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满分攻略!纯干货避坑指南
英语是否能取得一个高分,就要看阅读分是否足够高。
首先,我反对市面上很多人对考研阅读的过度分析,一篇阅读分析1个小时,纯粹浪费时间。阅读,说到底考察的就是你能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看的是你的词汇量和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脱离了这两个基本点的分析,都是舍本逐末的。如果单词已经背熟了的话(前提),生词难词,一词多义,熟词僻义等等,已经不再会是阅读的难点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语句的理解。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语法,对待长难句分析起来也是比较排斥的,什么定语、状语、补语、同谓语看到就头大。但偏偏书里对长难句的分析,最喜欢的就是把这些复杂的成分给我们一个一个标出来。
建议采用的办法依旧是泛读,去网上找整理好的考研长难句,每天对照着中文翻译看这些句子。不用看的很仔细,但要凭着中文意思的直觉,自己尽量去划分句子。不用严格的按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去划分,这样做主要是培养自己看英语长句第一眼的直觉。
考试中是没那么多时间给你慢慢划分句子成分的。考试讲究的就是效率,一眼扫过能大概把句子分为几个部分,理解句子基本的含义就可以了。况且考研英语的题量很大,做到后面人已经相当疲惫了,最后拼的就是这种语感,在疲惫的时候凭本能来理解长难句。
对于泛读来说,讲究的也是反复多次,这些长难句,不是看过一次就算了的。而是也要反复不断的去读去感受去断句,这样才能起到泛读应有的效果。
接下来说说如何对阅读题目进行分析。做对了且非常肯定的题,就不用浪费时间分析了。建议分析两类题目,一类是做错了的题目,一类是蒙对的题目,或者说是当时做题的时候,觉得有好几个选项都是对的的题。
在做阅读时,把你选每道题的所依据的句子都在文章中划出来,并标记好是第几题。当你看题目的解析时,对比解析中的依据的句子和你自己依据的句子是否相同。如果定位相同,但是题目选错了,则说明是长难句的理解不到位。若是定位出现错误,那就要好好分析,为什么当时自己做题时会漏掉正确答案所在的语句。然后仔细的揣摩出题的语句段落,培养自己对易出题的语段的主观直觉。
此外,考研阅读时常会出现,看懂了文章,却做不对题的情况。所以其他错误的选项也要搞清楚,并且要思考清楚: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BCD,一定一定要说出理由,并且对应文章中的哪一个点尽量把自己的做题思维和出卷老师的思维保持在一个频道上。
网上很多经验贴里,关于阅读的做题技巧洋洋洒洒写得太繁琐了。我总结了一下,做阅读主要也就用到了以下几个技巧:
1.同义替换
这个绝对是在做题中能用到最多的一个规则,没有之一。如果你发现了一个选项和原文意思相近,且和原句中出现了同义词的替换,那这个选项大概率是对的。其他选项无论你觉得多对,
都不能选。
还有就是如果你发现某个选项和原文差不多,单词也没怎么改,那一定要小心,这个选项多半是错的。很可能就是它在某个小地方曲解了原文的意思,或者无中生有了,只是你没注意到。
2.先看题目再看文草
因为考研阅读的答案分布很有规律,第二题答案出现的位置一定是在第一题答案位置的后面的,而且一般一大段出一道题。所以先看第一题的题目,带着问题去看文章的第一段,通常就能把第一题给选出来了。有时第一段比较短时,一二两段才会出现第一题的答案。后面的题目以此类推。
用这种技巧做题的好处是缩小了比对答案的范围,且减轻了我们对题目的记忆量,对加快解题速度很有帮助。
3.排除法
考研中有的正确选项因为改写,我们其实很难直接判断其是正确选项,这时候要善用排除法,有时候错误选项排除起来是非常方便的。
4.注意转折词后面的观点
考研阅读通常可能会用一些观点引入,或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所以一开始大家看到的观点可能不是作者真正想要看到的观点,而往往however,.but,while等等转折词后面所接的观点,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观点。
对英语分数有更高要求的同学,可以考虑一天再额外做一篇托福阅读进行泛读。大家也不用担心看不懂,如果把考研大纲词汇都背熟了的话,文章的大意是基本能看懂的。其难度是要低于常常有人推荐的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英语杂志的,略高于考研英语阅读。偶尔可能遇到一些影响理解的学术词汇,查查字典就好了。托福阅读里的语料都是最正统的美式英语,每天坚持一篇800词左右托福阅读的泛读。对提升英语阅读的硬实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读惯了长文章以后,在考场上对考研英语的大题量也更容易适应。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国内的英语考试,有越来越向托福雅思等国际英语考试靠拢的趋势。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听力的取消短对话,全部变成长对话和讲座听力,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托福听力。阅读中缩小传统阅读的占比,增加快速阅读等。在考研英语中,新题型阅读和大小作文也都是这种趋势的体现。这也说明往后考研阅读的题材,会向托福阅读的方向靠拢,出现更多学术类型的文章,使考生能更加适应未来研究生阶段阅读英文文献。大家也可以通过提前泛读托福阅读的文章,来更好的适应未来出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