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上外到哈佛大学,相信妈妈的选择一定没错

2023-08-17 15:32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个人背景

本科: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教育)专业

GPA: 3.93 (WES 3.97), ranking 2/50

TOEFL: 111

实习:NGO英语教学志愿者,上海某高中实习,阅读推广NGO实习,和学院老师进行的半实习半科研项目

录取结果:Harvard, UPenn, Vanderbilt, USC, UCL


申请准备

硬性指标:GPA&语言考试

我在大一暑假就和世毕盟进行了签约。这要多亏行动力很强的妈妈,在我刚决定出国后便开始物色留学咨询机构。我们和世毕盟的签约其实很迅速,一方面是因为妈妈和当时的签约老师姚老师很聊得来,另一方面是由于我被不限国家不限项目数量的申请自由度所吸引,加上世毕盟强大的申请战绩和服务质量也增加了我对她的信任。

 

较早签约世毕盟给我起到了督促作用。我深知除去世毕盟的指导,学长学姐所取得的申请结果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大一GPA没有拖后腿的情况下,一直确保GPA稳中有升。我主要申请的是美国学校,回顾申请过程,私认为较高的GPA使我在本科院校并不具备较强国际声誉度的情况下,增加了我在申请者中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好的绩点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体现,同时也可成为申请者在研究生期间学术表现的一种预测方式。

 

语言考试方面,我其实是在申请季的10月份中下旬才使托福口语达到理想分数。我原本计划大三的寒假解决语言考试,但无奈疫情的原因是考试被数次耽搁。为了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虽然很多学长学姐一定在申请小结里强调过,但容我再重复一回,语言考试最好在大一大二的假期集中准备,最晚在大三结束前完成。在我去考最后一回托福前,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姐姐(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曾说考完语言考试就像一个分水岭,前后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亲身经历后我确实对此深感共鸣,虽然前面还有艰巨的文书写作等着我,但心态上至少暂时没那么紧张了。

 

由于我个人本身就是英语专业,所以在语言考试上花费的精力可能不算很多。当时的难题是托福口语如何在限定时间内有话说、能说完,而亲身经历告诉我,只要练习达到一定数量和密度,一定可以做到对时间的准确控制和思路上的不短路。GRE的数学对于中国学生应该没什么难度,因为考查的都是初高中基础知识点,对于学文科的学弟学妹,即使大学从没接触过高数也完全不用担心的!考前两三周找个网课帮助自己提取记忆深处的数学知识就完全ok啦。Verbal上,我的血泪教训使我明白光背单词的用处很少,刷题才是最重要的!若时间有限,只背高频词便可,更重要的是掌握出题逻辑及答题思路!写作上,可从平日入手,多阅读《经济学人》和《纽约时报》等外刊文章,研究它们的写作逻辑结构、用词语序等,并以此来修改自己的文章,逐渐长进,从根本改变自己的行文思路。 


实习&科研经历

由于我较早签约了世毕盟,所以随着对自己的了解加深,在大三时对申请方向进行了调整(虽然都是与语言相关的)。若是像我一样大一大二就成为世毕盟学员的学弟学妹,如果你们对未来方向尚只有模糊的规划,我认为大一大二(甚至大三上学期)都是很好的去了解自己、进行专业探索的机会。通过实习、科研(包括学校的专业课),我们可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并问自己当下做的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是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想钻研下去的。我就是在大三前对口译和语言教育都进行了尝试,而最后在更强的兴趣驱动下,选择后者作为申请方向。这可为大三寻找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及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与专业及申请项目较match的经历也会使申请背景加分。

 

在形成明确的目标后,我在寻找实习前还会先去浏览项目网站,通过项目介绍判断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具备哪些能力的申请者,以此使自己的经历更加契合。选校不应到申请季开始前才进行,而应尽早开始,这样也能使努力的方向更明确、更有动力~

 

关于实习和科研的背景提升,有三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尽量DIVERSIFY经历,这可体现出申请者的探索精神、对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熟悉度。这也是在我和mentor姐姐的第一次meeting上,她就着力强调的。

 

第二,主动争取科研机会是很重要的。我在大三时通过上一门专业课找到了自己很感兴趣的方向,于是在各种心理斗争后,和小伙伴硬着头皮向老师询问她是否需要助研,于是获得了和老师一起做项目的机会。之后老师曾提到,当时我们主动去找她给了她去做项目的很大动力。总之,机会真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若真的想要去提升能力、丰富背景,再害羞的同学也一定可以克服自己的心理关!

 

第三,每段经历的收获心得、任何所思所想都可以及时、系统地记录下来,它们将会成为日后构思文书时的宝贵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申请是一个花费心力的漫长过程,最好拥有长时间的规划和准备。



申请过程

由于语言考试和实习在十月中下旬才全部结束,我其实是从那时才开始文书写作的。CV从构思到终稿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而PS是一个半月(光构思、列提纲就花了两周...)。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除了准备论文开题外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都花在了写文书、改文书上(还有很多时间用来做心理斗争、酝酿写文书的灵感和调整状态...)。我真的算文书开始得很晚的,还是要庆幸大四没太多的事情,不然真的会经历心惊胆战。在这里真的想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姐姐,她会主动说我们来得及,你只要尽快就好,我不催你哦...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善意的叮嘱也不至于让本就神经紧绷的我面对着微信消息却不知如何回复为好。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CV说白了就是经历的直白陈述,筛选和项目相关、能凸显自己能力的经历,然后全部列出来就好。但怎么列也是有讲究的——具体化很重要。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回忆每段经历、从中挖掘有意义的细节,并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举一个关于如何具体化的例子。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研究里,我基于采访数据给出了一些教学上的改进建议,一开始,我只是在CV中写到“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中间的几稿中,可能改成了“提出活动设计、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建议”,而最后,我则完整又简洁地概括出了当时在这两方面提出的具体建议是什么。这样的“具体化”,能显示出我们对专业的理解及视野的宽广度。

 

PS方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篇逻辑严密、论证充实的英语议论文。它的目的是使对方学校确信,申请者本科期间的经历使其十分想来到该项目继续深造,而也正是过往经历使申请者成为一个well-qualified candidate. 我在PS写作中遇到了两个难点,它们可能也是很多研究生申请者都曾遇到过的。第一,如何在自己的一段经历里选取一个合适的事例,既能保证其容量大小得当,前因、过程及结果的叙述能恰如其分地充满一个200-300字的段落,又能在这一事例里找到一个重点(即最想突出展现给对方学校的闪光点),使全段围绕它展开论述。第二,如何找到一条线,将各段事例(包括动机段、职业规划及选校理由)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自洽的逻辑关系。这可能是PS写作过程里最花费心力的地方,但一旦思路畅通,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此外,也有两个写PS的心得想与大家分享。首先,要注意每段经历的故事性,即有climax(往往是接连遇到的挑战)。这点也是mentor姐姐一直向我强调的。其实很好理解,为了能让招生官更有耐心和兴致读下去一篇1000字左右的PS, 可读性不容轻视。第二个tip可能对申请教育相关的学弟学妹更有参考性。由于教育(尤其是教学,即我的主要申请方向)是非常强调实践的学科,因此在PS的事例中,可不断强调自己对将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中的探索。我个人也猜想这可能是我的PS较具优势的地方。若有意申请教育但较欠缺理论储备,真心非常建议大家先去阅读一些英文基础学术书籍(教学法和二语习得各一本),在PS中准确使用专业术语,也是一种专业性的体现。

 

回顾写文书的过程,由衷意识到经历固然重要,但如何在不欺骗的情况下“包装”经历,使其锦上添花也是很重要的。再者,写文书真的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记得那段时间里,我和另一位同在世毕盟进行申请的学姐的聊天记录可能一半都是——“干什么呢”/“改文书”/“好巧,我也在改”/“呜呜”/“我们都加油”/“嗯嗯,一定能改完的呜呜”。

 

除了来自世毕盟mentor和培训师的修改建议外,我非常推荐大家和同在进行申请的小伙伴们(不一定是同专业的)进行peer editing. 这也是理清思路、获得新灵感的好机会。互相提修改建议不仅提高了我最终文书的质量,也增加了我和小伙伴的革命友谊哈哈。


最后想说一下写文书时的心态。由于文书可能执掌着自己申请结果的命运,所以我敲下的每个单词都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甚至连标点也会格外关注。对待内容上更是不敢马虎,一个晚上盯着屏幕苦思冥想却只写出或改好两行字的情况都不少见。于是乎,在心理压力和对工作量望而生畏的综合作用下,我时常会陷入一种“明知道应该去改文书却就是不想动”的情绪里,天黑之后,愧疚之心会拽着自己在一天之内第一次坐到书桌前,改到凌晨。这样的恶性循环其实到我申请结束也没有解决...讲述以上自己在改文书时的心态并不是为了吓到学弟学妹,更不是为了吹嘘自己曾经历了多少困难,只是想先给大家打一剂预防针——文书写作是对耐力和心态的很大考验,暂时的崩溃不要紧,但千万要及时调整过来。


关于世毕盟

回顾申请过程,真的很庆幸自己当时加入了世毕盟(相信妈妈的选择一定没错hhh)。世毕盟申请培训课程的价值很多学长学姐都已强调过,在我看来,它不仅教大家如何去进行规划,还通过介绍例如套瓷技巧等,间接向大家传授为人处事的法则,龚老师风趣的语言也令我印象很深。此外,世毕盟对申请有敏锐的把握度。签约老师往往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学生咨询时便当场提出很具参考价值的选校列表。得益于强大的校友资源和对申请的透彻研究,他们往往知道对方学校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文书、文书该侧重哪些部分。对于这一点,我在得到mentor指导的过程中深有体会。

 

真的要郑重感谢我在申请之路上的陪伴者和支持者。首先是我的mentor姐姐。她对申请和专业的理解都很充分,虽然meeting时雷厉风行,但连一个专业术语是否使用准确都会和我再三确认,平时交流里也一直注意不在言词上给到我压力。她对我的严格和文书上的精益求精,与我最后的录取结果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一定要好好感谢我的培训师刘老师。从签约起到申请季前,她几乎每周都会来询问我的近况;申请开始后,老师的信息发布和回答也一直都很及时。把我的文书给到世毕盟native expert team修改时,老师也一直会在邮件里加上希望能“修改得比较细致些”,真的让我很感动TT非常感谢刘老师使我的申请过程顺利了许多,我们的沟通一直特别顺畅~我觉得我们在申请结束后也能继续保持联系!

 

我深感遇到这两位优秀的mentor及培训师的幸运。但同时也想和学弟学妹分享,主动沟通(包括解决意见的不一致)而非被动等待十分重要。即使找了中介,申请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事,若想真正取得好结果,千万不能干巴巴等别人来找你。 


写在最后

申请的收获绝非仅有最后的一纸录取结果,写文书、挖掘经历的过程使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如今的我在心态和危机处理上也更加成熟。非常感谢申请一路上遇到的人们——在学术指导之余也给予我鼓励的学校老师、并肩奋斗的同学、世毕盟包括mentor和培训师在内的老师、以及家人。提早规划和布局申请很关键,同时也要相信虚心求学、脚踏实地的努力是不会背叛大家的!请一定相信这一点~


从上外到哈佛大学,相信妈妈的选择一定没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