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深蹲幅度不够!是啊,那又怎样呢?
首发于公众号:健身小食堂
——以下为正文——
网上大多数深蹲的教程,都在要求你,深蹲蹲的更低,
但是今天我要讲的,正好相反。
我认识一些,非常专业的教练,甚至他自己就是一名专业选手,
但正因如此,他经常会用“专业选手”的标准,去要求学员,
比如练深蹲,明明学员已经蹲不下去,他还是会不断要求,
“幅度不够,蹲再低一点!”
(当然,学员如果能蹲的更低的同时,保持“架子”不松散,那么鼓励他蹲的更低,这毫无问题,也是值得鼓励的)
这是不对的,你的学员,大多数都不想成为一名运动员,而且大概率,他这辈子也没有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希望,
——如果他有这个天赋,也不需要等到你现在才来发掘,
所以大可不必用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他。
与此同时,网上也有不少“幅度党”,他们会拿着放大镜到处扫荡,
如果看到你的深蹲视频,幅度差了哪怕1毫米,

这是有问题的。
你总不能口袋里揣个锤子,就看啥都是钉子,想要上去敲一敲。
这股风气,导致不少健身爱好者,患上了“深蹲幅度PTSD”,只要一发自己的深蹲视频,就战战兢兢地问:
大佬们看看,我的幅度够不够?
大可不必。
因为,深蹲幅度不够,也分不同的情况。
有问题的是那种,你为了参加比赛,然后幅度还不够的,那么这种显然没法过关,
或者,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发展肌肉力量,但是为了突zhuang破bi,用半蹲甚至厘米蹲,来蹲起一个更大的重量,这显然也是自欺欺人。
(再说我要申气了!)

但除此以外,还有下面这些情况,我不觉得你做半蹲,甚至1/4蹲,会有什么不妥:
活动度受限,蹲不到标准的深蹲幅度
这个问题,在很多没有运动习惯,特别是久坐的上班族里面,并不罕见。
常见的比如足背屈、屈髋受限,
难道这时还要勉强继续蹲下去?那你的动作大概率会变形的嘛!
可能有人会说,活动度不够,那你去改善呀!
道理是没错,
问题在于,改善是能三两下就搞定的事么?
所以在搞定它之前,你就等着,等全部搞定了再练深蹲?
嗯,我有个朋友创业也是这样,他要等风投地推运营商务还有杀来祭天的程序员都到位了,才开始启动。
到现在,这都过去八年了,他还在等。

你先学,先练起来嘛!
幅度差点就差点咯,你不练,怎么知道改善的对不对?
又怎么会知道,除了活动度以外,你的“架子”如何稳定,动力链如何传递?
因为疾病、外伤等原因,改善都改善不了的
我有位54岁的女性学员,十多年前膝盖做过手术,现在医生建议她做一些力量训练,她就只能蹲到半蹲的幅度,
那就蹲到这个幅度,没有关系的呀!
正确的深蹲动作,同时调动了臀、股四、腘绳肌、内收肌,压力主要在这些肌肉上,而不是膝关节本身,
这对她做过手术的关节,反而是一种强化和保护。
也因此,学员反馈,在练习一段时间半蹲以后,没有任何不适,走路、上楼梯也更有力气,
这不就达到效果了么!
难道你非要按着她,做你们口里的“深蹲”?
半蹲更契合你的训练目标

当年詹姆斯的这个视频,被键盘们喷的很惨,这尼玛也叫深蹲?
(詹姆斯内心OS:幸好键盘侠们不是我的训练师)
无论是防守,卡位,背打,抢篮板,篮球的专项需求,是更多是处于半蹲甚至1/4蹲的启动姿态,很显然,篮球运动员做这种幅度的蹲,才符合他的专项。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可以搜到更多詹姆斯的下肢蹲训练,无一例外,都是半蹲甚至1/4蹲,远远没有蹲到髋低于膝的幅度。
因为深蹲对他没有意义。

总结一下:
运动锻炼这个事情,它是有共性的,教练平时教的,你在网上看到的各种视频,主要讲的,都是这些共性的东西,
比如怎样去发力,怎样获得身体姿态的稳定,怎样去合理使用你的关节,等等。
但它又确实是非常个性的事情,你的训练目标,身体的状态,这些又决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按照一个所谓的“标准动作模板”来,
——毕竟人体不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相同长宽高,统一规格的物体。
所以,尽管你的教练,可能比你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你仍然需要保留思考和怀疑,
至于网上的键盘侠们,就更不用理他们了。
最了解你身体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以上,感谢阅读,感谢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