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海洋地质
深深的海,浅浅地说
海洋地质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既描绘了海洋丰富多样的海岸地形,又向我们呈现着千姿百态的海底构造及形态,还包括了幽远的大洋地质历史和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等等。海洋地质如此神秘莫测,让我们共同学习海洋地质知识,了解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下面围绕四个专题,带领大家走进海洋地质的简单科普。
1、 陆地与海洋地形地貌
陆地地形地貌按照高程和地势起伏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等;而海洋地形地貌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陆边缘是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的一个广阔过渡带,从地形变化和地壳结构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又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岛弧、海沟; 大洋盆地则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但其并不是真正的“平原”,其内也有凹凸不平。凸起的部分,构成“海底高地”、“海岭”、“海峰”、“海山”及“平顶山”;凹下的洼地即为海盆。大洋中脊,亦称洋脊,也有人称之为中央海岭。它是一条横穿世界各大洋、线状延伸、遍及全球的海底巨型山脉。
2、 构造学说与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中,除了洋壳早期起源理论——陨石撞击说、创痕说,最为流行的是从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到后来总结两者的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类似于 “智力拼图游戏”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而海底扩张学说,则是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的学说。在板块构造学说中,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共六大板块,而板块之间会发生相撞挤压、或者内部张裂从而形成多种地形。
三、岩石类型
自然界的岩石按照成因划分可以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相互之间在一些物理化学作用下进行转化,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从而拥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而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会形成沉积岩。我们在自然界中也随处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例如最常见的花岗岩,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表以下岩浆冷凝形成的一种火成岩,属于深部侵入岩。花岗岩不易风化,色泽美观,外观和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并且因其硬度高、耐磨,除用于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和大厅地面外,是露天雕刻的首选
。
四、海岸带
海岸带是指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其可以划分为海滨,潮间带,水下岸坡,海岸带有基岩海岸,沙砾质海岸,红树林海岸,淤泥质海岸等海岸类型,海岸带在我们沿海地区经常可以见到,它不仅是是临海国家宝贵的国土资源,亦是海洋开发、经济发展的基地,以及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地位十分重要。
结束语:海洋地质源远流长,绝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塑造出来的,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海水不断地对海岸进行着侵蚀,就像出神入化的雕刻师,无形中将岩石雕刻成不同的模样,慢慢塑造成我们现在观赏到的各种自然地貌。但这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剩下的光景中,海岸地形将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至于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