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知识点|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

2023-08-12 10:42 作者:文博硕士考研资讯  | 我要投稿




新石器时代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王巍著


NO.01


石家河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和湖南省北部,河南南部也有发现。陶器以灰陶为主,玉器加工制作工艺较为发达,并出现冶铜遗迹。经济主要为稻作农业。不少地方发现城址,建筑多为地面式,墙壁有的用土坯砌成或用夯土筑成。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可分为湖北省境内的石家河类型、青龙泉类型、季家湖—石板巷子类型、西花园类型、尧家林类型和洞庭湖沿岸的划城岗类型,并可分为三期,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石家河文化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樊城堆文化、良渚文化等存在相互间的影响与交流。

  考查院校:2023暨南大学、2018陕西师范大学、2020西北大学

NO.02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1936年施昕更在浙江省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调查和发掘时发现,因而得名。迄今见诸报道的良渚文化遗址约有200 处,但有学者估计实际数目应该不下千处。主要分布在今上海市、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周围地区。主要中心性遗址有浙江杭州余杭良诸遗址群,江苏昆山赵陵山、苏州草鞋山、张陵山,常州武进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等,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夹砂陶数量少,主要为红褐和黑褐色,泥质陶为陶器主体,有灰、灰胎黑皮和橙红胎灰皮等种类。典型陶器包括鱼足和T字形足鼎、竹节状把豆、双鼻壶、宽把带流杯、驾等;石器有钺、有段石锛和耘田器等。良渚文化的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发展的顶峰。主要种类有琮、钺、璧、冠状饰、三叉形器、镯、锥形器、半圆形饰、柱状器、璜、牌、串饰、带钩及鸟、龟、蝉、鱼等。器身上刻有神人兽面纹的各种变体、鸟纹、卷云纹等各种良诸文化特有的图案。木制品有各种器皿,其中有漆器。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地兼祭坛也是良渚文化的主要特色。种种迹象表明,良渚文化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等级社会。稻作农业发达。存在以沟通天地为重要内容的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军政与宗教权力合一。良诸文化中期,良诸遗址群似是整个良渚文化的都邑性中心。

考查院校:2013山东大学、2020湖南师范大学、2023湖南大学、2022郑州大学、2013郑州大学、2018山西大学、2020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西北师范大学、2013西北师范大学、20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天津师范大学、2019四川大学、2016四川大学、2017南京师范大学



文博知识点|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