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区是如何诞生、分裂、纷争的?厨力、身份认同与身份判定

2023-01-18 14:17 作者:廿v廿b  | 我要投稿

社区是如何诞生、分裂、纷争的?有关身份认同、身份判定、社区、二创的事。

(因为有敏感词,所以用厨、区等代替d,如厨力厨跟强度厨,懂我意思就好) p1从“社区”到“厨”——有关身份认同与身份判定

我们经常在网上说有这样的社区,那样的社区,有这样的社区矛盾,那样的社区摩擦。但是,究竟什么是社区呢? 明日方舟官号以及关注他的粉丝形成的关系网算不算社区?二创区up组的视频以及动态算不算社区?我打关卡打不过了,在群里问一句能不能加个好友借一个42,算不算社区?这些似乎都可以算社区,然而似乎都有一些不全面或者瑕疵的地方。我们在社区中生活了这样多的时间,却连社区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形成,有无边界都搞不清楚。 互联网的社区,与现实中的村落、小区不同。当你在明日方舟群里发完消息,你大可以按一下返回键,然后再进入另一个群组。群聊、评论区以及贴吧都是没有“门槛”的。而没有门槛,甚至没有门,也就没有办法形成房屋,也就没有办法与其他地区加以区别、形成社区。(当然了,QQ群、贴八等都天然有类似保安的系统,存在一定门槛,但是依旧不影响身份认同才是这类社区聚集的原因,这里作简化处理) 因此,是否具有集体的身份认同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为重要的社区判定标准。

如果没有身份认同,也就失去了唯一的区分条件,网络社区也就不复存在

(也有一部分社区以某些硬件措施,比如家里有钱、没有结婚等为区分条件,但是我们这里更侧重手游社区,因此不做考量)。正因如此,互联网上的人极力呼唤着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因为只有身份认同本身,才能将自己融入某个社区。而

如果没有这种认同,或者说没有被人察觉到这种认同,那就体现为萌新、路人、ky、反串黑。

像车万、刀客塔、音游人、战犯、homo这样的身份都是以同样的缘由被主动创造出来的。(也有一部分称呼是被动性质的,但不属于厨的范围,属于身份判定,比如x小鬼,下文会讲。) 这种认同不仅是你玩什么游戏,而是你认为你是某个游戏的玩家。或者更进一步,主观一点的讲:你“厨”这个游戏。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选择社区,社区也选择你。 理论上讲,玩游不混圈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当你拥有了身份认同之后,你也很难再从社区里面脱离,特别是当大部分玩家都缺乏深度的游戏经验、在游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建立身份认同的当下。 我们对于身份认同程度的判定也大抵是根据对社区的依赖程度来实现的。比方说一个人从来不看方舟的二创视频,也不怎么关心社区中的梗和节奏,也鲜少在社交平台与他人交际,那么即使他重度游玩明日方舟,很可能我们也不认为他是社区中的一份子,也就是在社区中,他没有“方舟玩家”这个身份。这,就是一个经典的身份判定过程。

因此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对别人进行成分的“身份判定”,也并不一定要做出站队,但是实际上我们就是拥有这样那样的身份跟阵营,因为这就是网络社区存在的必要基础,也是各个社区内部的人对其他社区进行了解与交流的必然。

(身份判定还会使得社区有一个对外印象,我们下边还会讲。) 当然了,身份认同只能形成社区,这个网络社区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边界,因此确实可以在没有身份认同的前提下进入社区了解情况,再决定是否存留,大部分萌新也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部分反串、引战者也因此得以在恶意情况下破坏社区,甚至直接攻击社区的核心创作者,这是当代社区维护的一大难题,也是一部分“正义维权”得以实行的前提。

p2从“厨”到“社区”——二创的纽带作用

厨,厨发言,厨力玩家,厨力创作,这些是社区存在的核心。当下,我们之所以喜爱、保护二创作者,不仅是因为二创作者创作质量的优秀,更是因为这种喜爱,会凝聚起一个小小的核心,形成一种小的“共鸣”,或者用我们前文所说过的那个词:身份认同(包括一些偏激甚至不合理的杂谈)。毫无疑问,一个没有二创的社区会逐渐流失他的成员,哪怕是最简单的评论、p图、发情(审核不妙曲,明日方舟设计师等)都可以极大的丰富一个社区的活力,甚至可能会成为社区中的重要分支。这一点从某些但凡走掉哪怕一两个写手太太,都会导致圈子暴死的冷门cp圈会更容易看出来(悲)。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虽然是甜豆腐脑甜番茄炒蛋五仁月饼榴莲香菜等的爱好者,也经常见到能吵几千楼的事情,却始终找不到这样子的群或者社区。因为没有可以围绕的核心,也就没有啥存在的必要。这时候,尽管拥有坚定的厨力,也只能是网络群体,而不能构成网络社区。但如果我作为一个美食博主每次都整活性的加入大量香菜,那我就能聚集香菜爱好者最后形成香菜社区,我也会被称为香菜区博主。因为我承担了“生产者”的角色,而“生产者”最终生产的,就是社区存在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比如我玩的很杂)。

香菜爱好者将自身的身份认同投射到我身上,同时我们这群人也被加以“香菜党”的身份判定,社区就算是正式形成。

从类似的圈子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规律:持续连载的小说或者动漫结束之后,其圈子会逐渐的冷下去,因为创作和厨力是需要一定的土壤和基础的,失去了持续的官方产出,除非已经培养出深厚的圈文化(比如有几个知名梗),否则很难维持住圈子的活力--即使维持住,创作也不是当初那个创作了,他的方向和受众都会发生变化。 毫无疑问,目前大部分二次元手游的长线运营模式是有利于持续产生厨力和二创从而形成稳定圈子的。不论是角色厨剧情厨强度厨还是瑟披,都

需要为自己的厨力“买单”,也就是必须要牺牲一部分其他利益换来社区的基本安定,这是与社区体验相对应的“责任”。

而背弃这种责任的人,我们通常会感到反感。下边我们会提到。 p3从“厨”到“畜”

唔,先说好,畜不是什么好听的词,但是正是因为他不好听,所以才被用来攻击,本人不支持这样的词语使用。 刚刚提到,每个社区人都拥有对于社区的厨力,而且也因为这种厨力必须要背负对社区的责任。比如我们不能够再随心所欲的在一些视频底下进行方舟有关的评论。以比较多见的萌宠问题为例,如果是一个方舟up发了自己家的粉色猫猫,那我当然可以说小猪猪真可爱。但是如果是一般的萌宠锦集,看见虎鲸就刷蒂蒂看见猞猁就刷老女人的现象就会给观众带来困扰。人家喜欢的是动物本身,并不喜欢游戏人物,这种无关要素的大量出现会造成弹窗广告以上的烦闷与困扰,从而形成对于社区玩家整体的厌恶感。 这种厌恶的来源是:1两边是“跟大家当朋友,本就是社区的一部分”跟“和其它圈子的人结伴到处踏街”的区别,后者多少会带有一种“侵略意味”“不把其它人当人”的意思。2然而第一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社区踏街会被接受,而另一些不行,比如在星际刷方舟跟在方舟刷星际,得到的反馈就不同。这就涉及到刻板印象跟鄙视链的问题了。本篇不探讨。 总之,这种外部厌恶使得一些“厨”被冠以“畜”之类的称呼(极限→蓟县),也属于上文提到的“被动性质的称呼”,本身其实是社区不合理的膨胀对其他社区造成影响后形成的反抗。伴随着反抗风气的形成、价值观的交流,社区内部可能也会据此划分善恶,

一旦这种来源于身份判定的“评判标准”在社区内形成了“身份认同”,社区就正式分裂为两个小群体,形成新的“玩家梯度”。

之后的就是前文《代表与审判》将要聊的内容了。大家自行结合。 谈到这里,我们提到了双厨,尽管是萌宠与游戏这样的跨领域双厨。不过我们的重点尚不在此,我想先谈谈这种作为玩家整体的形象。 p4“身份判定”与“群体印象”

为了更加便捷地认知事件与群体,我们会很自然的根据一些破圈事件,为自己无法触及的社区罗列一些标签。就像我们很少去过贺兰,但是不妨碍我们通过新闻与朋友了解贺兰。而当我们没有身份认同无法(或不愿意)进入社区的时候,我们也会采取一样的做法。 因此,

每个人都没办法代表社区,但是每个人都代表了社区。或者说,被迫成为社区的代表的同时,被加上对社区的刻板印象。

一旦我们在外显露出我们的社区身份,我们的一举一动就都会影响社区的外在形象。这种社区身份包括但不限于知名梗、表情、头像、等级、历史记录。而大量的身份外显,就可以理解为破圈。“贺兰人偷井盖”固然荒谬,然而他之所以能流传成为一种刻板印象,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发生过的事实,尽管被夸大了非常之多,但是依旧有一些唬的住人的证据或者传言;

二是不论表达者是否区分了部分与整体,这个表述天然有着“所有贺兰人都偷井盖”的歧义,很容易产生情绪化声讨、地图炮从而引发无休止的争论;

三是伴随着类似言论的渲染,话题的发酵,人们看到贺兰人三个字时不难联想到偷井盖,以至于成为一个“黑梗”(夏活那些)。圈际仇恨,或者说单方面的刻板印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这里的刻板印象要撇开一种情况:认为厨A的人都有问题并且有足够论据证明为什么不应该喜欢A。具体的例子比如2.27、给吴签洗等。这个是应该厨什么的问题,是合理性的问题而非爱好与爱好之间的问题,不在今天讨论范围之内。反对劣人、copy、价值不正之作跟反对它们的爱好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必须具体分析,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不过这部分情况下一般都是“黑”的那边,也不影响今天的话题。 番外篇:有关双厨(随便写写)

这里要谈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走到社区之外,我们是否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社区身份,是否可以进行对比,甚至是否能够进行对另一边社区的推荐呢? p1从“双厨”到“ky”?

其实我们刚刚也提到了ky。ky的界定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社区的容忍度与交流历史,读“空气”嘛。当空气和谐的时候,就能出现过年时期几大游戏的可爱玩家互相在评论区串门拜年祝贺抽卡必出的盛大景象。当空气不和谐的时候,哪怕只是喜欢的cp攻受不同,都能引发上千楼的骂战。 在诸多反ky的理由中,最为古早也相对普适的一条是:发言者言论中链接的社区过于庞大,而且与本社区有矛盾或争议较多,很容易吸引注意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歪楼与纷争。相比于其他相对抽象随意的理由,这一条是比较不容易引起“ky警察”“反ky警察”“凭什么xx能说xx就不能说”等质疑的。比如,美食区不刷可爱心疼,萌宠区不刷好吃美味。不过,伴随着共同的娱乐化以及心理预期的降低,这一条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毕竟,“开个玩笑怎么了?”“xx比我更过分”“小羊肉串也很可爱啊”。这也体现出评判标准的变化。 之前到九色鹿电影底下进行打卡签到叫老婆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尽管在自己看来没什么不好,顶多算是落下一粒灰尘,但在对手机游戏不感冒的单纯想回顾一下童年的人来说,这就是完全的ky行为。联动应当给彼此带来流量,方舟玩家也不应该因为联动就被单独禁止发言,但是这种流量作用给九色鹿的很难说是什么正向影响,特别是在某站新机制影响下(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历史对社区结构、评判标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后再聊叭)。 p2隐形的双厨

判定ky的,只能是被ky社区原生用户。而一旦不形成社区或者社区中意见不统一,则会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出现小鬼、警察、你不玩梗你可以不看之类的争执,原生用户大概率会消失或转化。手游领域,大体还是拥有较为统一的判定,但是作为内部本就存在XP厨剧情厨考据厨摸鱼厨强度厨等分歧的社区,“究竟谁才是来者?”,很自然的会因“一个行为是否算作ky”产生争执(如:官号评论区下发林需要加强是否是跳脸?)。这部分争执也成了社区之间争斗的一部分。 在以上条件下,双厨玩家几乎只能以“同时作为两方的厨力玩家”出现,模糊了各个派之间的概念。但如果是这样,在A社区用的是A身份认同,在B社区用的是B身份认同,那跟一般的玩家似乎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不满足判定的条件,不足以形成一个群体。也就是所谓的“隐形的双厨”。 p3“双厨”与双厨

因此,一个可能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圈际纷争消失的时候,双厨玩家(或者说无立场偏向的“正常玩家”)以ky或者正常社区用户出现;在圈际纷争开始的时候,双厨玩家以旁观者、理中客、拖后腿或者歪屁股出现。而正常社区用户在外人看来又不算是双厨,因此双厨玩家在单一社区留给大家的印象就几乎只剩下恶劣的行为了。不论一个社区是否容忍双厨,反ky行为、杜绝双厨隐患都已经变成了维护社区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

任何没有立场偏向、只认事实、提倡求同存异、反对上升集体者,都会被身份判定为“双厨”,而原本的双厨则成为了洗地者跟拖后腿打退堂鼓的。

社区是如何诞生、分裂、纷争的?厨力、身份认同与身份判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