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恐为了逃避社交到底付出了多大努力?

2021-06-09 10:58 作者:SUNG_宋涵静  | 我要投稿

一个社恐患者可以为回避社交做到什么程度,分享自己一个小故事:


内心戏:

“wc,前面那是小文吧!还好她没发现我。

路就那么宽,装看不见说不过去;热情打招呼也太做作了吧?

有了!前面那个路口左拐也能回家,多走20分钟就20分钟。”


我曾经为了减少一次社交,宁愿多走20分钟!


如果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有与类似的想法或行为,你可能也有“社恐”。


为什么有的人热衷社交有的人却对社交充满抗拒?

“为什么世界这么不公平,有的人在社交场如鱼得水,而我一到人多的场合就开始怂了?”


其实社交恐惧其实与我们的心理类型有关。心理学家荣格在1913年的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提出了外倾与内倾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理。


社交如鱼得水的人儿通常属于外倾,他们渴望与世界连接,外界信息的刺激能带给他们新鲜感和愉悦感,因此他们热衷于社交。


而社恐们更多属于内倾,他们只想在远处自己呆着,看外倾们热闹就好。因为内倾的人无法同时接收过多外界信息,因此社交会给他们带来类似“过敏”的感觉。社恐们无法在社交中获取快感,甚至厌恶、恐惧这种感觉,重度社恐们在面对特定场合会出现极度焦虑、汗流浃背甚至晕倒的情况。

除此之外,社交恐惧症也与我们生活经历有关。生活经历甚至能让一个外倾的人变得内倾,甚至恐惧社交。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微博刚流行,一天突然很有感触,我洋洋洒洒写了一条两百多字的微博,非常期待同学们的评论。


直到晚上,终于等来第一条评论!我满心欢喜地去看是哪个小可爱留言。结果是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发了一句:“哈哈哈,都写的什么鬼?”


那一刻我感觉羞到家了,把那条微博删掉,之后也很少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后来更是变得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因为我害怕被别人当“小丑”。


生活经历能让一个原本不害怕社交的人变成社恐,这些经历可能由当众出丑、得不到信任之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等生活事件引起。


当社交碰上恐惧,“社恐”们如何应对?之前有过这样一个资讯:在冰岛,人们等候公交的排队间距为3米。


很多人觉得过于夸张,但这对社恐们来说是极度舒适的距离。那么在社恐们必须面对社交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模式一:“默默接受,期待奇迹的发生”

22岁,女,大三学生,中度社恐


一天,久未见面的初中班长发来一条微信“在吗?”当时我就有不想的预感了。果不其然,她要搞一场初中聚会。

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但经不住追问,最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从答应之后我就开始焦虑紧张,直到聚会当天收到班长信息“不好意思,那谁学校都有事情,我们的聚会要改期喔!”

“谢天谢地,终于松一口气了”我心想。然后赶紧回复“嗯嗯,那也没办法,改天再约吧。”

社恐们多不擅长拒绝,他们最高兴的瞬间是一直想找理由拒绝的聚会被取消。

模式二:“在想离开理由时,脑子比高考时都要转得快”28岁,男,白领,轻度社恐

一月一次的小组聚餐,最不喜欢这样的聚会了,而且又到了吃完饭的尬聊环节。


不过这次不怕,我有一招还没用过!我已经给死党发信息了,他马上就会给我来电话让我处理“紧急事情”。

第一步,我要放大音量;第二步,我要让大伙知道我有急事;第三步,我要非常诚恳地向大伙道歉;第四步,假装迫不得已提前离开。

走出餐厅的一刻,终于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了。不过下一次用什么办法呢……

社恐们面对无法避免的社交活动,通常都会想尽法子逃离。因为相比起热闹的场合,一个人呆着让他们舒服多了。

模式三:“最怕下班碰到同坐一班地铁的同事”32岁,女,教师,隐形社恐人群

通常我都会留意着办公室有没有同事准备走。如果有,我会再待一会。


但也有意外发生,比如前两天就在校门碰到不熟的体育老师,他也坐地铁回家。

当他问我坐哪号线回家时,我觉得自己正面临着电影里拆炸弹剪哪条线的问题,因为我不想有人同路回家。

然而那次我赌错了,只能一路尬聊,回家后感觉比上完一天课还要累。

社交急剧消耗社恐们的精力,这样的社交让社恐们精力高度集中以应对无法预料的谈话内容,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都让社恐吃不消。


“我觉得社恐挺好的,

一定要改变,不能让它存在吗?”

社恐就一定要改变吗?


社恐让我们能有更多时间与自己呆在一起。可以专注思考一件事,读一本书,画一幅画。


这种能力在步入老年尤为可贵。心理学家Erikson认为,人在步入老年(65岁以上)阶段要面对的是自我调整,接受身体衰老和同伴离去。


社恐患者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与自己呆一起的感觉,他们过度这个阶段相比起其他人更容易。


同时,社恐是他们的天然过滤器。人的一生可能与无数他人有交集,但最终能建立长久有效关系,并且成为真心朋友的少之又少。


社恐过滤了身边大部分无用社交,让生活精简,变得舒适。


但如果社恐已对生活造成困扰,例如因为恐惧社交让你出现汗流浃背,过度紧张焦虑或者其他不太舒服的情况,就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最后,如果身边有社恐的朋友,请不要嘲笑他们内向和怂。他们走到目前这一步,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


测一测你的社交回避倾向及苦恼程度


你可能也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社恐倾向?


心理学家沃森和弗兰德于1969年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可以帮助你更清楚了解社交对你的影响程度。


《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

请判断自己是否符合下述情况,如符合请记“是”,不符请记“否”

1、即使在不熟悉的社交场合里我仍感到放松

2、我尽量避免迫使我参加交际应酬的情形

3、我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很容易放松

4、我并不特别想去回避人们

5、我通常发现社交场合令人心烦意乱

6、在社交场合我通常感觉平静及舒适

7、在同异性交谈时,我通常感觉放松

8、我尽量避免与人家讲话,除非特别熟

9、如果有同新人相会的机会,我会抓住的

10、在非正式的聚会上如有异性参加,我通常觉得焦虑和不安

11、我通常与人们在一起时感到焦虑,除非与他们特别熟

12、我与一群人在一起时通常感到放松

13、我经常想离开人群

14、在置身于不认识的人群中时,我感到不自在

15、在初次遇见某些人时,我通常是放松的

16、被介绍给别人使我感到紧张和焦虑

17、尽管满房间都是生人,我可能还是会进去的

18、我会避免走上前去加入到一大群人中间

19、当上司想同我谈话时,我很高兴与他谈话

20、当与一群人在一起时,我通常感觉忐忑不安

21、我喜欢躲开人群

22、在晚上或社交聚会上与人们交谈对我不成问题

23、在一大群人中间,我极少能感到自在

24、我经常想出一些借口以回避社交活动

25、我有时充当为人们相互介绍的角色

26、我尽量避开正式的社交场合

27、我通常参加我所能参加的各种社会交往。不管是什么社交活动,我一般是能去就去

28、我发现同他人在一起时放松很容易


【计分方式】:以下题目回答“是”得1分:(2,5,8,10,11,13,14,16,18,20,21,23,24,26)

以下题目回答“否”得1分:(1,3,4,6,7,9,12,15,17,19,22,25,27,28)


【评分标准】:13分以下:表示个体表现正常,没有这方面问题;

13~18分:则表示个体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专业人员的检查。

18分以上:则表示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接受专业的帮助。

※本量表适合16岁以上使用结果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


-以上-

社恐为了逃避社交到底付出了多大努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