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起源】第四章 第三节 采矿与冶炼业小生产者合伙组织……
(题目字数限制)
第三节题目为:
采矿与冶炼业小生产者合伙组织 向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的演变
采矿与冶炼业的小生产者合伙组织,是指一些小生产者按惯例以合伙方式组成的采矿场或冶炼作坊。这些小生产者既是出资者,又是 劳动者。在合伙组织中,大家都是“伙友”,也互称兄弟。
第一,来工作的是逃亡的农奴,摆脱了封建庄园里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合伙组织中, 他们人身自由,平等相处,合作共事,同享收益。
第二,在远离城市的矿区,没有城市行会,从而也就没有行会章程那样的限制。
第三,有更长的劳动时间。这一方面是工作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没有教堂星期日也不必休息。
第四,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差,工具简陋,全靠人力,采取“速战速出成果” 的方式,拼命干活,快干,采完了就走。
第五,小生产者内部发生纠纷时,就自行解决。小生产者的社区很早就产生了一套自治的制度。
他们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第一,技术上的困难。
第二,资金上的困难。技术上的困难只有依靠增加投资,而且是巨额投资才能缓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对矿产品需求的上升,无论是政府还是封建主,都不想再置之不管,税赋的重负压下来了。
第三,销售上的困难。
正是在上述这些困难压力之下,小生产者合伙组织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小生产者合伙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分化不断进行。更重要的是,商人乘着小生产者合伙组织技术上有困难、资金上 有困难和销售上有困难之际,逐步向这些合伙组织渗透。他们或者向这些合伙组织投资入股,或者给它们以贷款。商人以不同的方式取得股份以后,就要按股取酬,并享有一定的发言权,甚至把持了合伙组织的领导权。而且自己投资创办了合资的矿业公司,并且在击败小生产者合伙 组织之后再兼并它们。
失去股份的伙友,就等同于雇工,而较晚来到矿区干活的人是没有资格取得股份的,他们只好充当雇工。
那些由于经营不善、资金困难而被 它们兼并过去的原来的小生产者合伙组织,也就变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采矿与冶炼业手工工场的组成部分。
以上的演变经历了长达三四百年的过程。商业资本的侵入与控制,是这一行业大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