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0art影像解析:m40p+已卒,p40p+瑟瑟发抖
各位b友们好,作为一个专栏up,今天讲点p60art(以下简称p60)的影像系统,尤其是发布会没讲过的背后的技术。作为老粉丝应该都知道我的文章会讲一些什么东西,下面让我们搬好小板凳,备好花生瓜子矿泉水儿,咱们现在开始。
p60系列不像mate50系列那样,mate50Pro整体影像部分实际上还是平平无奇的,作为最大的亮点长焦微距还是只有12000块钱的mate50rs才有。也许是认识到了目前华为高端机最大的卖点就是影像(毕竟麒麟芯片已经没了),因此这次p60刀的非常不狠。p60标准版的潜望式长焦作为p40Pro同款,并且直接下放了超聚光主摄,因此影像能力在标准版4000价位可以说非常能打,毕竟旗舰级主摄你现在放眼4000段谁有,都是IMX800这路阉割货,肯定打不过p60标准版了。至于5倍长焦,好像目前4000价位段标准版给的最豪华的还是小米13但是也是一个八百年前的3倍镜头,素质可以看齐p20Pro的ov08a10的3倍,这次p60在此基础上跳了两级(3倍到5倍(p30Pro)并给了ryyb(p40Pro)),可以说这就是目前4000元价位段最强的影像旗舰,实际上我也是想不到过了4年了,手机端4000元还如此摆烂,实际上我觉得p60相比p40可能也就一个长焦有显著升级,但是手机圈现在就是这么摆。
Pro这次没像mate50Pro那样被刀的那么狠,把最大卖点这次非常具有创新性的长焦放在了Pro上,art版本就升级一个超广角。不过虽然看似硬件升级不算太大(IMX688到IMX858),但是实测这就是mate20Pro超广角到mate40Pro+超广角的差距。至于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主要是mate40Pro+的超广角光圈太小(只有f/2.4)导致进光量被削的很严重,现在就算是个IMX858配合计算光学也能虐IMX718了,但是离p40Pro+这个华为史上最猛的堆料影像旗舰还差些,毕竟是IMX608超大底+f/1.8超广角超大光圈(现在超广角光圈普遍都是f/2.2这个级别)。
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个长焦,先来解析这个长焦。
长焦:1/3体积实现更大进光量,更好防抖以及超高解析力
一般的,在手机长焦端,做大光圈一般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受限于手机的厚度,手机镜片大小有限制,像OPPO的潜望式长焦做f/2.6光圈,潜望式长焦模组就已经严重突出机身了,最后findx6Pro的后凸台到底有多厚多影响手感,相信去线下店摸一摸就能知道。在以前华为就非常善于用更小的体积办更大的事,比如p40Pro+的10倍潜望式和引入ryyb技术。那么潜望式长焦想做大光圈有没有什么办法?
华为想到的办法还是非常讨巧的——在棱镜前面引入一片凸透镜(官方把它叫做聚光镜群)。凸透镜的光学效果就是聚光,因此,在光线穿过棱镜之后,光线会被聚焦到更小的面积上,因此华为通过这种比较讨巧的方法实现了把光先聚焦到更小面积上,之后再穿过后续镜组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很薄的镜组做到大光圈了。因此你可以看p60Pro/art的后摄凸起实际上是非常小的。
由于长焦镜组在前面引入了这么一个聚光用的镜片,因此后面的镜片就可以做的比较小,因此这也是为何华为能做双镜群的原因——也就是通过这样的设计,华为做到了在镜组上引入长焦微距。如果要做f/2.1大光圈再做长焦微距,那么这个可想而知,镜组一定很重很重,但是华为这个方案镜组不会很重,因此可以实现很好的长焦微距的效果,因为镜片不大,镜组不重,因此可以实现双镜群间细微的控制以达到很好的mtf。
最后就是防抖,这个也是非常讨巧的。据我所知这应该是华为第一次用传感器位移式防抖的方案。以前的长焦受限于手机厚度,这防抖做的一直不让人满意,加之ois模块推动的是密度2.7g/cm2的玻璃棱镜,还很大,这导致需要很大的ois模块才能实现大光圈(意味着入射光通直径很大,即棱镜尺寸很大)的防抖,这点看一看find x6Pro的长焦模块体积就知道了。但是华为这个方案讨巧的地方在于它和p40Pro+的长焦有异曲同工之处:p40Pro+入射光通直径太大用棱镜太重,而我又想做小10倍体积这意味着不能塞太大的ois马达,咋办呢?就用反射镜,同时镜组引入玻璃镜片太重了马达不好推,我还是那样想做小体积咋办呢?就用反射镜来改变后焦,镜片不动。这次p60Pro的长焦也是一样,既然前面棱镜为了做大光圈,上面还贴了一个镜片太重了,那么我不如让光线再反射一次,做传感器防抖。同时还有这次p60Pro都是借用手机平面向空间而非厚度向空间来达到更好的设计目的的经典案例:如果传感器不横置而是竖置,肯定做不了传感器防抖。
传感器防抖的优点就不提了,实测下它的灵敏度非常高,而且最主要的是防抖角度比较大,这意味着长焦单帧取样时间也可以做的很长。这对于长焦是十分必要的——长焦进光量再做大也不如安全快门提升一倍来的有效。而因为要推动棱镜,宣传暗光长焦的findx6Pro的ois灵敏度明显不如华为的这个方案。
因此,华为这颗长焦方案还是老华为的味,创新性非常足。这些方案实际上并不像p40Pro+的10倍那样脑洞非常大就能想到,很多东西甚至有专利做过。但是为什么友商没能用这个方案,这就十分耐人寻味了。用富有创新性的方案,以达到非常小的体积实现超过友商的性能的目标,这是华为非常喜欢干的事,实际上算了一下,这次p60这颗长焦,拆解视频看到体积大概比findx6p的长焦小3倍,但是进光量更大,防抖更好,暗光更出色,还支持长焦微距,最主要的是f/2.1大光圈算出来艾里斑很小,意味着这颗长焦极限变焦也不会差,属实是把buff点满了,但是你回头看,华为这颗长焦的体积才那么点,并不比p40Pro的5倍大多少,可以轻松放进p60纤薄的机身内。这也是华为为什么销量一直比友商影像旗舰好的原因,假如两个方案性能一样,你愿意买更轻薄的手机还是买大砖头,更不用说p60这个用更小的体积实现了更好的性能。华为在影像系统方面的创新性是想冲击高端的友商们需要学很久的课题,当然还有p40Pro+那颗10倍的决心毅力。p40Pro+的反射镜需要超高组装精度,当时没有一家供应链能够满足需要,这样大多数友商就被劝退了,华为则可以沉下心来和供应链一起打磨技术,甚至不惜为了好技术推迟超大杯的发售时间,好蔡不怕晚,当然p60Pro这颗长焦没有什么技术难题,组装精度也不需要特别高,但是友商还是做不到,这就是创新性的问题了。
主摄:用一英寸70%的体积达到更大的进光量
主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当时预测华为的可变光圈技术仅仅配了个766就能达到那种水平,这要是配个700还了得。当然因为制裁拿不到700,不过拿到了差一档的IMX888(IMX789的马甲),它有1/1.43寸大底,配ryyb加f/1.4超大光圈,进光量轻松秒了一英寸。如果说IMX766还是颗很普通的传感器的话,那789(888)就不是了,华为这次影像部分有备而来啊。888应该也支持789同款的性能,全像素30fps输出,2*2ocl的很好的对焦,双原生ISO,dol-hdr,4k120fps,实际上是参数虽然没700和989那么顶,没那么贵但是好歹也是旗舰级别的传感器(虽然和700那种超旗舰的顶级传感器没法比,但是它不逊于市面上大部分的传感器,也是旗舰机用的级别)。这次的ISO409600的极限暗光,p60不费啥劲就秒掉了700和600的极限暗光表现,可以看到f/1.4大光圈+ryyb+大底的完全体的威力。实际上当年我觉得华为定制IMX700也可能是面向未来的传感器,因为IMX700配f/1.9小光圈进光量没比IMX600多多少,属实有点吕布骑狗了,现在的f/1.4大光圈才是这个方案最终的完全体。
至于可变光圈,它是兼顾画质和夜景的比较好的方案,如果f/1.4光圈全开,靠华为的7p镜头边角画质想做好,光圈最多做到f/1.9,做f/1.4肯定崩边。但是夜景又不能放弃,因此,可变光圈就是最好的方案——白天缩光圈到f/2保证边角画质,夜晚反正无论什么手机都会稍微糊一点,因此此时就算f/1.4全开也不会有人看到边角画质更差了。甚至原来大底饱受诟病的虚化问题也可以用它解决——f/2不够那就接着缩到f/4,让你用主摄也能拍文档不崩边。
因此,这颗主摄又是一个用更小的体积达到更好效果的生动案例——进光量不输一寸的同时,通过可变光圈你可以需要虚化的时候虚化,不需要虚化的时候不虚化,这和那些一寸底的手机拍啥边缘啥虚化不知道好到哪去了。同时,虽然f/1.4配7p崩边,那些f/1.75的一英寸也没好到哪去。缩到f/1.95像12su那样保边角画质吧,进光量又输了p60了,所以还不如不用一英寸。这就是p60的优点。可变光圈和大光圈工程难度很高吗?不高,那么是什么让p60进光量这么恐怖的优于友商,就是ryyb技术,所以说ryyb这是一个打磨好了就是护城河的技术,友商想达到你的效果就得用更大的体积实现,更大的体积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谁会愿意买大板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