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补充,最后不想读了~
首先,这本书是古典在上次提到的那篇文章里面推荐的,我之前读的时候就说后面要看一下,现在,由于表侄高一,我也很想好好的陪伴他这趟备战高考之旅,从现在开始,我要花点时间把自己过去的执念给完成——上次学习武志红的视频,我知道了动机和意志的满足其实是摆脱死亡焦虑的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当下自己的状态,当我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会满足自己,以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成长

这本书的前言盛赞了这本书,让我确信我没有选错学习对象
这本书说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科普书,主要是物理,但是涉猎数学天文等,并且说其逻辑顺序非常惊艳,在课前思考里,我思考这本书是如何做到的,基于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来课前思考
首先在顺序上,我重新接触过中小学课本,知道是从易到难,但昨天用了AI学习机,见识了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编排,不过显然一本书是很难做到的,那他是从日常的类似孩子口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去回答然后延展?
数学物理和化学,前者理论性太强,我经常很想知道数学史是怎样发展的,而学习数学是不是为了大学课程做铺垫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记忆,其次才是理解吧?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那还是记忆啊,所以记忆法要怎么结合,这个是我后面要考虑的点
总是想要做的完美,框架又大又思路清晰——这当然是可以做到的,但这肯定是需要时间的,三年的时间,我觉得可以的,所以,真的不能急,好吧,扩展了
关于一本书的逻辑框架,就算是我喜欢的不羁的灵魂,也是培训体,虽然分章节,但是会感觉出来总体框架并不MECE,那对于直击本质,逻辑框架就相当的清晰了,从基本定义到方法策略,然后方法策略升维,那对于科学科普读物,涉及到了大量的知识点,衍生知识点,还有知识点的应用,其首要点是知识点如何逻辑——不是从易到难,这里在前言和古典的推荐中都推荐了其编排,非常的深的功力,识别了底层逻辑,那是怎样的安排呢?
想想起明的课程,逻辑的完整是基于底层框架的清晰,然后以各种角度和侧重来介绍具体每个能力的定义和理解,落地方法和常见问题应对,常见问题都是可以抽出底层的,那这里也是有一个很底层的框架吗?
对于具体每个内容,又是如何展现底层真知的呢?这样课前思考下来,我都开始迫不及待了,毕竟以前学科学的太稀里糊涂了,真心从来没思考过,所以,只能思考到这一步了
哦对了,物理我最起码还记得一些分类^_^,这归功于要给中考生的家长普及。。。电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主要是电学和力学
那现在就开始了吧

前言
作者的出发点,是想搜集现代科学中最有意义的事实和理论,从微观和宏观提供一幅总图,选择课题覆盖基本科学知识的整个领域,不留死角
最后想说。。。插图都是作者本人绘制。。。
笔记:
以上可知,事实-理论,宏观-微观,全科学领域,这几个关键词是书本的内容
事实和现象的区别是什么?科学的宏观和微观,跟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可以延展出宏和微的底层区别吗?全科学领域,是数理化生、医疗啥的都包含吗?带着问题,继续下去

目录:
数字,空间时间,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这个分类真是很简便了

大数
在最早的时候,是没有数字这项伟大的发明的,中国的数字最早是什么样子?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个其实已经很厉害了,阿拉伯数字这当然是更简化,但位数的概念是早就有了的,看到两千多年前反复书写一个符号,用符号出现的次数来代表数字,中国在周朝时应该就不这样了吧。。。
阿基米德就创造了写大数字的方法,创造了万万,亿亿。。。公元前3世纪,那是战国中期了
印度故事棋盘麦粒,最后麦子数量是全世界在2000年内生产的所有小麦——话说这个一年多少小麦的基数是用什么年份来的。。。
梵塔的移动也是类似的数字,前面是折合成了小麦年产数,而这里折合成了年——5800亿年
这就是古印度的大数故事
太阳的原子能量还能提供100~150亿年
大数的级数:一级是整数和分数的个数,二级是线段和平面立体内点的个数,三级是不规则图形数的个数——不清楚原理也不太想清楚
不过这里有一个方法比较数量大小的方法,列举法——话说高考选择题里面,关于集合,很多解题都是列举法

关于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终于get到真的想法各异——不能应用的数学被视为骄傲吗?这果然是人才多奇思
到目前为止,数学的一个没有找到应用的分支——数论,是给智力做体操的。。。然而事实上,这还是一个实验科学,数论的定律是通过试图用数字来做一些事情而建立起来,物理学的定律是通过试图让物体做一些事情而建立起来
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怎么列举出左右的质数。。。。这些数论问题,提出了一个规律,推翻很简单,反证法,只要一个不成立,就不成立,反证法可以用来做选择题
哥德巴赫猜想,原来是任一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质数定理,从1到N之间质数数目占比,近似为LnN的倒数,自然对数,N越大越近似
毕达哥拉斯三角形:x²+y²=z²,刁番图的规则是使得2ab是完全平方数
费马大数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当n大于2时,永远没有整数解——数论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证明,已经证明到n=268了

过了很久看这个草稿箱里的文。。。我决定直接发吧,不凑3000字了,这都一个月前的文?
读不下去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