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前段时间,明制汉服出现在COP15会场引发关注,用一种直观的方式探索汉服在当下作为礼服出现的可能性。这是汉服首次出现在国际正式场合,欣慰赞颂者有之,疑惑不解者有之,抬杠嘲讽者……亦有之。透过无休止的节奏,我不禁思考:如何能让汉服更能被大家包容、更能惊艳到世界?\n我想,传统服饰应追求美观得体有内涵的穿着效果。然而知易行难,囿于篇幅,我主要从TPO原则和应景纹样两方面论述。此外风雅的审美、有质感的面料、严谨的形制、优良的做工、得体的礼仪也必不可少。\n不过我这个系列只是抛砖引玉提供搭配灵感的,止步于纹样色彩形制等设计阶段,而且审美在上述的取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暂未涉及的制衣环节还是少纸上谈兵为妙。\nTPO原则:根据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着装"},{"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TPO是英文Time、Place、Occasion的缩写,践行该原则应在选择着装时充分考虑时间、地点与场合。\n穿着传统服饰时也应遵循TPO原则,以免给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社会对传统服饰的看法。\n比如,穿得过于华丽隆重,有爱出风头之嫌;穿着过于朴素低调,又被批不够重视。\n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有人坚持“穿衣自由”“做自己”,勇气可嘉。\n但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还是有人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不是?既然我们把汉服穿出去,线下和网上的人看见了,赞美或批评这身衣服也是他们的权利。有人出于教养可能不会评判具体的人,但对“汉服爱好者”这个群体的印象呢?\n应景纹样:到什么时节穿什么花样的衣服\n应景纹样是是传统纹样中的一种,多用于节庆场合。其内容包括节日相关的传说、习俗、象征,渲染浓郁的节日氛围。应景纹样在明代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定例,《酌中志》和明代文人笔记、小说中就有记载。\n浅举几例:春节的大吉葫芦、元宵的灯景、端午的五毒艾虎、七夕的鹊桥、重阳的菊花、冬至的阳生……\n一节一应景,一纹一吉祥,待人们随着时令节日换完一轮衣物上的花样,新的一年也就到来了。应景纹样体现了人们顺应天时的思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能让后世的我们了解节日是怎么来的、怎么过的,为未来如何创新节日玩法提供素材,所谓知来处才能明去处。\n当然,应景不仅限于节日,篇幅所限本系列只讲节日的应景纹样。应的还可以是季节、地点、场合,这些会在其他篇展开。\n(补充:古人还会根据时节更换不同材质的服装,传统织物里面的学问就大去了,我自认才疏学浅不敢逞能。而且现在传统服饰的面料大多是化纤了,在意传统面料与时令的对应关系也……没有说化纤不好的意思)\n新年小目标:着装体系(传统节日篇)"},{"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传统服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综艺和晚会从而进入大众视野之时,相较于发挥创意、展现个性,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传统服饰的着装体系。\n过传统节日时,如何顺应时令表达美好祈愿?\n过现代节日时,如何展现与时俱进和开放襟怀?\n参加婚丧寿诞,如何把祝福与悼念穿在身上?\n旅行游玩观剧看展,如何做人群中最靓的崽?\n这些都需要规范的着装体系去指引。只要有人还想把传统服饰穿得美观得体有内涵,那这个专栏系列的存在就有价值。\n今年定个小目标:更完传统节日篇!虽然已经在开始挖新坑了……(如二十四节气、现代节日、社交、出游)\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5ca35498f4de1e456eef60baf4fb2d752adba3c4.jpg","width":1500,"height":2000,"size":2351444,"status":"loaded"}}},{"insert":"文章的最后推荐一本我最近买的书吧,《我在明朝穿什么》,作者是微博@陆棯迦。从《汉服着装使用指南》开始,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与传统服饰结缘的过往,并关注传统服饰的层次、质感和轮廓,尝试从时间、地点、场合、身份建立起属于传统服饰的着装体系。\n今天就是北方小年了,开始更新,在此给大家拜个早年吧(。・ω・。)ノ♡\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