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一个奇函数出发,演示基础题目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成吞分兽的

2022-01-25 11:31 作者:数学老师在备课  | 我要投稿

这是以前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把这个文章贴到这里,是因为看到有学生说下面第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判定,用f(-x)+f(x)=0更好,就没必要用分子有理化的形式了。

我先一下分子有理化的证明:

这个证明方式会比f(-x)+f(x)=0做起来麻烦。

但这是通法,当我不知道这个函数是奇是偶的时候,我只需要计算f(-x)是个什么就好了。而后面这个f(-x)+f(x)只能判断是不是奇函数。

而且这个分子有理化,我们后面的学习中还会用到的啊:

数列裂项-这个地方用的是分母有理化,原理一样,都是构造平方差公式

在高等数学一开始学极限的时候,也会用到:

这个东西只有上海高中生学,别的地区高考生可以不用看

对根号或者分式的处理中,构造平方差公式是常用的一个方法。

有时候有初学者会问,为什么这个题目这个方法、这个第一思路我想不到。

原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方法的掌握也是一种积累啊。

难道只有语文、英语需要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子吗?

数学也是需要积累的啊。

啥叫基础好啊,就是积累的多啊。

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一说就容易说多了。

下面的文章里只写了12个层次,还没写到跟导数结合的题目,或者其他题型,比如说这篇文章的封面视频,是前一段时间讲的利用奇偶性找零点的问题。


由一个奇函数出发,演示基础题目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成吞分兽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