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相思曲》二集观感 国人对爱情的浪漫解读——思无邪

2023-06-27 22:14 作者:M甲虫  | 我要投稿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种交流形式,用来传递戏剧讯息符码。”

      故事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但可能却少有人会愿意静下心来思考,“故事”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变成故事的?

      说故事不难,但要说好故事,却并不简单。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和观者玩的文字游戏,有说故事的人,就有听故事的人,它用一种艺术的形式描述人的成长,创作者将讯息符码藏在戏剧角色与事件之后,并在冲突与改变发生之后,让其得到最大化的传递。

      我个人比较喜欢把故事创作的过程比作解人文方程式的过程,创作者必须要在故事前提的引导下,尝试多种组合可能,穷极算法,然后才能得出一个当下的最优解,并将它的种种变化与结果呈现给受众。所以故事虽是来自作者对诸多元素的挑选、连接、构建,但它却需遵循一定的计算原则,并最后生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有机生命体。而这一过程,要求创作者必须要对人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有足够深刻精确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元素的裁选组合,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受众。它需要你对日常人性有足够多量的观察,对写作素材有足够丰富的积累,并具备准确且强大的人文算力,最后消抹掉过程的繁复技巧,只留下故事的独立美感。

      看回这部《古相思曲》,虽然公众版只播放了两集,但从已经释出的预告画面看,譬如取名对命运的暗喻,譬如男女主角服色的换置,譬如场景由皇城到村舍的移转,譬如千年后那一株曾种在家旁的姻缘古树,都是颇具设计与巧思的。值得一提的是全剧色彩或曰基调的变化,从皇城暗夜到村野晨曦,可以看出是一个由沉重压抑渐转轻盈柔和的过程,由暗至明,由繁至简,由重至轻,其实是象征了对人之一生的逆向回溯。

      如果我们把沈不言当做参与陆鸢人生全程的一个变量,那么当这个变量实质已经成为生命的共同体融入命运后,你看到的其实是就是创作者试图将一个已经走到生命终点的人,再放回到起点位置,重新回顾、复盘自己的这一生。耄耋老者,清露朝阳,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叠,生命最后的沧桑饱满与最初的懵懂稚嫩碰撞,这矛盾却意外和谐的意象,一定会让观众对人生与命运这一课题生出全新的感悟。而只有到了一刻,故事积蓄的能量释放,观影者的生命体验与解谜思考,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这便是主题设定自带的天然美感。

      所以平心而论,这并不是一部足够精致漂亮的古装爱情剧,过短的篇幅压缩了它的表达空间,而目标“五脏俱全”的落实剧情,又恰恰需要富美且广阔的演绎舞台,想要用诗的美意驾驭命运与时空的沉重,是会容易在一些地方捉襟见肘的。

      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短剧不值一看,此剧的真正优势就在其展示了中国古装爱情剧的核心竞争优势究竟在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文化内质是流淌在每一个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可能是一片叶,一抔雪,一阵掠过陂池的风,就能勾起你我心中那股无处安放的满腔诗意。

      戏剧性事件隐含时机成熟的讯息,节点就在冲突发生后改变的那一刻。在此剧的设计中,情感是在每一次穿越中层层堆叠的,最后的爆发将会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但因为这个爆发的位置被放置到了相遇的最初、命运的起始,所以它又是柔和而甘醇的,时空的无限旷远悠长被嵌入了生命的有限局促中,也让个人的感情与思考皆被一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方式,无限包容放大了。

      生命的内里,可以是星辰大海,这是独属于中国式的浪漫哲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把《关雎》放在《诗经》篇首,表看似指男女之情,但实质却喻有对生命真谛的上下求索。

      内敛,也可以是热烈、绵远、恒久不朽的。

      所有中式的文化哲思与浪漫。

      其实都可以一言蔽之。

      ——“思无邪”。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国产剧尤其是所谓古偶剧中的爱情元素写得稀烂,根本就无法从内里打动人心的原因。

      那是因为创作者根本就没有把这三个字正着反着都琢磨清楚了。

      两千年前的渭水之滨,云高天阔,轻鸢游翔,少男少女们隔水而望,那是诗的源头,也是美的最初。

      ————————————


      最后,关于时空闭环的设计。

      当你已经进到一个闭环死局的时候,你是万难做到在死局里破局的。

      而最优的解法就是——

      不入局。

      当人的对手变成了时空和命运,再小的欲望都会成为贪求,我们拼尽了全力却只能与自己对抗,然后才会在终点时刻恍悟,光阴如水流过,但我们却已错过太多。

      南梦湖村野是陆鸢与爱情初遇的地方,或许在往后人生的无数个艰难时刻,她都会不由回想起那个地方,自由奔走的风,无拘随行的云,还有那个满心满眼都装着自己的男子,过往的柔软甜蜜就好像珍藏在记忆里的一颗果糖,总是会忍不住在苦涩时拿出尝上一口,仿佛借此续命,却又在现实一次次的鞭挞中,明白不过是饮鸩止渴,愈行愈远罢了。

      从乡野到朝堂,她已经被这四面高墙紧紧围困,再回不去了。

      所以命运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提前获知注定的离散结局无疑是种残忍,而或许也能成为慰藉,至少陆鸢已知晓,这世上有人爱她护她至此,在那段曾经年少无知的时光里,于她的世界撑起了永久的一片阳,从此再不畏惧寒夜冷冬。

      无知是种幸福,已知,或也可以是一种幸福。

      这是人对既定命运的握手言和,并非哀戚的妥协,垂丧的认输,而是发现生命中其实有更重要的人和事物,值得我们投入珍惜。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时光啊,只希望你能走得再慢一些。

      —————————————


      PS.仅就个人观感而言,站在局外来看,这部剧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小成本、短篇幅却要拍出落地了的剧情,可能真不是认真努力就能做出心中效果的。且个人认为这个方向定的并不好,这种小成本的闭环逆穿不适合拍得太实太复杂,一是“留白美”与“落实感”很多时候是矛盾冲突的,二则是有些元素是万不能简略的。——但看预告后续好像还加入了不好落地的军事战争元素?元素太多了,又没有足够篇幅去丰满血肉、沉淀内里,男女主角的感情该如何刻画得深刻动人?小心最后变成一波大纲流。

      很可惜的是逻辑上的局促和部分描述的粗略并无法被优美的服化和镜头完全掩过,而想要勾住观众的情感悬念除非一次性将剧情全部释出,不然在剧播的那天其实就已经等于“解谜”。尤其是与权谋相关的剧情,因太乏笔墨而失之悬浮(但篇幅和主题限制却又不能不简化,属于写多了不合适,但写少了又不舒适),单薄的容量和匆忙的节奏导致很难做好铺垫做足蓄势,而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会削弱主角行动的阻碍力量,分散焦点,进而减弱人设的饱满与后续情感的爆发。

      另外一些关键台词过于直白,节奏在一些地方偏赶,在一些地方又过于拖沓,情绪浓度积累不够,剧情上也没有给足观众沉淀代入的时间,都会令这部剧想要突出表达的“情”减分不少。

      当然从剧情的走向脉络上看,朝堂这部分该不会花费太多篇幅,且不会落在最后,应不至影响内核的表达。另外网传的虐在个人看来其实并不是这部剧想要表达的核心,相信目标受众在观剧的最后,应该能够收获更多。如果能在中后期设定铺开、口碑发酵后,把握时机发力宣传,还是很有希望凭借风格优势出圈一把的。


《古相思曲》二集观感 国人对爱情的浪漫解读——思无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