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就吃泄火药?老中医:应该重药性,轻作用,中医切莫西化

在我开始学习中医的那天,我的父亲就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中医,应该轻视药的‘作用’,重视药的‘性质’。”我父亲也是一位中医,可以说我走上这条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影响,而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在我初出茅庐的那段时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我当时并不能理解这句话里面的含义,直到后来见的多了,才悟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药性是恒定不变的,但是药的作用却是会因人而异。而我们要做的呢,就是要去掌握药的性质,察其性而知其用,这跟“知人善任”、“用药如用兵”是一个道理。现在很多人他更重视的是药的“作用”,但我父亲一直跟我说,真正的中医更应该去重视药的“性质”,不要把西医的那一套思想带到中医去。

西医他那个药说明书给你标的很清楚,这个药治什么病,但中医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大黄性寒凉,能清热泻火,那你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像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等等,是不是都能去用大黄呢?显然不是的,我们还要去辨证,看这个上火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的话可以清热泻火,虚火的话就该去滋阴了,而且也不是说实火一定就能用大黄,还要去看这个人他的体质是怎么样的,能不能受得了大黄的这个寒性……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去重视这个药的性质,而不是说这个药有什么作用,一看症状差不多就直接去用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之前有医学生来实习,我带他坐门诊,遇到发热的病人,怕冷的厉害,一直打哆嗦,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无力,痰稀薄白,整个人呢都很没有精神,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象也是浮而无力。我就问这个学生,如果是他会怎么开方,他上来就说用麻黄汤加减。一说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汤的确是首选。但我说你这方子开下去,不但治不好他的病,反而会让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为什么呢?

你只看到了他发热,恶寒无汗,但是他还伴有气虚的症状,本身就气虚,你再去用麻黄汤给它发汗解表,这不是更虚了吗?遇到这种情况啊,我们要在祛邪的同时,加入一些补益之品来扶助正气。可以用党参、甘草、茯苓来补气扶正,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枳壳、桔梗来宣肺化痰止咳。如果这个患者平时就比较体虚,容易生病的话呢,可以在平时去用一些玉屏风颗粒来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

后来我再去带这些学生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中医一定要轻视药的“作用”,重视药的“性质”,如此才能领悟到中医的精髓!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是贾医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