招降家康,好放下心去进行征服四国与九州。家康心中同样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臣服秀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他不断地增加将来谈判的筹码,尺度方面家康也拿捏得很准确,因为如果过了火,秀吉尽管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消灭德川家还是可以办到的。虽然德川家康最终向秀吉表示臣服,但秀吉却不得不给了他丰臣家首席家老的位置,家康此时虽非“天下人”,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在家康臣服于秀吉的那段日子里,他始终保持着谦恭的态度,秀吉尽管知道家康是丰臣家最大的威胁,却挑不出对方丝毫的毛病,甚至让人觉得家康是诚心诚意事奉丰臣家的。在攻灭了关东北条氏之后,秀吉将家康从东海五国移封到关东八州,实际上是想把家康调离其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并让他把金钱和精力花费在新的领地上。秀吉的决定引起了德川家重臣诸多的不满,但家康仍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尽管关东八州对他们来说是一块陌生的地方,但并非贫瘠落后之地,而且面积比东海五国要大得多,家康相信只要肯刻苦经营,照样能成为争夺天下的资本。

虽然德川家康此时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发挥他的忍功,在机会未到之时依旧能沉得住气。丰臣秀吉在统一全国之后继而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侵朝战争,在国内各大名都被派往朝鲜战场时,家康却没摊上一兵一卒。秀吉对这场侵略战争非常有信心,不派家康上前线大概是担心以家康目前在丰臣家的地位,必然要任命他为前线的指挥官,一旦在朝鲜立下战功,那么以他的威望很容易就会与众大名形成强烈的主从关系,继而威胁秀吉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过家康也乐得被雪藏,向来擅长于分析形势的家康大概也知道这场无谋侵略战争除了消耗丰臣家自身的实力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历时七年的侵朝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丰臣秀吉本人也郁闷而死,丰臣家的实力也被大大削弱。而在这七年里面德川家康则默默地建设他的新领地,现在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实力均居群雄之首,而家康的新居城江户——也就是现在日本的首都东京,原本只是一个破落的小城镇,在家康的精心打理下已变得相当繁荣。秀吉通过移封来达到削弱家康的目的非但没达到,反而使家康成长得更强大。

秀吉一死,韬光养晦数年的家康马上就出手了,他首先违反秀吉生前所制定的禁令,这一招投石问路与赵高的指鹿为马有相似的效果,主要是看看各国诸侯中孰敌孰友。确立了打击目标后便用政治手段逐一瓦解,同时利用丰臣政权内部的派系矛盾,把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丰臣系武将拉到自己旗下,在关原会战中扫灭了忠于丰臣家的石田三成一派,使丰臣家的统治基础荡然无存。数年之后,家康又发动了两次大坂之役,彻底消灭了丰臣政权,完全确立了德川家在日本全国的统治地位。
德川家康十七岁提枪上阵,直到古稀之年才夺得天下,纵观古今中外也难找到第二个。尽管家康耗费一生才成就霸业,但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安定而稳固的江山,在战国时代众多英雄豪杰之中,家康恐怕是唯一一个能够毫无牵挂地走向死亡的人了。

德川家康“在等待与忍耐中创造实力”的人生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日本的国民性格。十九世纪中期,当美国炮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时,日本被迫与欧美列强签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还打了两场鸦片战争相比,知道实力差距悬殊的日本几乎不放一枪便举双手投降,可以说是懦弱到家了。然而与中国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仍在升级转型的路上徘徊相比,日本在忍辱四十多年、通过积极向欧美列强学习与累积实力后,在日俄战争中一举击败长期被西欧诸国视作洪水猛兽的俄罗斯,挤身世界列强俱乐部,从日本这一成长过程中多少能看到德川家康的影子。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