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
以下是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资料的相关介绍及真题摘录供大家参考!
参考资料: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视频】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精讲【教材精讲】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部分摘录:
符号与话语[中科大2019年研]
答:符号是指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传播学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任何事物只要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就是符号。在这里,符号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①代表事物的形式;
被符号指涉的对象;③对符号的意义解释,又称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
话语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社会中占据一定社会文化地位的一个或一群特定的人(说或写的主体),为特定的目的,就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问题,采取特定的形式手段和策略而向特定的对象,说或写出的语言。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总是包含着形成产生和扩散的历史过程、相关的认知过程、相关的社会关系以及环绕着它的一系列社会力量及其相互争斗与勾结。
意义[华农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5年研;华科2005年研]
答: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
答:在人类生命演化的进程中,符号的发明与变革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既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一种进一步优化生命品质、磨砺人类精神的手段,还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
(1)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依靠符号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符号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物种,符号帮助我们冲破了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牢笼,使我们获得了无限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改变了人类相互作用的方式。
(2)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和独有。符号是传递信息、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也是人生命演化漫长进程中创造的可以优化生命品质、磨砺人类精神的特殊“武器”,并为人类所独有独享。
(3)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事物的性质及关系转化为符号,并可以通过对符号的读解还原;而符号又可以在传播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人类从中受益或者受害。
因此可以说,“人是符号的动物”。
内省式思考[北京师大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5年研]
答: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是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指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它并不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在面临新问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不知道过去的习惯做法是否合适,所以通常不会立即做出行为反应。在反应滞后、行为停止期间,内省式思考就会活跃起来,通过人内传播来做出如何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的决策。内省式思考有两个特点:①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②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人际传播[北工商2019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汕头大学2018年研;湖北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4年研;同济大学2014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南开天学2004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
答: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有: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文化接近性[浙大2018年研]
答:文化接近性是重要的新闻价值要素,主要是指受众基于对本地文化、语言、风俗等的熟悉,较倾向于接受与该文化、语言、风俗接近的内容,即事件越是接近受众文化或受众兴趣,越有可能被选作新闻。这说明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成功输出和输入的重要性。依据文化接近理论,港片、日韩剧之所以能在大陆热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上的接近性。文化接近性启示我们在跨文化传播中要注重营造共通的意义空间。文化接近性越强,共通的意义空间越大,传受双方的了解程度和相互理解能力就越强,更有利于传播的实现。

媒介生态环境[厦门大学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
答: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地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总称为媒介生态环境。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媒介生态环境不同,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制度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社会系统所决定的。
媒介依存症[浙工大2018年研]
答:媒介依存症是指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的行为,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传播的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而人们也加重了对信息的依赖,由于失去了与某媒介的接触后便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产生生活障碍的症候,这就是媒介依存症的一部分体现。媒介依存症是伴随着媒介技术日益发展而产生的作用于人的心理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有:①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意见领袖(舆论领袖、舆论权威)[中山大学2019年研;北工商2019年研;南昌大学2019年研;上外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9年研;北大2018年研;北京师大2018年研;浙大2017年研;湖北大学2017年研;汕头大学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6年研;四川天学2015年研;厦门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4年研;华东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

>>>本文为多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