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孔了凡国学日记第十四章 中国男人为什么多谦谦君子

2022-02-20 19:11 作者:孔颜儒学会发起人  | 我要投稿

          中国被世界人尊称为礼仪文明之邦,生活本身的细节以及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建筑绘画包括使用的器具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基本元素。这些文明元素的叠加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会过滤掉男人身上的原始野性。  和哪些喝狼奶长大的西方人相比在行为模式上会有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人会带有谦谦君子的礼仪风度 。

       这些礼仪文明在古代是如何体现和养成的呢?在古代的中国人做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套礼仪上的规范。我从《礼记. 玉藻》中摘出一个片段,大家已读便明白。

      “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古代的君子,身上一定要佩玉。右边佩主的铿锵鸣声应合于五声中的微角,左边佩玉的铿锵鸣声应合于五声中的宫羽。趋走时的节拍应与《采齐》相应,行走时的节拍应与《肆夏》相应。向后转时,走的路线应是圆形;能右拐弯时,走的路线应呈直角。前进的时候身体应略向前俯,倒退的时候身体应略向后仰。如此这般地行走,然后才能使佩玉发出铿锵的鸣声。正因为君子在乘车时能够听到鸳和的铃声,在步行时又能够听到佩玉的鸣声,所以一切邪僻的念头也就无从进入君子的心灵了”。“君子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玉不离身,因为君子是以玉来象征德行的。天子佩白玉,用玄色的丝带;诸侯佩山玄色的玉,用朱红色的丝带;大夫佩水苍色的玉,用细色的丝带;太子佩美玉,用苍白色的丝带;士佩孺玫,用赤黄色的丝带。孔子闲居,佩的玉是直径五寸的象环,用赤黄色的丝带。”(译文出自;古诗文网)

        君子走路都要符合礼乐的节奏。在比武习射的时候,礼仪的规范就更加严格。并不是你想参加习射比武就能参加的,哪些败军之将 贪赃枉法者 卖国求荣者 当干儿子者等等是没资格进入比赛场的。比射箭也不像今天这样的程序,古代射箭是要应着乐曲的节奏下进行的,也不是你想怎么射箭就怎么射,心中没有坦荡之气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是射不中靶心的。下面是《礼记 乡射礼》:

         “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如下:“所以古时候的天子通过射箭比赛来选拔有资格参加助祭的诸侯、卿大夫、大。射箭,这是男子的事,所以才用礼乐来修饰它。所以说,在所有的事情当中,要寻一件既有礼乐的修饰而又可以经常进行并从而树立起德行的,非射箭这件事莫属,所以圣王很重视它。”

            "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围观的人很多,形成了一道人墙。射前先举行饮酒礼,到了该射箭的时候,孔子叫子路手持弓矢出列延请射箭的人说:财而过继给他人作儿子的人没有资格进来参加比赛“败军之将、便国君亡国的大夫、为了贪,没有资格进来参加射箭比赛。其他的。”听到这话之后,有一半人自以为合格而留下,另外的一半人都走开了。一比赛结束,到了旅酬的时候子又叫公周之裘和序点举起酒杯对在场的人讲话。孔公周之裘举杯说:“幼年壮年时能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到了老年还讲究礼法,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而至死不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又走了一半。序点又举杯说:“爱好学习而不厌倦,爱好礼法而不改变,活到了八十九十乃至一百岁也言行毫不糊涂,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就请在宾位落座。”听到这话之后,人差不多就走光了。"

        "比赛射箭这件事,其中含有求仁之道。射箭时先要求自己做到心平气和、身体端正,自己做到了心平气和、身体端正之后才开始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目标,则不应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应回头来检查一下自己。"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在射箭比赛这件事上。虽然比赛结束时胜负的双方还是客客气气地揖让而升揖让而降,但最后仍免不了由胜者使不胜者饮罚酒。君子以不胜为耻,所以要争,而且不争就是没有君子风度。”

        孔子又说:“射箭的人怎样使射箭和音乐相配合?又使音乐和射箭相配合?这是难做的事。按照音乐的节拍发射,发射出去而正中靶心的,大概只有贤者才能做到吧!如果是不肖之人,他哪里能够谈得上射中呢?”。(译文出自;古诗文网)

     我们每天所读的汉字,其实就是文明的载体,只是我们浸润其中而不自知。古代的诸侯的“侯”字,左边是人,右边的上部是靶标,下边是“矢”,表示箭。在乡射礼中表现最好的人就是最有道德礼仪的人会被封侯。再比方我们经常使用较多的两个字“学校”。“学”字下方是“子”,与“孝”字下方的偏旁相同,也与《论语》开头的“子曰”之“子”相同。而“校”字与“孝”字,同音同韵,音韵相同,其源就同。学校学校学什么呢?学习孝道而已。文明之源道德之体不就是孝道吗?!再把“校”字拆开看,右边的“交”拆分开就是六乂,六爻就是《易经》八卦。左边是“木”,木是演算八卦使用的蓍草。在古代占卜是一项基本活动,我们商朝时期使用的甲骨文,主要记载的就是占卜。

      凡是练习书法的人都会体会到习字时有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和音乐舞蹈是相同的。找不到节奏汉字是写不好看的。汉字通阴阳之道,当初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惊天地泣鬼神。同样汉字也承载着文明之道。当我们每天使用汉字汉语交流,我们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文明的力量,我们的魂魄就被文明的磁场所潜移默化着,礼仪文明的谦谦君子风度自然就会体现在中国人身上。

      感谢先祖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如此丰厚的文明遗产!

                                       孔元2573年 正月二十


孔了凡国学日记第十四章 中国男人为什么多谦谦君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