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佰草通源益生菌对人类的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益生菌怎么吃效果好?

2021-01-29 11:17 作者:佰草通源  | 我要投稿

“益生菌可以和奶粉一起冲调吗?”“益生菌饭前还是饭后吃?”等,到底怎么吃才好呢?我们一起来看。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进步,及医务营养工作者的努力 ,益生菌对人类的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从出生那一刻起益生菌便跟着我们,开始了与人共生互利的生命旅程,谁也离不开谁。

正常菌群存在于我们的皮肤、口腔、胃部和肠道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真正被称作益生菌的菌群,目前被视为能够耐受胃酸,成功定殖于肠道中,并能够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菌群。

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维持胃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合成营养素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等等。


获得益生菌的途径有哪些?

1、从母体中来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的产道中、初乳中得到益生菌,并开始在肠道中定殖,也是宝宝肠道微生态环境建立的开始,定殖情况关乎到宝宝后期的肠道健康。

2、从发酵食品中获得

比如酸奶、奶酪、醋、豆制品、腌制食品(泡菜)、酒等等。这是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获得益生菌的途径,通常参与的益生菌有酵母菌、各类乳酸菌等。

3、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剂

一些特殊人群及需要用益生菌预防或缓解某些健康问题时,可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剂。比如:

(1)剖腹产的宝宝不能直接从妈妈产道中获取益生菌可以出生时补充;

(2)完全奶粉喂养的宝宝不能从初乳中获取益生菌,出生后也可以适当补充;

(3)腹泻便秘期间服用益生菌可以得到缓解;

(4)免疫力不佳和过敏体质的人群服用益生菌可以调节免疫力,改善体质。

益生菌怎么吃效果好?

1、饭后30-60分钟后服用

益生菌对胃酸很敏感,正常胃酸PH值为1.8左右,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因此需要找到胃酸低,即PH值相对较高的时机服用益生菌。

传统认为婴幼儿空腹时的胃酸PH值为4.5,但是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新生儿(28天内)空腹胃酸PH值为2.3左右,1岁以后PH值为1.9左右,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空腹时由于饥饿和受到食物诱导时,中枢神经会“指挥”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这样的环境显然是不适合益生菌生存的。

此外,早上刚起床时分泌的胃酸较少,但是能否达到适合益生菌生存的PH值,还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尚有争论,因此不建议早上空腹食用益生菌

进食后食物对胃壁的刺激,中枢神经进一步指导胃酸分泌增多,在胃部消化的初期,胃酸分泌逐渐达到高峰,因此在吃饭时补充效果也不太好,但比起空腹来说好得多;

在餐后半小时-1小时后,达到了饱腹感,胃酸的分泌有所减少,加之此时食物还在胃中,可以中和胃酸,PH值有所升高,大大减少了对益生菌的破坏,这期间摄入益生菌是比较适合的。

2、保存益生菌的温度不能太高

益生菌大多是不耐高温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时活性便会降低并不可逆。为了保证益生菌的活性,当室内温度高于20摄氏度时,建议可以放冰箱冷藏保存。有些袋装粉剂的益生菌,开封后如果没有吃完,应该立即封口放冰箱或者丢弃,以免有害菌入侵,影响效果。

3、冲调水温<40℃

其实水温不能超过37℃最好,避免高温杀死益生菌。如果婴幼儿不爱吃,想加在奶粉里服用,不能先放益生菌,因为冲调奶粉的水温一般都高于40摄氏度,可以将奶粉冲调好后,温度低至37度时(手腕滴奶液温热无汤感),再加入益生菌。发酵制品中的酸奶、奶酪最好不要加热吃,注意这类奶制品宝宝1岁以后才可少量摄入。

4、服用抗生素后2-3小时才能吃益生菌

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益生菌,服用了抗生素后2-3小时再吃益生菌较合适。服用了抗生素后,补充益生菌可以降低抗生素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比如因抗生素出现的肠炎性腹泻。

5、选择OTC的还是营养型的?

大便次数一天超过五次、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较为严重的腹泻,为了缩短病程,可以先选OTC的,专一性强,剂量高,能够较快补充腹泻时消耗的益生菌,腹泻恢复后可换成营养性的进行巩固和预防。当然,一般的消化异常、调节免疫力可首选营养性的益生菌。

6、选对益生菌种

益生菌种类繁多,每种益生菌的作用都有其特殊性,很多作用都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但是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客观的收获,比如一些益生菌在肠道中定殖位置,特殊作用等。举几个例子:

调理便秘:尽量选择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双歧杆菌可以到达大肠并定殖,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效果更好。

缓解过敏:可选择含有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益生菌,这两种菌在改善过敏性体质方面效果更佳。

减轻乳糖不耐受:可以选择含有嗜热链球菌的益生菌,这种菌可以直接分泌乳糖酶,且定殖于小肠的上半部分,对缓解乳糖不耐受有更积极的效果。注意:嗜热链球菌不适合1岁以内的宝宝。

7、注意益生菌中的辅料

(选不对可能腹泻加重噢)

有的益生菌粉剂的辅料中含脱脂乳粉、全脂奶粉、乳糖等。奶粉过敏的宝宝,在腹泻期间避开含有脱脂乳粉、全脂奶粉的益生菌;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避开含有乳糖的。

就目前研究结果看来,益生菌对人类健康生存、对亚健康体质的调节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绝不能盲目将其看作治病防病的唯一良“药”,合理正确地利用益生菌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什么样的益生菌好?

用三个关键词就能概括:有效、持久、安全。

有效:是活菌,且数量足够,这样才能保证它发挥真正的效用。

持久:服用益生菌制剂一段时间后,检测孩子的肠道菌群,益生菌应该能够成为孩子肠道中主要存留的细菌。

安全:制剂中的添加剂应是安全的。比如,孩子是否对其中的某些添加物质(例如牛奶、鸡蛋、大豆等)过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即便添加剂本身是合格的,也不能算作安全。

肠道菌群平衡才能肠道健康,你做到了吗?

产品特点:

采用优选菌种,菌种有超强耐酸耐胆盐能力,可顺利通过体内胃酸、胆汁酸屏障,安全抵达肠道发挥作用;

菌种采用FLORAFITTM RT专利载体稳定技术,保障活菌常温下24个月内的高活性;

原料采用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认证的乳双歧杆菌和低聚木糖。

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袋,取本品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摄氏度以下)中冲食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使用抗生素时需间隔2小时后方可食用


益生菌的市场前景

 当前,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已经成为跨越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医学、营养学、免疫学和肠道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百家争鸣”的好时代。

1.千亿元级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在千亿元级的大健康产业中,天生拥有健康基因的益生菌行业,从其诞生开始就迸发出勃勃生机。欧睿国际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产业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相关报告指出,我国益生菌市场发展前景巨大,2020年产品规模将接近850亿元。

在我国,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业界对于益生菌技术的应用更加科学与理性,整个产业进入稳步增长的新时期。“2016年,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约44亿美元,达到一个较大的容量。”江南大学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介绍,2016年全球益生菌的消费格局延续了前几年的态势,其中亚太地区占比高达47%,其次是欧洲(西欧15%、东欧7%)、北美(16.5%)和中东(6.5%)。

益生菌产品已成为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先行军与探索者。从益生菌产品的形式看,包括发酵乳制品、饮料、药品、膳食补充剂、糖果零食、口腔护理品、日化用品等众多产品;从产品的功能诉求看,包括促进肠道健康、免疫发育、营养代谢、情绪管理、肝脏疾病、口腔健康、妇科健康等各个方面。

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现状2020年可达850亿。

2005年至今,全球益生菌市场的增长率稳定维持在10-15%。分地区来看,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比最大,占47%,其次为欧洲、北美和中东,占比分别为22%、16.5%和6.5%。2014年我国益生菌市场容量达到423亿元,平均增长率约17%,预计至2020年国内益生菌市场消费规模可达到850亿元。

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和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从90年代初,我国的益生菌产业才开始起步,比发达国家晚10年左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益生菌的应用逐渐受到了重视,在乳制品和一些功能性食品中已经广为运用。

从产业链角度看,益生菌产业链上游被寡头垄断,下游则多领域开花。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上游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全球原料供应也被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等寡头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产品主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分别占比85.9%、8.6%、5.6%。在益生菌食品领域,主要以乳制品为主,酸奶类产品占比高达46.6%,而国内酸奶市场仍将不断发展,今后将继续保持20%左右增速,整体规模可在2020年达到1600亿元(数据来源:中泰证券)。低温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作为两种主要的品类在未来也将不断扩大市场,尤其是低温酸奶,会随着冷链建设的完备而不断上升。

从消费角度看,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水平正逐年上升。调查显示,受访消费者中有94.6%的人认为益生菌产品是健康食品;对益生菌食品有需求的消费者占到49.8%。此外,公众对益生菌的认知程度可能有偏差,但是了解益生菌相关知识的人达到了调查人群的七成。然而,目前经常购买益生菌产品的人群仅有19.9%,而愿意消费更多益生菌产品的人群比例达40%。这说明消费者认可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特性,消费意向明晰,但要把消费意向转化为消费者实际的购买行为,还需要产业界进一步努力。

未来益生菌市场发展趋势

产品升级+高科技

在益生菌市场高速发展的数据之下,我们必须注意到它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速在近一两年已放缓。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2011年到2013年国内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最快,但这两年增速有所放缓,呈现个位数增长,增速仅达3 .5%,“加上乳酸菌饮料做的人比较多,市场比较杂乱、竞争激烈,很多大企业开始做产品升级以吸引消费者”。未来益生菌市场将迎来产品升级时代,品类差异化的益生菌产品如酸羊奶、发酵果蔬汁等小众产品今后将得到市场更多青睐。

未来益生菌产品的多元化需要以扎实的科研为其夯实基础。在功效研究方面,目前中国对益生菌的研究主要还局限在腹泻、便秘、过敏人群,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和临床研究。在菌种研发方面,受历史和经济贸易因素的影响,尽管我国大众消费益生菌的产品数量和总类不少,但是实际上长期消费的益生菌菌种、菌株非常有限。目前中国批准运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有6种,全部来源于国外,国内菌种的研发与生产仍为空白,全被外企所控制。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依然是中国必须解决的产业技术发展瓶颈。

坚持养生,时间会报答你!


佰草通源益生菌对人类的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益生菌怎么吃效果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