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无神的信仰
(整理想法,主要自存,有时候个人解读可能不完全对得上游戏,但至少从游戏里传递的内涵结合自己的体验领会到了东西,至少从它本来要传递的价值中体会到了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理解,甚至可能跑偏了,本质和概念不同了,但内涵和价值总归是同一个来源,至少能有一些部分可能类似也可能包含于原本游戏要传递的内容中。)
看了很多原学家的设定和对过往剧情的回顾后,对目前的几国反而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共同点,在某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 有信仰而无神 的状态,又因为各个地区取材和背景不一样,在游戏里的体现也不一致。
蒙德
"风神巴巴托斯?那家伙已经从蒙德消失了。"
温迪是这么说的,但在蒙德人民的生活中,风神又无处不在,大教堂就十分鲜艳地标示了风神信仰的存在。蒙德人基本也是风神保佑之类的挂在嘴边,(愿风神护佑你,诶嘿。。。),这点在游戏里表现得不算过于显眼,但从琴团长的过度辛劳联想到现实原型,算是过分解读一下,又产生一个有意思的点。
琴团长算是对风神很虔诚的,是甘愿付出,承担责任的那一类。但举个现实的例子,医生救了一个信徒,但信徒首先感谢的是上帝。蒙德城如今的和平肯定也离不开琴团长之类的劳苦工作,但市民的口头上说又是否真是心里所想,蒙德城的一切全是来自风神的护佑呢?当然以上只是假设联想,游戏里并没有往极端方向展现,蒙德人并没有忽视骑士团的付出,也没有忘记风神给蒙德的恩惠,这两者在游戏里是统一的,毕竟游戏里神是存在的,神在过去和骑士团在如今都为人民带来过恩惠。但回到现实,在神的恩惠不存在的前提下,仍产生了上面那种极端例子,这种信仰带来的联想确实略有讽刺。
而且,就是在蒙德的旧贵族时代,也产生过利用神的信仰,成为神的代言人,独占所谓“神明的恩惠”,而将权力和财富揽于己身,建立阶级,剥削人民的情况。不过,在风神的幕后引导(出工不出力)下,蒙德最后还是回到了正轨。
虽然温迪在建立蒙德后,基本就撒手不管,仅有的几次出来兜底,也是扮演了幕后和引导的作用,算是让蒙德后续不再依赖于神的力量,达成独立。是符合了有信仰而无神这一共同点,但结合原型背景和游戏表现,神的信仰在蒙德仍广泛存在于蒙德人生活中。
璃月
璃月如今已不再是摩拉克斯的璃月,过去的帝君是璃月港的守护者,但在神离去的现在,璃月相比于过去仍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相比于蒙德,在神离去后,神的信仰就更显得只在口头上存在,诚然璃月人并没有忘记神的付出和恩惠,但如今璃月人如今的迈向未来也意味着真正的独立自主。虽然帝君过去是璃月的统治者,但实际更多扮演的是守护和引导,再加上游戏中商业的发展和契约的订立,璃月可以说很早就在神的庇护下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关键就是等待将来真正脱离神后独自面向未来。这一点上,帝君可以说也算预谋已久了呀,嗯,帝君还是用心良苦啊。
“信仰一位已经逝去的神,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不论是对赫乌莉亚的信仰,还是对摩拉克斯的信仰,都是一样的。”
即便是摩拉克斯已经成为过去的璃月现在,在传说第一章里,钟离对璃月的期许显然还有更进一步,信仰一位死去的神明并没有什么好处。钟离显然不止想做到无神,进一步还要没有神的信仰。如今的璃月,尽管璃月人的信仰更多是作为凝聚力,责任感,荣誉感之类的存在,但岩王帝君仍是其中核心一样的榜样存在来源。尽管神离去后帝君在现在已经只作为符号一类的存在,但钟离仍期望璃月的未来超越自己,信仰更多地是作为人类自己的凝聚力,让帝君完全成为过去的一个阶段,璃月人完全脱离神后而只存在人类自己的信仰。
稻妻·海祇岛
雷神以绝对的武力肃清外敌,建立了稻妻,又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了从上至下的统治体系。以神明为顶点,三奉行分别负责稻妻各方面的事务,作为执行者处理国家事务,本质上是对神明负责。但在经历神明变革的断层之后,在所谓静止的,安稳的环境中,奉行在这种向上反馈的机制中,对待下层民众、对待自身利益,又是如何考量的呢?游戏中所展现的,对外看似在展示不变,内部却已基于人心私欲脱离了神所构想的永恒净土。九条孝行:背叛?这能算得上是背叛吗?或许在他自己角度确实是没有背叛神明,但究竟是背叛了谁?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又何尝会去考虑呢。
海祇岛作为依附于稻妻的地区,在剧情塑造上确实显得很有争议。单从结果看,大蛇的牺牲离去确实是海祇岛在事实上存在有信仰而无神这一结果,海祇岛人脱离了神明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但从形式表现上,整个事件以大蛇的侵略为开始,后续海祇岛的生存虽达到一定程度独立,却因自身环境恶劣又必须依托于稻妻统治之下,而到现在反抗军的出现,逻辑上虽一脉相承,但信仰不同所呈现的依附而不服从,跳出来看又确实带有一点忘恩负义的意味。但这却是建立在我们的价值观上去看待这件事的性质的,联系现实原型背景,也能说是符合特色,自有逻辑。关键还在剧情的表现力上,确实没在往深处写。
这一点和上面蒙德举例子一样,往现实方向联想得极端一点。海祇岛的归附,获得了稻妻作为国家体系带来的外部环境上的相对稳定,但内部而言,海祇岛人的生存一定程度依赖于稻妻,又受稻妻掣肘。到了现在,碰到对外锁国和上层腐败甚至可能针对,失去经济来源和生存根基,加上历史信仰原因,又到眼狩令这种收缴天下之兵的操作,整体上确实是有再不反抗就来不及了的趋势,本来就是为了自身利益诉求,在联想下克上的优良传统,反抗军的存在也确实具备条件。
至于一直争论的雷电将军角度,对抗神的武力显得非常不合理,这一点上,反抗军对抗的从来只是上层,对稻妻这个国家,也只相当于内政问题。从稻妻整体神的治理看,阶级是比较分明的,也就是说,上层再腐败,目的也不是为了自立,下层再反抗,目标也不是为了推翻,整体阶级是没有变化的,腐败和反抗是手段,但目的却是最终得到的利益。神这一层面位于顶点,在稻妻这个国家,自神以下就只是内政问题,而武力方面是不参与其中的,武力对标的是外。从真统治的时代,在大蛇东侵上就提过真忙于内政,影以真的身份出面对抗大蛇。单以武力方面对标的一般是魔神外敌,而人类内政上一直都是神都以管理和决策的身份参与,即使后续影上台,也从未以武力处理过国事,后续将军治理也可以算是AI自治而不涉及武力方面。
(额外提一下心海的人设,以现实原型的传统,先就人手一本小册子的设定来看,虽然中文翻译是锦囊,但日文原意就是兵书,以后续的考据是符合日本所谓军师形象的,毕竟文化不普及的话,下层武士只需要执行,那重点塑造上面什么都懂,建立权威,保证统治秩序是最有效的。从这一点联想,心海的方向极端一点,对待手下武士和外来武士,为了稳定秩序,颁布兵书,确保执行是最有效的,至于为什么,那就不需要操心了,只需要坚信上面都是对的就行。回到现实其实更扯淡,下层可不认字,真就是只用听从执行就行。单就做到这个,上层还真得就要心中自有算计,不能出错,至于下面怎么脑补,那就另说了。剧情可谓完全没展示,只给了结果,或者说剧情角度都是从下层出发,只展示愚的部分了。这种往深了去,还真不需要下层角度怎么想,反正最后上面想要的结果和利益自会达到。真要黑化心海,利用所有,最后自我以下的阶级都获得自己想要的,对他们是皆大欢喜,至于自我以上,那就得看她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单就剧情表现,要达到顾及所有方面利益所需的深沉心思,和轮到自己就只是希望和平安宁,不掺杂私心的理想性格,这两方面确实是比较矛盾的,只能是理想的,再加上篇幅和角度,最后塑造确实是一团糟。)
稻妻下的海祇岛体现的有信仰而无神,虽然海祇岛人算是没有神的情况下自主生存,但整体依托于稻妻之下,也很难说摆脱了神的影响,同时从原型背景看,其一系列操作也确实是有待争议了。
须弥·沙漠
如今小草神的上台,教令院后续或许会迎来新的局面,单就过往而言,神扮演的一直是类似保姆的状态。早期因为沙漠环境的恶劣,为了生存,是神创造了庇护生息的雨林。后续随着文明发展,神虽然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因神与人在获取信息上的差异,在其中又逐渐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从对神的依赖到经历神的离去,变化的产生不仅偏离了神的初衷,更将自身拖进了歧路。
沙漠作为开始就与雨林分道扬镳,各自发展的地区,从花神到赤王,在一系列操作把自己都搞死后,沙漠人也总算经历了在神的荫泽下的极致繁荣,和之后不断轮回的繁荣衰落,到最后不依赖神而独自存活在恶劣的沙漠环境。曾经的繁荣,让沙漠人在共同怀揣恢复过去神之下的荣光的梦想驱动下,有着自身骄傲,不愿低头于雨林国度之下,但在不断对已死去神的信仰之下所产生的对过往荣光的执念,又不断成为一次又一次轮回的破灭。
怎么说呢,花神过去描述的属于人类自己的未来,到了如今,看起来也不过就是沙漠人怀揣旧日之梦的苟存,连旧日之梦也是神所带来的。花神和赤王的初衷或许确实太过于理想了。理想到只有未来的愿景,而没有通向未来的道路。失去了神的沙漠人空怀神留下来的信仰,虽然达成了一定的凝聚,最后仍不断分裂。所谓的骄傲,带来的却只是偏执和争斗。结果虽然在没有神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也没有统一的可延续的道路指向未来。反而是到了现在小草神执政后,获得了雨林这个有神国度的帮助,才算是有了回到正规的方向。
最后
已经出的几个国家里,剧情在讲魔神故事时,呈现了比较统一的理想化趋势,具体操作各有不同,而在脱离神以后,回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根据各自国家取材原型的背景不同,呈现了不同的过程和结果。既有统一的主题,又展示了符合各个取材的特色。而且从个人角度看,反而璃月发展方向最接近属于人类自己的道路,价值观上也更偏于人类自身角度。不管怎么说,个人觉得设计上璃月是最符合期待的。
渊下宫·设定
“渊下宫确实是人界之地脉、光界之元素奔流,以及虚界之暗流都很强的地方。”
从光界、虚界、人界的设定,结合现有设定重新联想。一开始世界只是光界与虚界的对抗,光界的元素生物适应不了深渊环境,而虚界又不断侵蚀。随着王座的到来和人界的加入,变成了三方对立,人界与光界开始不相容,并都与虚界对立,人界生物适应不了纯粹的元素和深渊环境。蛮荒元素七龙王被击败后,不同于元素力和深渊力的人界力登场,人界力的来源更像是梦、记忆、信仰之类的东西(以下统称来源是信仰),表现则是创造力,诺斯替神话中,深渊就是知识,人界力通过利用深渊知识这一手段,以元素力为能源,得到了新的力量高天之力。虽然原始的顶点元素力,即蛮荒元素力,败给了通过人界力转化温和元素力得到的高天之力。人界力虽然属于人界,但反而是统合三界的关键。人界和光界逐渐融合,蛮荒元素力开始变得温和,人界生物得以生存,踏上舞台。接着,魔神诞生,魔神同样作为利用元素力的生物,又额外拥有利用人界力的权能,人界力为转化元素力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进阶的可能,通过信仰来源的人界力在魔神身上的体现类似于使用元素力的额外容量和输出。魔神的出现为人界生物提供了庇护,在人界生物逐渐在世界适应生存的过程中提供了引导作用。魔神在人界力逐渐登上舞台的过程中是过度作用,最后应该还是人界占主导,元素力是能源,深渊力是手段,人界力是驱动,最终使世界达成符合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