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筝看黛玉嫁北静王
第70回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众人重启桃花社,填咏絮词。后半部分是众人放风筝,在“从探春看黛玉嫁北静王”那篇已经讲过探春风筝的寓意,现在把整个所有的寓意告予大家。
怪妾嫣红
先看看这件事情的起因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嫣红黛玉
整个放风筝都是嫣红引起的,嫣红是贾赦的妾,而且是800两重金买来的妾,这个疑点很多人也注意到了,20两就够刘姥姥一家五口过一年了,我的天800两,他是能造黄金吗?自然是大有深意的。而且这段还有一个疑点,宝玉怎么认识嫣红的,宝玉连自己怡红院的蕙香都不认识,和袭人赌气改叫了四儿,甚至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小红都不认识,要知道在宝玉来之前,小红可是怡红院的“主人”,怎么会平白无故认识嫣红,而且很突兀,前面也没有两个人的对手戏。再看嫣红的名字,在红楼梦里红多是黛玉的象征,所以这个嫣红便是黛玉又一个影子。被用800两买的命运也会到黛玉头上。这么看来贾赦强娶鸳鸯也是暗伏北静王强娶黛玉。

玉色蝴蝶
嫣红落的是蝴蝶风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宝钗扑蝶那段。

(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
这段早就有前人说过,一对玉色蝴蝶是象征着宝玉和黛玉,宝钗要扑散这对“有情人”,到了70回宝钗如愿,仅剩一支蝴蝶,而且也断了线落在了竹梢上。所以才有了后面一段: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
紫鹃说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不成,确有两只蝴蝶风筝,可惜那只象征黛玉的风筝,早就飞到了北静王府了,所以一向大方的紫鹃却突然变的“小气”了,一向同心的紫鹃黛玉意见也不统一了,黛玉执意要去嫁给北静王。
正因为另一只蝴蝶风筝的远去,才引出了嫣红这只风筝的断线,和其他风筝的事。
众人风筝
探春风筝已经讲过,现在把其他各个人风筝的寓意都说一下。这次是在潇湘馆放的风筝,从来公共活动唯这一次是在各人的院子里进行的,再结合前面两只蝴蝶分散的信息,所以每个人放的风筝不关暗示自己的命运还总起来暗示黛玉嫁北静王的细节。风筝谐音“风争”即满清争,北静王争,又谐音“纷争”,风筝要有大风才能放起来,即满清昌盛之时。
大鱼螃蟹
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后面可能会再出一篇专门讲晴雯和黛玉的线,这段里面晴雯,林大娘都在暗示和黛玉有关。晴雯也就是黛玉是鱼,后来到了水中,也就是到了水溶手中。螃蟹暗示后面贾环的横行霸道,看过癸酉本的应该知道贾环后面杀贾政,抢家产,虐待宝玉,杀彩云,命人把平儿活活踩死,成了真正的“家患”李自成。总起来在黛玉嫁北静王的故事里,鱼或指黛玉或指北静王,螃蟹又是虫子旁,即满清,水溶,都是水,满清,螃蟹是北静王。

蝙蝠七雁
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
这段是两个谐音,蝙蝠谐音“偏福”,即表面是福,其实是“偏”的福,黛玉嫁北静王何尝不是“偏福”呢。薛宝琴嫁给梅翰林同样是“偏福”,没嫁几年梅家就“梅(没)”了,后来又遇到柳湘莲,这个不是本篇重点,不多讲,好奇的,自己找相关文章。(当然据我了解,研究这方面的人很少)宝钗放的一连七只大雁,连起来是“七雁”,谐音“欺雁”,我一开始以为宝钗“坏透了”,欺负雪雁,后来意识到,这不关说的是薛宝钗,还说黛玉,所以应该是欺骗雪雁。多的不扯了,我直接说我的猜想,林黛玉和薛宝钗贾雨村商量好了,让他们送她去北静王府,林黛玉觉得紫鹃试贾家的人,不该带走,决定带雪雁去,怕雪雁说漏了告诉紫鹃,就骗雪雁说是回苏州,两人清晨出发,紫鹃醒来发现两人不见了,去找,正好遇见,紫鹃问他们去哪里,雪雁说他们回苏州去了,紫鹃在河边哭,遇到宝玉,宝玉问他怎么了,紫鹃说林妹妹回苏州了,宝玉再次疯掉,后被通灵宝玉治好。那头雪雁发现不是回苏州的路,莺儿说“可不是吗,这是去北静王府”的路,雪雁因此,“厌薛”,厌恨薛家人,雪雁十分不配合,到岸拉着黛玉想逃走,但黛玉是铁了心为救贾家的,不肯走,因此遭到“薛厌”即薛家人厌烦,这是我对雪雁谐音“薛厌”的解说。当然仅是一家之言。暂说到这,后面会整个理一遍。

美人风筝
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美人自然是黛玉,既是宝玉舍不得黛玉,也是北静王对黛玉的“垂涎”
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 慕家巴 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
黛玉放的美人风筝自然是自己,而且点明是紫鹃送的黛玉,把黛玉的病根带去,很明显暗示黛玉的死,因为黛玉的“病根”是宝玉,因还泪而起,还完泪黛玉也就死了,这次黛玉嫁北静王正是黛玉为报恩才献出自己的,后面讲成窑杯的时候会讲,在前面我出过“黛玉嫁北静王粗稿”讲过大概过程,可惜没什么人往下翻,就在评论区“吵吵”。按这个来,黛玉应该正是被北静王害死。这个和癸酉本黛玉被钱槐打“最后一击”略有出入,但其实也没差,反正都是满清。这段还有另一个很重要,很颠覆的暗示,黛玉是被紫鹃亲手杀了的,“紫鹃试宝玉”那回黛玉也说“你竟拿绳子勒死我是正经”,书里还有很多暗示黛玉上吊的情节,癸酉本呢也只是上吊,可那时黛玉已经吃了贾菖贾菱熬的“虎狼之药”哪里还有力气上吊,应该是吊了一半,被紫鹃发现,紫鹃被黛玉逼得勒死她,紫鹃也觉得死是一种解脱,无奈就答应了,后面紫鹃抱着黛玉尸体说回家吧回家吧,对应布谷鸟的叫声“不如归去”,紫鹃泣血而亡。藏家,也就是那个何莉莉,那个赵文夕也说了他姐姐对整个黛玉结局做了删改,应该是舍不得吧,毕竟太惨了。
后面,便是“重头戏”——探春的凤凰风筝,前面"从探春看黛玉嫁北静王”说过了,不重复,这也是暗示最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