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双层动车组列车就要来了你期待吗 简述国产双层列车发展史
本文字数178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近一两年来,网上一直有传中车青岛四方在研制复兴号双层动车组CR400AF-S,但一直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直到前段时间,网上传出了该车的样车,从图片可以看出,除车头采用单层之外,其他车厢都是采用双层设计,两端上下的结构。和目前普速双层列车结构相差不大。车头的设计从侧面来看和目前正在运营的CR400AF的头像比较相像,但整车的高度应该比现有的复兴号要高那么一点点。据说该车设计时速为350,坐在下层跑着300以上的速度,颇有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该车如果量产后应该会用于客流量大的线路,比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等。

纵观中国整个铁道史,我们会发现,从中国有火车以来到目前为止,双层列车都是比较少有的存在。目前在国内运行的双层列车中,除了京局 ,西局,上局,成局,昆局,郑局等几个路局还有大概20对列车用双层列车担当外。也就只有港铁的KTT采用的是双层车底,而且还是纯进口的。当然还有一个昆明到北京的那个动卧,但那个车实际上不能算双层动车组,只是外观上看上去是双层,但其内部还是采用了单层的结构。

事实上,不管是以前的普速时代还是现在的高铁时代,一直到前两年为止,不管是以前的铁道部,还是后来的铁总,对双层列车的研制和开行都不是很积极。双层列车在国内一直都是少有的存在,只有在既有线中少量的开行。而高铁动车一直没有,直到好几年前中车株机有消息研制出了一款双层动车组,到后来也是不了了之。直到近两年,突然传出要研制高速双层动车组的消息,19年初,中车唐山厂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该车采用双层列车配置。再到最近,看到了四方的350双层动车组样车。样车看上去整体还是不错的,涂装也是很漂亮,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改。希望能够早日量产,早日坐上国产的双层高速动车组列车。

我国对双层客车的研制始于1958年,当时用了仅仅55天的时间,就诞生了新中国之后第一辆双层客车,东方号双层客车,当时定位用于短途和近郊使用,采用了2D4T 的样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动集样式。但由于设计等各种问题,动力车仅仅用了不到三年就报废,拖车编入1961年出厂的双层客车列车组中运行,定位于中短途。自此,我国第一代双层列车就此成行,但由于当时的技术,经济等各种原因所限,第一代的运用并不是很好,一路上经过各种改造加强,陆陆续续运用了20来年,一直到1982年,最后的15组双层列车由铁道部批准报废,第一代双层列车就此完成了他的使命。严格说,初代的双层列车不能算是成功,各种毛病颇多,故障百出,但他的研制和运行也还是为后来的第二代双层客车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1982年初代双层客车全面报废之后,一直到1988年,第二代双层列车问世,也就是我们目前在既有线上偶尔能看到的双层客车。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有着非常大的进步,不管是设计,外形,空间,安全性,舒适性都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继而产生了多种标准的双层列车,时速最快也达到了140千米每小时,像S25B、S25K。s25g等等,有为了适应低站台采用低开门形式的S25B、已经适应高站台的平开门的S25G和S25K。座位类型也覆盖了硬座,软座,硬卧、软卧等多种席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双层列车一度是铁路中短途的新宠。

双层列车最开始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相对单层列车来说,双层列车存在着空间小,舒适度低,同时载客量提升的并不是很明显,也由于采用的双层结构,安全性上相对于单层列车来说也要差不少,特别是坐在上层的,都会觉得比较晃。同时,也由于中国铁路的大量建设,运力的大量提升,双层列车最开始的解决运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所以,渐渐地,双层列车也失去了他的用武之地。

既有线普速双层列车的发展或许就这样了,自我国进入高铁时代,更多的是往高速动车组方面的发展,从近几年频频传出的研制双层动车组的消息,但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主机厂生产出了双层动车组列车,可见,双层列车还是有其优势所在,在如今的高铁时代,不管是技术,还是设计等方面,相比之前都会有着很大提升,希望能早上坐上双层动车组列车,体验下那种贴地飞行的快感。

部分图源来自网上,感谢原图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