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四章 烈士

2023-08-25 09:12 作者:红林主人  | 我要投稿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四章 烈士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为我们讲了楚庄王之弟春申君听信爱妾谗言杀害妻儿的历史故事。韩非子从中看到了世间最为恐怖的事,他从这件事中看出“群臣之毁言”的厉害与可怕,也看到了法术之士的结局。韩非子感叹,君主对自己的亲人因听信别人的谗言尚且要杀害,更不要说对群臣都诬陷的法术之士有什么怜悯之心。所以韩非子最后感慨道“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无怪乎贤人圣人要遭到杀害了!纵观春申君杀害妻儿之事,起因是爱妾余的谗言,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春申君本人,一是没有实事求是地处理事情,只凭自己的自以为是与性情用事,礼教不周。二是君主的权力没有受到限制与约束,国家律法不完善,执行不严厉。由此可知,楚国全国范围内这种听信谗言随意杀人的事情是普遍之为。

诸子百家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派繁华似锦的景象。但你看到春申君随性杀人的情景后,还向往那个时代吗?百花齐放的土壤下面是百骨成堆,百家争鸣的最后结局是百头落地。人类一切的文明,都是无数生命换来的,法家依法治国论能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认识,也是通过长期的奋斗实现的。

当韩非子发完“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的感叹后,为我们列出了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证实他的感慨。“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于楚者也。”意思是说,这就是商鞅在秦被车裂、吴起在楚被肢解的原因。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吴起(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联合赵国大败魏国。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一个五马分尸,一个乱箭射死,可想而知既得利益集团-旧贵族是有多恨变法之士。

韩非子的感慨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的结局和商鞅与吴起是一样的。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害于秦国监狱,秦始皇只因听信了李斯的谗言而害死了韩非子。三个法家的忠实实践者,相继被害,可叹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最终换来了天下一统,中华民族迎来了崭新的一页,这就是先贤的历史价值。

当依法治国的理念还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时,当国家律法还不能规范和限制人的行为时,人性必将走向恶的一面。所以韩非子说“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意思是大凡做臣子的,有罪本不想受到惩罚,无功却都想显贵。这是人性使然,在韩非子时代本无可厚非,但站在族群、国家层面来看,这是不对的,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于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应该正确地对待商鞅、吴起、韩非子一类的员工,这样的贤士历史上也不多,能落在你的公司是你的福气,要好好珍惜。也许他们的变法会触动到既得利益集团,也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为了老板。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老板切不可做 “秦王后悔”之事。人性是具有善恶两面的,老板必须要用制度来遏制人性“恶”的一面,发扬“善”的一面。历史,就是要让我们更好地活着,而不仅仅只是听听。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三十四章 烈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