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同济大学上岸学长的经验分享(2023.04.13更新)

今天进行同济大学岩土方向23学长的经验分享~
24同济大学土木考研群:674181226

大家下午好,我是同济大学的学长,今天由我为大家带来同济大学考研经验分享的一个讲座,希望对大家择校和备考这方面有帮助。
我初试的分数是 350+,我的本科不是同济大学的,报考的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岩土工程方向。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个讲解,第一方面是同济大学的院校介绍,第二个是同济大学的报考信息,第三个是为什么选择同济大学?这个我会在同济大学的院校介绍里就会讲,第四个是同济大学考研难度分析,第五个是同济大学初试专业课分析,第六个是初试的参考书,第七个是难度介绍,最后是我的一个备考经验的分享。
院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 211 工程”“ 985 工程”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大学,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截止 2022 年5月,学校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四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约 2. 56 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 184 余万平方米。截止 2022 年,同济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14 名,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2 名,(如果我们土木方向去报考同济大学的话,就是在四平路,也就是在市中心,不会跑到比较远的地方去)。

在 2009 年、 2012 年的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在 2016 年的学科评估中获得A+。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 2017 年起连续四年ARWU软科学科排名世界第一,2021年 US News学科排名世界第一。所以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全国第一是毋庸置疑的,然后世界第一也是,从排名上来说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同济大学的学院设 5 个系所,分别是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包含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风工程共 9 个二级学科。 所以如果报考同济大学的话,可选择的方向很多。今天着重去介绍这个岩土工程的报考难度和分析。其他的像结构桥梁可能难度要更高一点,然后结构风工程这些可能难度要稍低一点。
报考信息

同济大学初试是考四门,政治、英语一、数学一, 808 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政治是 100 分,英语一是100分,数学一是 150 分,专业课是150分,总共是 500 分。
然后是专硕和学硕如何选择?这个应该是没有选择了,按照以往,同济大学土木方向是没有学硕报名的,只能报专硕。虽然是报专硕,但是仍然考数一和英一。一般考专业硕士的话可能考数二、英二的比较多,考学硕的话英一数一考得比较多,但是考同济可能他的要求稍微高一点,所以就是考数一和英一,比数二和英二的难度就要高一点。所以没关系,大家也都是考数一英一。招生的专业目录,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风工程。这里要说明的就是虽然报名的方向不一样,在 10 月份会有一个初试的报名。在报名的时候就是要确定报考的方向了,到时候选择的时候就要选,比如说像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这种,小方向在报名的时候就是已经选择了,但是你考试的初试的科目还是这四门,还是政治英一数一。小方向的这个不同体现在哪?体现在复试的时候,不同的方向,复试的科目不一样,归不同的部门去管,最终复试是跟同方向考生之间竞争,但是初试的时候是大家在整个院内进行一个竞争,然后进入初试以后再去分方向去竞争,这个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然后是历年的初试分数线,这是近五年的初试分数线:

可以看到初试分数线一般稳定在 310 分左右,中间比较突出的是 22 年的 340 分,为什么22年这么高?是因为22年专业课比较简单,所以分数要求就高了。但实际上报考的难度是一样的,基本上其他的年份都是稳定在 310 分,定分数线也是根据历年的考生的水平定的。
一般初试成绩公布的时候会显示排名,然后会根据排名定分数线,一般的排名,就是进入复试的排名大概在 220 名到 260 名之间,往年进入复试的名额会多一点,今年23年进入复试的名额就 220 人,相对少一点。进入复试的竞争程度可能就要稍稍低一点。这是总的分数线,然后后面还有各科的一个分数线。这个各科的分数线是什么意思?就是比如说参加考试,你考了个 360 分,但是你的英语只考了 46 分,你还是没法进入复试,因为我们英语的那个分数线就是院线是 50 分,这个 50、50、75、75 就代表着各科的最低分是这么多,就算总分过了,单科线没过还是进不了复试。所以说大家这个在备考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各科的均衡。可以看到这个是业务一是数学,然后业务二是专业课。
除了 22 年,其他年份的数学和专业课就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都在 80 左右。去年的是75、75,是因为去年的数一和专业课难度比较 22 年和 21 年,还有 20 年,这些都是有所提升的,所以它的分数线自然而然就往下降了。政治和英语这基本不变。然后再来看一下录取名额,录取名额是如何计算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所有的小方向录取的总人数,大概每年在 460 人左右。这个总人数包含什么呢?包含统考,就是参加考研的招收的人数,还有推免,也就是保研的人数加起来,总共招收 460 人。也就是说推免生招收的越多,也就代表着统考招收的人数就会变少。所以每年的统考招收的人数会上下浮动的原因,也是因为推免生招收的不一样,就像 22 年统考招收人数突然减少了,不是因为说不愿意要那么多人了,不是的,是因为22 年保研的人数增多了,从而导致统考招收的人数就减少了。二者相加的和基本稳定在 460 人,招收统考人数会根据推免人数的变化有所变化。

2023 年计划就是招收统考人数是 204 人,实际是招收了 213 人,这个是23年,就是今年发布的拟招收人数就是187+17是 204 人左右,但实际上招收了 213 人,因为还有双学位调剂这些。
然后是报录比:

2018 年到 2021 年的报名人数是其实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大概在 800 多人左右,然后招收人数 18 年 ,19 年招的稍微少一点,然后 20 年之后,录取的人数一般都是 200 多人,然后他的报录比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几。22年我们总共报名是 1000 多人,然后录取了 191 个人,报录比是 17. 63%,这个我之前说过了,首先第一个22年这个报录比突然减小,是因为首先报名的人数突然增多了,原本一般都是报名 800 多人,但现在报名是 1000 多人。然后还有一个就是22年这个招收推免生的数量变多了,从而导致我们统考生的招收人数就减少了。然后从今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因为今年报名人数不确定,但是录取人数是确定的,录取了也是 200 多个,所以说从今年的录取人数来看,我们以后的这个录取的这个统考的人数大概也是 200 多人,报录比也大概也会在稳定在 20% 左右。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的考研的难度还不是那么高,因为从报录比来看就是 5 进1,这个大家不要有恐慌,这是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分析还是没有那么困难的。

然后其他的报考信息我们看一下,我们有报录比,当然了我们更关心的是复录比。什么是复录比?就是进入复试的人数和实际招数的人数的比,我们可以从 23 年开始看, 23 年进入复试220 人,招收了 213 人,复录比 1. 03: 1,什么概念?接近 1: 1 了是不是?我们进入 220 人,你招收了 213 人,总共就淘汰了 7 个人,就今年进入复试的同学当中大部分都是,就进入拟录取了,那我们看 22 年比较惨, 22 年竞争比较激烈,他进入复试 293 人,招收了 188 人,附录比是 1.56: 1。22年进入复试人比较多,然后招收的人又比较少,所以导致这个复录比。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报录比还是录取分数线,都是22年还是浮动比较大。其他的年份还是比较稳定的。2019 年进入复试 262 人,招收了 231人,复录比是 1.13: 1,就是其他的年份基本上是 1. 1 到 1. 2: 1 左右。官网上的信息显示的是原则上是按 1. 2: 1 去接收进入复试的人数,但实际上每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你像今年这个基本上就是 1: 1 了。然后 2019 年之前我们初复试的分数比例是 1: 1,也就初试 500 分,复式也是 500 分,加起来总分是 1000 分。然后复试的方式就是线下笔试加面试,这个也是要去上海进行这个笔试和面试的。
然后 2019 年到2022 年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所以是线上面试,然后初复试的分数比例就变成 2: 1 了,也就是说初试是 500 分,肯定是不变的,然后复试满分就变成 250 分了。复试的这个形式就是线上面试,没有笔试了,也就是说,在 19 年到 22 年这个疫情期间,由于是线上,所以他把复式的这个分数的占比减小了。因为我们复试没法进行一个笔试,只能进行面试去考察大家的综合水平。然后今年又改为线下的笔试加面试了,复试的满分变成了 350 分,这个可以注意一下,因为我们 19 年之前线下笔试的满分是 500 分,今年是 350 分,可能是因为今年是疫情解封以后的第一次线下的复试,所以它作为一个过渡。这个复试满分设置为 350 分,可能明年也是 350 分,也有可能明年就变成 500 分了,然后在复试满分 350 分中,材料分是 50 分,面试占 150 分,笔试占 150 分。那面试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以上信息可以看, 2023 年复试基本上没有刷人,大部分是由于复试不及格被刷。什么叫复试不及格被刷?因为复试不管分数多少,复试 350 分,如果没有过60%,也就是 210 分,那么你不管你总分加起来能不能达到录取线,也都是进不了拟录取名单的,所以说复试还是要非常注意的。没有刷人,也是因为今年进入这个复试的同学变少了,可以看到我们只进了 220 个人,我们要招收 200 多个人,只进了 220 个人,所以刷的人数就比较少。可能是因为今年卷子难度加大了,所以它分数线也不好定得太低,所以进复试的这个人数就变少了,然后未来我们也可以猜测一下,没有疫情影响的话,以后的复试应该都会是线下进行了。线下进行那就有笔试了,笔试就有计算了,计算那就需要认真准备了。还有一个面试也是需要认真准备的。
还有一点就是你只要是线下,你复试的占分数的占比就会变高,也就是说也有可能会恢复以往 2019 年这种初复试占比 1: 1 的这个情况。也就是说你初试考分高不代表你就一定能进,你的复试也是占了 50% 的比重的,也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的。
考研难度分析

我们再来看一下同济大学考研难度的分析,我们首先是考数一英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有所了解,就数一英一,首先看数一,数一比数二要多学一个概率论,就是学的内容上就比数二多了。然后从今年的统考的试卷难度来说,数一要比数二难很多,今年数一考完大家都会说很难很难,但数二考完大家可能会说不是那么难,所以说从卷子难度来说,数一要难很多,而且内容也要多学一门课就是概率论。然后英一比英二难度也要高很多,所以从统考课程来说,数一英一还是难度蛮大的,就是需要大家分配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然后还有个政治,政治也是比较难,因为考试同济学是上海,上海属于旱区的,政治给分都不高,所以政治也是比较需要花时间的,只不过不需要太早准备。这个我们后面会说,然后 808 这个我们后面也会说。
808 我们考两门课,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很多学校都是考一门课,要么考结构力学,要么考材料力学,同济是考两门课,所以考的内容很多。然后分数线我们刚说过了,分数线一般是 310 分左右,22年那个分数线 340 分是因为那个卷子比较简单,根据往年的这个录取情况,低分进入复试的同学也是有很大机会的,高分的同学也有被刷的风险。我记得22年应该有个同学,他初试考了 380 多分还是 390 多分,然后复试被刷了,好像是复试不及格被刷了,所以说这个高分的同学进入复试以后也要谨慎,然后低分的同学进入复试也是有很大机会的。我们今年分数比较低的进入我们复试的同学,有很多都是被录了的,反而是分数稍高的同学,他被刷得多一点,还有一个就是也会有一些同学因为单科不能过线,无缘复试,所以我们在准备的时候要合理地分配学习的时间。录取比例,按照我们23年的录取情况来看,进入复试有很大概率录取。好好准备初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初试是 500 分,不管复试是 350 分还是 500 分,我们这个初试占比最少是50%。
初试专业课分析

我们来说一下同济大学初试专业课的一个难度分析。我们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满分是 150 分,应该是从 19 年开始,我们 808 的卷子的结构就比较固定了,总共是 7 道大题,每题的是在 15 分到 25 分之间,包含了 2 到4小问,然后前三题为材料力学,后四题为结构力学。
我们可以想一下,总共就是 7 道大题,一道大题如果就是一开始做错了,导致你后面也做错了,你一道大题错了,就是15-25分。这个是分值还是非常高的,所以说我们这个知识一定要学全面。然后试卷的特点,第一,计算量大,解题过程较长。
我们以往的真题中,一道题大概是 2 到 3 问,没有出现过4小问的,但是我们去年的真题中出现了好几道4小问的题目。如果计算能力不强,或者说写题的量不够,导致你写题比较慢,就很容易写不完这个试卷,别看它是7道题,7道大题有 4 个小问的话,你一道答题要花很长时间去写。第二个是题目综合性较强,我们总共就考7道大题,3道材料力学,4道结构力学,每一个大题里面会考察你好几个章节的知识点,对你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考量。第三个没有考纲,我们前几年同济大学是把考纲就取消了,也就是说他考察的内容可以非常多,他想考什么就是考什么,他没有考纲,所以你也不知道他会考什么,也不知道他会考哪一方面的知识。所以说你材力和结力每一部分的知识都要掌握,不能有漏洞。一到两道大题不会,就初试的专业课分数就会比较危险了。
初试参考书


同济大学初试参考书,我们材料力学是这个宋子康的《材料力学》的教材,这个图片是我在网上找的,因为这个书,在网上去买二手书的话,好像也不一定长这个样子。但是我搜出来这个图片就这个样子,我买的那本书跟这个样材不一样,我买的是长的,是横版的,不是这个竖版的。主要就是把这个研究透,然后黄丽华的《材料力学习题与精解》也是比较好的,它就是一个习题集,然后这个习题集上面也曾经出现过我们同济大学考试的原题,所以在写完宋子康的《材料力学》以后,有时间还是很建议大家去把这个黄丽华的这个习题集好好写一下。然后结构力学,结构力学就是朱慈勉的《结构力学》,上下两本书,一个上册一个下册,把它内容、习题就也全都要研究透。然后于玲玲的那个是习题册。然后还有补充的就是徐新济和范璘,就是把这两本书研究明白以后,还可以选择徐新济和范璘的两本习题册两本书和课后题去进行研究,这个也是很好的,他们会有一些章节是比较适合去强化的。

然后我们同济大学的复试,我主要介绍岩土方向的难度。首先第一个复试的分数组成 材料分 50 分,面试 150 分,然后笔试 150 分。面试,它又分为英文面试和中文面试。英文面试包含自我介绍、专业问题和非专业问题。这个考啥不一定,就是看每年的设置不同,主要考你的听力和表达。
然后中文面试会问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这个在那个同济官网上会有公布和介绍,主要考的是这个土力学。在中文面试里面的问题就比较发散了,它不像笔试问题还是相对偏计算多一点,但中文面试它就比较偏向于实际应用。他问的问题就很大的概率就是他突然想到的或者说他比较感兴趣的一类问题,他会问你这类问题,他就没有固定答案,也没有说你答得对或者是错,他就是考察你的一个综合素养和你学科的掌握的程度,你怎么答都不能说你是错吧?你只要不把基础概念说错,都不能算错,但是也不能说支支吾吾就不说,你就尽可能地结合你自己的掌握的一些,把他说一说,就算他问的这个问题,你可能说,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也不用担心,也可以就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讲一讲,如果实在不会,你就慢慢讲,把它引到你会的领域,然后去讲一讲,这个时候老师也会去听的。
主要考察你的一个综合素养,所以中文面试这一块主要就是你要说,你不能不说,你不说的话老师是掌握不了你的这个水平的,你说的越多,说的越熟练,老师对你的了解就越多,给的分就可能越高。笔试也是分为英文笔试和专业笔试,英文笔试这50 分,专业笔试 100 分。英文笔试包括英译中、中译英名词解释这一些,这些考的可能性都有,也是每年都不确定的。这个是跟也因为我们23年也是疫情解封以后第一次线下,所以他考的题型也不能代表以后考的题型,各方面都要准备。
中文笔试就《土力学》,中文笔试的内容相对稍微简单一点,因为《土力学》的整个知识点不多,然后计算题也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学,然后复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主要就是面试这一块可能说对我们同学们考验比较大。还有就是岩土方向的复试参考资料就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本,所以岩土方向的这个复试比其像结构桥梁的方向的复式要难度要小很多。

然后再来看一下23年的这个录取的同学, 2023 年进入复试,同学里面最低分是 312 分,最高分 384 分,平均分是在 335 分左右,相对还是比较好考的。也就是说,你考了 310 分以上,你就能进复试了,然后平大家的平均水平也在 335 分左右。然后 2022 年岩土方向进入复试的人数少于拟招生的招数人数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复试的人就过了那个初试线,然后进入到岩土方向复试的人数少于岩土方向想要招收的人数,所以就全部录取了,只要你不是复试不合格,就全部录取。23年进入复试 26 个人,拟招收了 21 个人,还有 5 个人是院内调剂,就是调剂到其他方向了也是全部录取了。也就是说连续两年我们岩土方向进入复试的同学全部都是录取了,一个没刷。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岩土方向还是,没那么难的就只要你分数进了初试,然后复试也不要不准备,也不要太慌,及格了基本上都会要你的。就算你的名次不高,你也可以接受院内调剂,也可以接受双学位这种。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岩土方向的复录比是 1: 1,也就进入复试就要了,只要不是复试不及格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也不排除明年报考岩土方向的同学突然增加了可能性,因为他已经连续两年不刷人了。同学们可能都想报,那报的话突然火起来,也有可能。那人一多不就卷了吗?卷了必须要刷人了是吧?总的来说,岩土方向的复试只需要学习两本书,相对于结构和桥梁更容易一些。所以从准备来说,还有从竞争度来说,岩土方向复试难度都要稍低一些。但是这仅是相对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整个院内来说,它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这个复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备考经验分享
数学


我们再来说一下备考的经验分享。首先是数学,我数学考得不是很高,今年数学难度总体对我来说我感觉还是蛮难的,我写得也不是很好,所以考得不是很高。我就简单地给大家讲讲,然后算是给大家讲一个经验,然后大家听一听,可以吸取我这个教训。我用的资料是张宇的30讲,就是基础 30 讲和张宇配套的 1000 题,还有张宇强化36讲和最后李林的 4 套卷和 6 套卷,我全程是跟的张宇,我课程是全程跟着张宇用的资料书也是张宇的,然后写的题也是张宇的。然后汤家凤的 1800 题和李永乐的 660 我也写了一点,但是只写了一丢丢,没有写完,然后 30 讲和 36 讲的课后题写掉了。
总体来说我写的题还是蛮少的,我就写了这些题,然后加上李林的最后四套卷和 6 套卷,还有一些真题,近 15 年的真题。所以总体来说就是我的刷题量不够,导致我最后考试的时候难题的把握程度不好,最后考得不高。从课程上说,我是自己是跟的张宇老师,然后因为张宇老师的课比较幽默,然后也是所有教高数的老师里面最年轻的了,所以他的讲课就比较适合年轻人。我感觉听他的课不会犯困,也会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听着你会感觉很扎实。大家选择老师这一方面可以去在前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多听听,你可以拿汤老师的、吴老师的、李老师的这种,还有一个李永乐老师的,你把它都拿来听一听,然后比较一下,你看一下你觉得哪一个更适合你?这样的话你觉得谁更适合你,你就选择一个合适的老师,然后一直跟下去。
你决定了跟那个老师就不要去随便改动了,一定要跟住一个老师。因为每个老师他的讲课体系,不管是从基础到强化,他是一个体系的。也就是说你跟一个老师跟住了,不管是这个老师的风格是什么样的,他至少你是把一个数学的完整的体系是学明白的。你如果说基础跟李老师,然后强化跟汤老师,你很有可能第一个不适应,第二个会导致你体系不完整,所以前期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先确认好跟哪个老师,然后中途尽量不换老师。
到最后强化阶段,可以听完你跟的那个老师的那个课程以后再选择,比如说像李永乐老师的课和王世安老师的课,再去把它补充一下,就相当于在你原有的体系上再强化一下,这样是可以的。
时间规划这一块是 3 到6月是基础一轮,7 到8月就暑假这段期间没有什么事情,你就用一到两本练习册去进行巩固。然后8月中旬到 10 月就是强化二轮,就是进行一个强化的学习了。 11 月- 12 月一定要认真地去写真题,大概两天一张,就是一天写,第二天改,再写再改,然后尽量把 15 年真题写完,然后模拟卷尽量地也能写到 20 套左右。我写的就比较少,就导致我考试的时候这个写题的速度比较慢,就会很慌,然后难题也我掌握的不好。上半年的基础阶段一定要把课也要跟着课程把概念搞清楚。
上半年是看课为主,练题为辅,把知识点学透,最好是根据自己薄弱的块做总结,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学会运用知识点,不会的题一定要搞明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不能把题题放掉,你这个做题量本身上半年的做题量就不是很多。那你碰见了一定要把它搞明白,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暑假选择一到2本660、880、1800。
我觉得建议是选660还是蛮经典的,大家用的也比较多, 660,1000 题就用的比较多,然后写完进行巩固,这个时候就是你写完这个练习册,你发现哪一章不太会了,,你就要立刻进行一个巩固,就是把之前学的笔记,资料拿出来,再反复的看一看。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查缺补漏的阶段。然后必须要在暑期阶段大量练习,把知识点掌握好,然后补缺补差,强化阶段要调整好时间分配了,这个时候就是看课为辅,写题为主了,就 3 分看课, 7 分写题了。这个时候就有大量的练习题了。然后 11- 12 月把真题吃透,多写模拟卷。这个真题一定要吃透,你不能不写真题就写模拟卷。
英语
英语 3- 6月就是背单词,时间多,可以看看语法课,基础不好的我建议还是可以看看语法课的。最主要的就是背单词,因为我们这个单词是英语考试的一个重点。然后 6- 8月我们就是听课背单词,写真题。这个时候在暑假这个阶段,你就可以一天写一篇阅读,或者两天写一篇阅读就精写,写完仔细地对答案,分析这个阅读的结构,然后这个时候就可以听一听一些老师的一个阅读什么技巧课。好像比较好的是唐晨老师他们的我听得比较少。我听的课比较少,我主要就是背单词了,然后下半年就是写真题,背单词,准备作文,小翻译,小三门。然后英语的这个过程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不背单词一切都空谈,不建议用单词书和代备课。我一开始用的是单词书,但是记忆效果非常不好。
我建议就是用那个背单词的 APP, 有很多,你可以去应用商店去搜。我用的是那个什么不背单词,就是 app 就叫不背单词一天大概背 100 个新词,复习 100 个单词,然后暑假前背完 5500 个,总共背了两到三轮,我一开始觉得背 100 个单词和复习 100 个单词也挺难的,后来发现你背着背着就速度就越来越快了。一开始我 3- 4 月份的时候,英语就是大概一天用两半小时,就纯粹用来背单词背加复习,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半小时,就这样背。到后来你会发现一个半小时你就能把 100 个新词和复 100 个单旧词给它复习完了。然后你一天 100 个就算耽误了一下,你2到 3 个月 5500 个单词也一定能背完了。在暑假之前肯定要把第一轮背完了,然后暑假加上后面下半年写题比较多,你背单词进度可以慢一点了。总共你要背两到三轮,背一轮是记不住的,然后做题的话只需要做真题就行了,做完了就反复刷,不用怕记住答案,没关系的,你主要是找关键信息。
就是你做题就是刷这个真题,主要就是感觉,就训练感觉,训练做题方法。比如说你第二遍做,你可能就记得答案了,但是你做的过程中注意的学习的是什么?学习的就是根据他的问题精准地找到他的答案在哪块地方。这个是你需要训练,不要去做模拟题,模拟题没有用,这个千万不要做模拟题,全做真题就行了,写完就反复刷。如果基础不好的话,你在做题之前可以看看这个阅读技巧课,那个汤驰老师的好像还挺出名的,有时间的可以多看看,然后实在没时间看,或者你英语基础就不错。我觉得你做题就行了,背单词,写题,然后就 OK 了。
政治
政治,一定要记住不要开始太早,不要着急忙慌的。暑假之前就开始在那看课。那没有用,看完全忘了。真的看完全忘了。我是从暑假之后,我9月多才开始看课,看完也忘了。总体还是有一定好处,但是太早看是一点用没有的。所以说政治大家就暑假后开始就进行了,就 OK 了。9- 10 月份就听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然后做选择题,肖1000,然后 11 月份就做加题卷了,就做肖4肖8,就一定要做,就是咱们开玩笑嘛,就说我们政治考试其实考生只有一人,就肖老师一个人,那大家就是全都是套他的这个答案去写的。所以一定要把肖4肖8选择题练完,就肖4发布以后,你就要立刻把肖4买回来,就背它的大题了,所有的大题全部背住,基本上每年考研政治的大题肖4的上面都能压到一大部分。所以背完了你把它往上堆一堆就行了。或者说考的方向跟你背的方向不太一样,也没关系,你把肖4上面背的东西往上腾,往上抄一抄,基本上就没什么太大问题。
专业课
这个是我们的重点专业课,我用的资料就是朱慈勉、于玲玲,然后宋子康、朱慈勉课后题全解,这个是小鹿学姐的那本书,这个我觉得非常的好,这本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就结构力学这一本书,结构力学的朱慈勉课后题全解那个蓝皮的书,这个非常好,我是很推荐大家去用的。还有真题,历年真题是最关键的,必须要完全吃透,因为你从真题中你就知道他要考些什么,然后,你就能有效地去准备了,也能补缺补差。
时间安排上面 3- 8月就是基础一轮,强化二轮,你看自己掌握的情况,因为本科阶段有很多同学他就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都学过的,也有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都没学过的,那么你如果都没学过,那你肯定是要很早就开始了。我是 3 月份就开始,我是因为,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我学完就忘记了,然后就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我 3 月份就开始基础了。
基础 3- 8月,你要基础一轮,强化二轮,就在8月底之前,你强化一定要结束了,不管你是以前学过也好,没学过也好,然后写完于玲玲、朱慈勉和宋子康的习题,这是保底的任务。然后 9- 10 月,写近 15 年的真题,结合我们这个这本书,这本小蓝皮,然后还有你做真题的这个情况,看一下哪个薄弱,然后选择徐新济、范璘、黄丽华这个习题册上面的章节进行补缺补差。是不需要全做的,你觉得你哪方面比较薄弱,你就挑出来重点的去弄就行了。然后 11- 12 月就做押题卷,这个押题卷是小鹿学姐团队去做的,你可以去报班去做一下,这个也是蛮好的。然后对薄弱章节进行总结,反复背公式,在这个阶段 11月到 12 月就是不断地补缺补差,把你不会的,特别是公式这一块,材料力学里面有很多公式,一定要好好记住,不能有漏洞。
然后我做了哪些题?我做的题相对来说是偏少的,就我用那个小蓝皮用得比较多,就我于玲玲习题集做了一半没做完,然后我是朱慈勉课后题刷了很多,因为那个小蓝皮上面就是朱慈勉的课后题的一个精解,我就对着那本书呢做了两到三遍,又做完了。然后在写题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又有薄弱的,我又拿回来写,反复地写这个还是很有帮助的。宋子康的课后题,然后近 20 年的真题,这个真题大家写近 15 年的就行,你要有时间,你就把从 98 年开始的都写了。也可以,但写完近 15 年的应该就差不多了,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是固定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模拟卷也行。
这是我备考的一些经验。
第一个我是非常推荐买那个小蓝皮的,大家去小鹿学姐的淘宝店去看一下,我是非常推荐这个,这本书非常好,吃透了以后,结构力学基本上就没有太大问题了,这个结构力学你只要把这本书吃透,你结构力学就肯定没有问题。应对我们的初试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然后第二个平时做题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做题的时间和方法,养成快速思考和正确思考的习惯,如果和答案的方法不一样,一定要仔细研究学习答案的解法,这个是非常要注意的,有时候你做的跟答案的计算结果是一样,但实际上你的方法用得不对,这个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你最重要的去看答案。一定要做多做总结,自己做总结。小鹿学姐,她还做了很多总结,但是我的建议是你自己要做总结,你自己不做总结,你始终不记得。我在动力学那一块,学得就不是很好,然后我就自己做总结,我自己做完总结以后也会忘,做了好几次就一直反复做。做到每次做都有新的理解,每次做都反复,加深印象。最后做题就到考前,就算是把这一章真正稍微弄明白了,就大概知道怎么做题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不仅要做,你还要反复地去做。只有自己做了总结才能记忆深刻。别人做了总结你是记不住的,你那个总结你到考场上你忘了一干二净了。薄弱的章节可以可能需要反复总结,这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然后做题比看课重要。你学习其实它的知识点是固定的,但是你知识点学完了以后,你把它应用到题中,是才是你的,才算是你掌握了。你只有真正把方法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才算真正掌握了,不然的话你拿到题你也不会做,或者说你要犹豫半个小时,你这道题才能写出来,在考试中完全不能够应付考试,因为我们时间是固定。
还有,不要盲目地跟别人比较进度,不要看大家,这个同学已经开始强化了,我还没开始强化就很慌,就着急忙慌进入强化。这个大可不必,我们这个进度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就是你在现在就可以做一个小的规划,但是这个规划也会根据你学习的状态进行调整,不是说一成不变的,但是你至少要给自己设一个保底的任务,然后跟着自己的保底的任务,把进度慢慢的推进。进学的进度慢一点没关系,但是要保证每天都在学习,你的学习状态一定要好,就是不能今天学得很多,明后天就不学了,这样的话你学习的效率会非常低。
然后还有把知识点我们要掌握牢固,保持好心态,不要太亢奋,也不要太低沉,在这一年的备考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心态。
还有一个,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血泪教训,暑期你可以给自己放个短假,比如说玩个半个月,就是玩个一个星期,我觉得无可厚非。就是你会发现你上半年的学习状态比下半年要好很多,大部分同学都是。所以你这个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你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导致你一直想玩,但是又不能玩,所以心理压力比较大,导致你后来就会就慢慢的就不想学了。所以暑假我觉得可以给自己放个短假,然后再投入到学习,但是你要保证你休息一个星期,或者休息七八天以后, 10 天半个月都行,投入到学习中之后你要保持你的学习状态,你不能说你玩过了以后,然后进入学习,你每天还想玩,那就麻烦了,我就是暑假,我总给自己想我不能玩,然后我又不是很想学,因为暑假大家都在出去玩什么的,然后就会导致我又想玩又想学习,学习效率非常低,浪费了很多时间。那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在学校,就是你可以先回家待个一个星期,休息个一个星期,然后再回学校去去备考,这个也是可以的。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有条件的话可以报小鹿学姐班,我是全部的班都报了,然后总体跟下来我收获还是很多的,就是少花了很多时间,很多资料什么的,还有一些讲解还是对我帮助很大的。
我今天的这个经验分享就到这,同学们再见!
最后祝各位2024年考研的小伙伴考研成功!
加油!
---------------------------------------
不知道有没有解决大家的问题呢,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尽力为你解答哦~
大家还想看更多的报考信息吗?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你心仪的学校,我们会根据留言数量,优先发留言最多学校的报考信息!
欢迎关注小鹿土木考研
最专业的考研辅导
欣赏小鹿学姐,就给我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