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米格-31“猎狐犬”,最后的俄制经典截击机(下)

2020-03-20 11:43 作者:SC-TrainsPilot  | 我要投稿

本文原载http://www.afwing.info/aircraft/2249.html,原作者:Armstrong  

试飞与服役

  RSK MiG公司在2001年开始米格-31BM升级的初步研发工作,两架后期生产的米格-31B被改装成米格-31BM原型机,分别于2005年9月和12月首飞,随后两架原型机被移交阿赫图宾斯克第929国家试飞中心(GLIT)进行联合国家试飞。第一阶段试飞于2007年11月完成,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合同,首批米格-31BM开始批量升级。

  第一架预生产型米格-31BM交付给了第929试飞中心,首批两架生产型标准的米格-31BM于2008年3月20日被移交给俄空天军第4战斗训练和机组人员换装中心的萨瓦斯莱卡(Savastleika)基地(当时是第3958空军基地)。当年晚些时候,萨瓦斯莱卡基地的教导中队又接收了另外两架米格-31BM。

在大修中接受BM升级的米格-31


在大修中接受BM升级的米格-31

  第一个换装米格-31BM的一线部队是第458截击机团的一个中队,该团驻扎在莫斯科已被的特拉斯-萨瓦蒂亚(Kotlas-Savatya)空军基地,共接收了9架新型“猎狐犬”。该团在2009年12月因结构改革而解散后,其米格-31BM被移交给了一个新成立的截击机中队,该中队驻扎在蒙切戈尔斯克(Monchegorsk)的第6964空军基地,位于俄罗斯西北地区,靠近科拉半岛的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

  2011年8月和2014年11月俄国防部又分别签订了60架和53架“猎狐犬”升级合同。当2019年2月,已有多达130架米格-31B/BS/DZ甚至是少量的早期型“猎狐犬”被升级到BM标准,不过到目前其中4架已因事故而损失。2019年,俄罗斯军方通过签订新合同来扩大米格-31BM的升级数量,这项工程将由“猎鹰”厂实施,涉及40至50架米格-31,预计2023年完成。

  截至2019年2月,俄空天军和俄海航共操作着130-140架米格-31,大部分是经过升级的米格-31BM,装备不少于十个一线中队和一个作战换装中队。

冬日冰雪下的米格-31BM


冬日冰雪下的米格-31BM


自相残杀

  当地时间2017年4月26日上午,俄空天军一架米格-31BM截击机坠毁在西伯利亚布里亚特共和国捷连巴靶场,机上两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一般来说在完成事故调查后,俄罗斯国防部都会公布具体原因,可是距离这起坠机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俄军方仍迟迟不肯发布相关报告,似乎在隐瞒着什么,给这起事故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俄罗斯独立在线调查新闻媒体Baza在2019年4月23日披露,一份泄露的俄罗斯政府文件显示,两年前米格-31在西伯利亚坠机其实是在实弹训练中被另一架米格-31发射的R-33错误击中所致。

米格-31BM的R-33实弹射击训练


米格-31BM的R-33实弹射击训练

  文件显示两架米格-31参加了2017年4月26日上午进行的实弹射击训练,但米格-31长机没有正确遵循安全程序,错误飞入僚机的导弹发射路径,随后长机指挥僚机在错误时间打开其火控系统,结果僚机后座武器官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把雷达显示器上的光点认为是无人靶机,随后发射一枚R-33空空导弹准确击落了长机。

  除了长机自身失误之外,调查人员还发现僚机上由“屏障”-AM雷达和Baget-55-06火控计算机组成的S-800AM武器控制系统也出了问题,在锁定长机时敌我识别系统并没有向机组人员发出警报,反而是把该机识别为敌机。不仅如此,调查人员还发现这个截击机航空团内部机组都知道S-800AM存在这种异常现象,但维护人员一直无法确定问题根源,所以根本没有向上级报告。

  据俄航空专家分析,米格-31BM敌我识别装置的罢工可能是因其Baget-55-06火控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造成的。虽然米格-31BM在升级中使用Baget-55-06计算机取代了米格-31上的老式“氩”-15A,但对于“屏障”-AM无源相控阵雷达来说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还是不足。

全副武装的米格-31BM


全副武装的米格-31BM

  “屏障”-AM相对于米格-31的“屏障”雷达来说在相控阵天线上没有变化,但通过升级处理单元使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提高了两倍达240公里,并实现了追24打6,但由此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也会让Baget-55-06计算机过载。消息人士告诉Baza,俄空天军武器系统官在飞米格-31BM时经常会采用一些非正常的雷达操作模式来降低火控计算机的工作量,如以某种手动脉冲模式反复开关雷达。所以Baza怀疑在这起误击事故中,正是由于Baget-55计算机处理速度严重不足才未能正确处理敌我识别装置传来的信息,最终导致这起悲剧。

  除了严重影响雷达性能之外,Baza还爆料Baget-55-06计算机无法兼容米格-31BM的8TP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根本无法进行自动红外搜索和跟踪,让人不禁严重怀疑米格-31BM这种俄军主力截击机的实际作战性能。


不按常理出牌

  2018年俄罗斯国防部透露,俄罗斯空天军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10架米格-31K打击战斗机的特殊中队,能发射新型Kh-47M2“匕首”空地高超音速导弹对目标实施远程打击。

米格-31K双机


米格-31K双机

  俄总统普京在2018年3月1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宣称,这种新武器已经在南部军区开始实验性战备值班。重4000千克的空射“匕首”导弹以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为基础研制,可挂载于米格-31的机腹。该弹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飞行速度6-10马赫,并能实施机动以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可选装常规或核战斗部。

Kh-47M2与伊斯坎德尔的对比


Kh-47M2与伊斯坎德尔的对比

  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肖古(Sergey  Shoigu)于2018年5月3日透露,米格-31K由现有的米格-31DZ改装而来,专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缺乏空对空能力。两天后,俄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Yury  Borisov)告诉新闻界,俄空天军已经组建了一个装备10架米格-31K的中队,开始尝试执行战备值班任务,该中队驻扎在阿赫图宾斯克第929国家试飞中心。

米格-31K的机腹仍保留了R-33挂架


米格-31K的机腹仍保留了R-33挂架


反卫星

  2018年9月,茹科夫斯基航空城上空出现了一架机腹挂载有奇怪大型导弹的米格-31。该机舷号“蓝色81”,其机腹挂载了一枚大型黑色导弹,尺寸相当于Kh-47M2“匕首”,但两者的外形明显不同。

  这种新型导弹被许多专家研判为俄罗斯研制的一种新型反卫星导弹,可能预示着俄罗斯已经重启苏联时代的米格-31反卫星截击机项目。据报道,这架经过改装的米格-31的项目代号可能是“产品08”,自2018年2月以来就一直在茹科夫斯基进行新型导弹的外挂试飞。

挂载不明导弹的“蓝色81”号


挂载不明导弹的“蓝色81”号


挂载不明导弹的“蓝色81”号

  米格-31反卫星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金刚石”中央设计局牵头研制的30P6“接触”反卫星系统。该系统由米格-31D“产品07”反卫星截击机和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研制的79M6反卫星导弹组成,其研制目的是击落美国军用卫星,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抗衡。

  米格-31D反卫星截击机在执行任务时,将从部署在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的45ZH6“树冠”地面雷达站和光学探测系统接收目标卫星的信息,该系统同样由“金刚石”设计局研制。79M6反卫星导弹长10米,能摧毁轨道高度120公里的卫星。

79M6反卫星导弹


79M6反卫星导弹

  1987年1月,米格-31D原型机挂载79M6反卫星导弹首飞成功。但由于苏联解体时的动荡,1991年米格-31D及其发展型米格-31DM(挂载改进后的95M6导弹)的研制工作被终止,两架米格-31D原型机(舷号“蓝色71”和“蓝色72”号)此后一直被遗弃在萨雷沙甘靶场。

米格-31D原型机


米格-31D原型机

  2009年8月11日,时任俄罗斯空军司令亚历山大·泽林首次透露俄罗斯将重启米格-31反卫星截击机的研制:“苏联曾研制了一种用于执行太空防御任务的米格-31改型,俄罗斯将重启类似系统的研制用于解决相同问题”。2009-2010年间,还出现了关于萨雷沙甘靶场“树冠”系统现代化的报道。

  米格-31“蓝色81”应该是“产品08”的首架原型机,该机自2016年以来就出现在茹科夫斯基,但直到现在才开始挂载反卫星导弹进行测试。这种新型反卫星导弹的外形类似2005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伊什姆”空射运载火箭,后者除尾部的4片可折叠栅格尾翼外没有其他任何弹翼。

“伊什姆”空射运载火箭


“伊什姆”空射运载火箭

  根据哈萨克斯坦当年公布的数据,“伊什姆”发射重量10300千克,发射高度25000至30000米,由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能把160千克重的卫星送到300千米高轨道。该项目后来因资金不足而被取消,由于“伊什姆”运载火箭和反卫星导弹在技术上的共同性,所以俄罗斯利用当年为“伊什姆”研制的技术发展全新反卫星导弹也是合理且可能的。

不明导弹与“匕首”的尺寸对比


不明导弹与“匕首”的尺寸对比


米格-31“猎狐犬”,最后的俄制经典截击机(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