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科医生王会英:“强迫症”张口就来,你真的患强迫症了吗?

2022-08-05 09:47 作者:科大专注失眠抑郁  | 我要投稿

  

王会英

  王会英个人简介:

  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原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从事精神科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行医格言:

  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在这个强迫症张口就来的年代,到底什么才算是强迫症?真的这么多人患上强迫症吗?

图片

  强迫现象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强迫现象都是强迫症,正常人也有偶尔的强迫现象。

  比如说:

  手机APP上有未读的消息一定要点开;

  APP的位置甚至也要按照颜色摆放好;

  发朋友圈时一定要凑九宫格,差一张就浑身难受;

  看到东西没有按照类别摆好,一定要冲上去摆好才觉得舒服;

  听过的歌曲会在脑中单曲循环,甚至睡觉的时候也无法停止;

  切东西要切得恰好整齐,制作东西也一定要一气呵成,否则就推翻重做;

  ......

  出现这些行为你是否也曾怀疑自己有强迫症呢?那么这些行为是否真的意味着强迫症呢?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正常人都或多或少会有强迫现象,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一定患上了强迫症。

  到底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而这些思维和行为来源于自身,并深知毫无意义,极力反抗却始终无法控制,这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图片

  【强迫思维】

  反复闯入头脑中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患者深知这些往往是不需要的、荒谬的,但无法对其进行干涉。

  常见的形式有强迫怀疑、强迫担心、强迫性穷思竭虑等,例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好、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反复思索为什么苹果是红色,而不是其他颜色等。

  【强迫行为】

  为了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

  常见的形式有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时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

  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涉及的中和或预防的时间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图片

  【严重程度标准】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每天超过1小时),导致严重的痛苦,或损害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即社会功能受损)。

  你能自行区别强迫现象和强迫症了吗?说两个情况,你来辨别一下:

  外出的时候都会担心家中煤气没有关好,一定要再次回家检查一遍才能踏实,这算强迫现象还是强迫症呢?

  外出的时候都会担心家中煤气没有关好,来来回回检查数十次,即便人在家中也要检查,甚至都不让人去厨房,只要有人去厨房就会觉得别人动煤气了,就要重新检查煤气,很明显这就是强迫症。

图片

  相比于强迫症,我们把正常人强迫现象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强迫行为不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会交往;

  ②强迫现象出现的时间短暂,偶尔出现,出现之后又会稍纵即逝;

  ③没有“反强迫”心理,没有从思想上主动去克制这些强迫行为;

  ④人在做出强迫行为的时候不感觉痛苦,也没有治疗的愿望。

  倘若符合上述特点就不必过分担心了。如果强迫的问题长期出现,而且每天要持续超过一个小时以上,明显地影响到了你的工作、学习、生活,让你觉得十分痛苦,那么建议去看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他们会向你提供专业的诊断与帮助。

精神科医生王会英:“强迫症”张口就来,你真的患强迫症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