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零基础救星,一节课全通!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蒸馏
1.蒸馏原理: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差异,将有机化合物以蒸汽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凝得到产品。
2.适用对象:互相溶解、沸点不同的液态有机混合物
3.适用条件:
①有机物的热稳定性较强;
②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C)

4.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
(1)蒸馏烧瓶里盛液体的用量不超2/3,不少于1/3
(2)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3)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平齐
(4)冷凝水应下口进入,上口流出
(5)实验开始时,先通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凝水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萃取
1.原理:
(1)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使待分离组分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2)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
2.萃取剂:
(1)选择原则: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与溶质、原溶剂均不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溶剂。
(2)常用萃取剂:乙醚(C2H5OC2H5) 、乙酸乙酯、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和环己烷等
3.分液: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两种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
4.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5.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检漏- >加试剂振荡- >静置分层一分液。
(1)分液漏斗使用之前必须检漏
(2)使用时需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
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重结晶
1.重结晶原理: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2.适用对象:固体有机化合物
3.溶剂选择:要求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能够进行冷却结晶
4.如果重结晶所得的晶体纯度不能达到要求,可以再次进行重结晶以提高产物的纯度。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1.实验目的: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杂质的苯甲酸
2.资料: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其结构可表示为
⌬-COOH
熔点122 °C,沸点249 °C。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3.实验操作:

- 趁热过滤:避免苯甲酸因降温析出,影响产率
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确定
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2.元素分析
(1)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2)定量分析: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
3.实验式: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也称为最简式。
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关系:分子式= (最简式)n
4.实验式的测定步骤(李比希法) :

- 实验装置

某种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得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 。
①氧的质量分数为34.70%。
②C、H、O的原子个数比N(C): N(H): N(O)≈2: 6: 1
③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为C2H6O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确定

- 了解

- 了解

- 质荷比最大的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确定一核磁共振氢谱

分子式:C2H6O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确定-x射线衍射
1.原理: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10 - 10m)的电磁波,它和晶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衍射图。经过计算可以从中获得分子结构的有关数据,包括长、键角等分子结构信息。
2.应用:将X射线衍射技术用于有机化合物(特别是
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测定,可以获得更为
直接而详尽的结构信息。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总结

谱图法在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1.核磁共振氢谱图:峰的个数即氢原子的种类数,而峰面积之比为各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2.红外光谱图:推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哪些化学键、官能团,从而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3. X射线衍射技术用于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