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你怎看?分析与对策并重!

各位考官,这两天“羊了个羊”小游戏火遍全网,频频登上热搜,这款游戏凭借不到0.1%的通关率、新颖的游戏形式和便捷的游戏方式,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不少网友甚至选择放弃休息时间来熬夜通关。
游戏火了,但争议也来了,除了服务器卡顿崩溃等问题之外,不少玩家玩到第二关之后才发现:剩余方块根本无法全部消除,游戏大多数情况下是死局,通关需要运气,同时游戏内设的广告频繁,有玩家称,“羊了个羊”只是开发商赚广告费的工具而已。
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生活,关于互联网游戏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游戏是电子鸦片,上瘾的机制会让未成年人欲罢不能,继而荒废学业;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游戏是创新与科技进步的产物,现代人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随之产生了新职业、新业态并非没有价值。
其实我们看,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文化的载体,网络游戏会对玩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游戏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运营者肩负着传递正向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网络游戏厂家为了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直接照搬他人游戏研发成果;有的厂商为了吸引玩家充值通过文案视频等形式将游戏产品夸的天花乱坠,实际体验后却发现与宣传相去甚远;甚至有些不良商家为了刺激玩家消费,雇佣运营人员伪装成游戏玩家或者无中生有制造装备紧缺的爆点。这些种种乱象都是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损害的是游戏厂商和游戏玩家的共同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更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治理的合力。尤其企业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游戏防沉迷系统,采取账号实名认证、设定游戏时间长强制下线等形式来引导游戏玩家健康游戏;同时游戏玩家也需要自觉合理适度的来游戏和友善沟通。凝聚多方合力,夯实网络游戏健康规范发展的根基,为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注入持久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