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漫谈 |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 凯洛夫

艺术教育让青少年在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艺术教育是一个以美好作为起始点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从美好出发,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艺术教育的作用

01 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
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02 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夏日写生、观看或是参与模仿,在对这些美好的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03 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青少年创新思维的作用。
通过艺术教育实践,教会学生懂得敏锐的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耳朵去感受事物,用心去体会事物。艺术教育是一个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

04 艺术教育具有发展青少年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个性是社会组织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而艺术课程是最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的课程之一。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二、艺术教育实践

艺术教育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并因为重点上的把握不当而失去自身的价值。艺术教育想保证自身发展的价值,只有抓住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点,推动整体的前进。
艺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为艺术理论知识、艺术专业技能和艺术实践,其中艺术实践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实践并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生活中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在社会艺术实践中,学生需要把审美的思想贯穿其中,把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思维方式、观察角度等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技能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艺术的关系,自我和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个人艺术素质的目的。

学生要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各种精神体验和创造力,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介表达出来,使得教育上的思想在艺术实践中得到确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艺术洞察力、艺术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创作的能力。
艺术教育不是棍棒填鸭下的望子成龙,它是积极主动的自我追寻与成长。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艺术的引导与启迪,发现属于且适合自己的艺术快乐和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