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核心论文写作之——无数次想放弃但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完

2023-03-07 09:26 作者:学术进修课堂  | 我要投稿



唧唧复唧唧,想不出选题。

不闻发文声,但闻人叹息。

问ta何所思,问ta何所忆。

答曰无所思,答曰无所忆。

绞尽脑汁想,不知怎落笔。



国外SCI算什么?国内期刊更难发!


“感觉博士毕业都是靠发国外的期刊会议的文章,很少有人能发国内的顶级期刊毕业


“国内的几大核心,南大核心最严格了,门槛高


“据了解一国内211高校的博士毕业必须要求有国内核心期刊才能毕业,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再多SCI也不行


“国内的期刊确实很难发。但是,发表论文,在时下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了


“国外刊物公平且好发,英语好就行。国内期刊决定一篇论文的死活,首先看作者,其次看单位,最后再看内容。作者有来头,狗屎一堆都是香馍馍;单位很强势,文章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免检;既没来头又不强势的文章,如果不是被编辑狗眼看人低直接枪毙,就是叫审者以审小偷的方式用高倍显微镜审查。因此像我们这样的小单位,能够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要么全凭文章过硬,要么本身就显示了作者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话糙理不糙,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以上现状确实存在。


作为顶刊,核心期刊在整个学术领域的地位非常高,在很多专业都是相当“核心”的,会直接影响一个博士能否毕业,也会影响一个大学老师是否能从普通的讲师晋升到教授级别。发表核心论文代表作者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的前沿所认可。


总结核心期刊发表难的原因:


1、维护期刊品牌形象,收稿质量高。期刊被评为核心并不容易,抓住机遇,树立品牌,努力提高收稿文章的质量是合理的,所以面对内容普通或者较差的paper在原则上是不会给予考虑的,这就筛选下一大批的人。


2、供过于求,核心期刊数量少,而投稿数量多。北大核心1900多本,南大核心550多本,每年要评职称和毕业的硕博生不计其数,全国少说有近几百万人是刚需、急需,还有几百万人是先发表了预备着,为以后评职称提前积累竞争的资本,所以供过于求,一版难求啊。


3、审稿周期长。核心期刊审稿周期普遍都在3-6个月,中间经过几次返修和最终录用,文章刊登至少需要1.5-2年。


4、作者的身份有要求。硕博第一作者发表北核表较多,硕士发表南核少之又少,难上加难。


事在人为,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关于论文写作


写论文就是类似古代的八股文,首先,前言部分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8个字,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引言部分要清晰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充分体现研究的价值和创新点等。文献调研阅读后就是选择性的围绕自己的想法组织。还有就是要考虑读者,你的论文(潜在)读者他们已经知道什么,希望从你的论文了解到什么,以及你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编辑、审稿人也是读者)的需求?格式规范之类属于小技,很容易模仿,但是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让读者认同你就是这行业的内行却并不容易。


时刻记住,想发表的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说服读者的过程,对于本文而言,你需要告知读者×××××××××研究的意义何在?本文对哪些读者可能有启发或者有借鉴?千万不可闭门造车,自说自画,这在讨论部分撰写时也要时刻注意这点,讨论部分要能够显示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对研究结果的简单分析。


☞关于修稿和退稿


无论是SCI还是国内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是视审稿系统为核心和生命。修稿和退稿是个很正常的过程,对于作者来说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任何文章都不会是十全十美,即使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回答也会有不一样的表述。


作者最要记住的是:审稿人提意见是他/她对工作、对作者负责的表现。有的审稿人对作者提两条无关痛痒的意见,然后就放行了。这其实是对作者、对刊物、对同行、对科学都极端不负责任的。


作者需要做到的是:

1)端正心态,对审稿意见抱一种积极的态度;

2)除非原则问题,要尊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尽量按照审稿人提议逐条地改正;

3)当然,原则问题(物理上对不对)不能迁就,但是即使审稿人错了,也委婉地(至少是陈述式地)回答,不要带任何感情色彩;

4)即使审稿人带了感情色彩,也要冷静处理——对方也是学问人,而且很可能是大家、权威,会懂得不能输了风度的。


不要把核心期刊和审稿人想象成洪水猛兽

核心期刊发文不易

找学术进修课堂了解写作密码

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辅导、论文干货、写作技巧

敬请关注“学术进修课堂”公综号


核心论文写作之——无数次想放弃但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