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笔记Ⅰ—原生
屹立于大地上的宏伟城池,栖息了无尽幼小生灵的无边树海,飘荡在天际的失落之地……它们从来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我却和它们是旧友。
“创作”对于我来说已经和生活融为一体了,或许是学习之余在草稿纸上随笔勾勒出的小人,又或许是睡觉之前躺在床上构思的某个设定,再者,一草一木,光影交织间都存在令人创作欲爆棚的瞬间。
这便是我的生活。

处于度过了上半年的长假期间回顾2022,我觉得值得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真正去理解和尝试成为我所认为的“创作者“的过程,正好借助这个时机,顺带记录下这半年的体会。
我打算先从第一份计划案开始。
作为开始的作品,我定名为“原生“。
意思是完全原创的生活,原始生态,代表了当时我感觉一切都处于勃发的生机之中,万事万物都有着长远发展的未来的感觉。

它源自我当时对于写设定构建一个原创世界的莫名狂热,可能是在此之前有间隔但长期地去写小说积累下来的各种想法堆叠在一起所导致的,反正现在回味当时的想法,就是脑子里塞满了东西,不写出来就浑身不痛快。
对于这个计划,最初的想法是依靠我自己一个人慢慢的积累文本,有时间还要去学着给自己画插图,画概念图,或者做视频介绍,从而在完成世界的同时将它展示出来。
但在那个寒假,我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发现这个方法和我预期的样子相差太远,不论是时间还是成效。计划可以一直安排到大学毕业,成效却犹如竹篮打水。
毕竟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学生党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长期和无间隔这两点,而我当时也是一个只要有一段时间的间隔就无法继续上一项任务的人。
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基本的目标,所以干活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来了兴致多写一点,有时候没有灵感直接跑去打游戏,最开始的进度拖拖拉拉。
我在原本的第一阶段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小情景:作为一个创世者,从零创造自己的作品。
于是我就依据自己想要看到的样子,从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开始设定,比方说这是一个“东方玄幻与西方幻想同时存在的世界,还有科技与神秘的共存,古老教会圣城和新兴赛博城市并驾齐驱。“
为了完成这一点,我设下的基本解释是”名为‘意’的存在可以使得其它存在通过对之的影响对叙事层进行干涉,且叙事层遵循自我逻辑。“
之中的“叙事层“和”意“又是两个为了完善设定而设定的概念,我把它们分别定义为一切故事发生的地方和某种存在(作者)干涉故事发生的手段,而真正所能够被这个世界里面的存在使用的所谓世界规则,都被我一股脑塞进了”叙事层的自我逻辑“里。
为什么可以通过“法术“干涉现实?因为自我逻辑允许,有这样的手段,为什么物体运动还能遵循我们所认知的物理学定律?因为自我逻辑也允许,而且我没有那种能力去脱离自己认知中的世界另外构架一套科学体系。
基本上不可能。
虽然说如果真的有异世界,它们的科学在我们看来就是神秘力量的情况完全存在。所以我也考虑了这种情况,就着手在其中纯虚构一个“神秘侧体系“出来。
但很显然这种想法也就只能是一个想法,想象一下,在大体框架仿照现实神秘理论的情况下,如果追求真实就需要为它填充历史,追求合理就需要留下疑难问题和错误发展方向,还要依据截取故事发生点的情况修改。还要虚构一批人物或者其它东西,以及相关物品,地点,事件……所以最后我选择的方法就是在借鉴一众“修仙“、”法术学院“、”密教“等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地记录下修改的关键点和一些基本设定让它变得可以融入我的世界。
在花费了不少时间完成这一份工作之后,我开始考虑其它的东西,比方说整个“原生“项目后续的开展方式: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把世界表达出来。
毫无疑问地,我选择了小说。
而且非常自信地没有准备大纲,满脑子都是快要溢出的想法。
所以就导致了开头二三十章结束之后,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发展。
支持我写下去的早就已经构思好的人物和情节,有可爱的女孩子贴贴,有超过数个世纪的承诺与守望,有酷炫的战斗场面(在我脑子里),还有不见硝烟不见血的智者博弈。但是它们都没有办法直接出现,我需要剧情的发展和过度,就连人物在内,我也需要各种情节去铺垫情感,埋伏笔,塑造形象。
从前没有真正动笔的时候总觉得这些不过信手拈来,真正思考了,才发觉有如此多的门路。
于是乎,计划到这一步就卡壳了,独自完成基本告吹,小说的内容无限期搁置,因为我还需要去细化我的人物和具体背景。
所以我把寒假为数不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放在了其它东西上,摸鱼去了,最后的成果莫过于两个主要人物的设定和几个国家背景,组织势力还有一些地理内容。
再加上我那个喜欢不断磨作品的习惯,到了寒假结束都没有出一个像样的结果。
这就令我不得不思考原本的“原生“计划到底要不要改变。
从而有了“原生“创作规则的第一版。

在返校之后,由于家在外地而每个月只有一个周末的出校住酒店的机会,所以整个“原生“就被抛在脑后了,等我再想起它的时候,还是打开电脑看见上面的被命名过但是却没有装多少东西的文件夹——它被放在屏幕中央最显眼的位置。
而当时已经是三月中旬。
新的想法就这样再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度过,学校里的友人没有和我一样创作的,唯独一个对这个计划感兴趣还是等到二版计划书出来之后……而且也是只鸽子,所以暂且不提。

众所周知,灵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
所以在每一个深夜的睡前我都会思考这件事。
我想到具体大IP的二创设定和同人社团项目的安排方式,想起看到过的COC规则书,而且当时我同时在A岛上了解到了“神代欧洲“应该是”Ars magica“的规则书,并且被引爆了灵感,再又想到了方舟的世界观和诸位爱好者的背景解读。
于是乎,脑子一抽的情况下,“原生“创作计划就从原本的”原生“计划上诞生了。
第一版规则书是我再学校写的手稿,大体概括起来就是希望联合多位创作者一起构建自己的世界,同时统一于最基本规则之下,方便联动和融合。
不得不说当时我的野心非常大,想法也非常离奇。
因为在我的设想里,这个名叫“原生“的框架可以兼容一切原创世界或者是基于原作而出现的二创世界,只要创作者愿意,设定可以公用,人物可以串门。
而且我没有为它设定下限和上限,也就是说,小到一片羽毛的设定,大到一整个完整的世界,一整个独立体系的“宇宙“,都可以,它是完全自由的。
不过和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之后,趁着清明假期我就给大修了一次。
也就是“原生“创作规则的二版。
我加入了一些基本设定的限制,比方说不同世界间时间线的处理问题,通用底层逻辑的问题,以及一个善意的提醒: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
我认为这个计划目前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了,就把它推送给了我的朋友们和万能的群友。
在四月。
加上五月的小长假,我完成了自己第一个世界的基本架构。
它叫“无垠天地“,我设定了基本的地理信息,实力派别,主要人物,以及最重要的,第一步。
小说的大纲。
我预定的名字叫《未定旅行线路》,以旅行法师“米”的视角把这个世界当前的样子展露出来,同时通过剧情,带上我设定的其他内容,从而展示出这个世界。
不过很显然,《未定旅行线路》也被无限期搁置了,它的前身和它有一样的名字,就是在“原生”计划之前的尝试,由于开学和学考以及“准高三”名头压到了身上,时间离我而去,在断断续续中,“无垠天地”中止了,和所有的“原生”项目一起,因为我自身范围的限制,导致这个本来需要大量宣传才可能有用的计划,从开始就失败了。

不过一切我所写过的东西都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所有的“原生”和我计划接入为自己的第二个世界的作品,一个在NGA上跑过一段时间的安科:“在魔力充盈的世界种一株植物“。
不过现在这些也都只不过是想法了,“原生“不得不中止,因为除了我没有人会继续参与,而下一个契机则是在2023年的夏天。




2022年,我和原生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从最初的随性而来,到如今的试着深思,它在我的创作历程上无疑是一座丰碑,尽管最后“原生“大概率还是会就这样沉入时间的河里,但,我会永远记得它。
只要我还在创作,就永远不会放弃在2022年,最开始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