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防止被父母控制

2023-07-09 23:33 作者:鹿隐玄经  | 我要投稿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

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

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

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

但就是做不出来,装不出来

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心里就难过

——王朔《致女儿书》


在我经手的大多数粉丝情感咨询中

敏感、自卑、讨好型人格、习得性无助……

这些相似性格的背后,大多站着一个习惯操纵子女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家

什么是「家」?

四面有墙,上方有顶

它可以为你遮风挡雨

也可以让你、不见天日


我们的世界习惯讴歌父爱母爱,习惯让子女感恩

却鲜少有人退后一步,问问是否所有父母都配得上这份赞誉

仔细想想,父母、真的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身份

我们知道,把一个无能的人放在高位

任其控制生杀大权是件很恐怖的事

而很多父母,控制了子女的一生

当然,大多数父母不会觉得他们在「控制」子女


他们认为:

我是为你好


什么叫「控制」?

有个粉丝,她和男朋友谈了五年,非常恩爱

因为对方是做小生意的,父母觉得不稳定

在老家帮她找了个医生相亲

最终拆散了他们

有个粉丝,喜欢游戏,毕业后做了游戏策划

他做了理想的工作,每天都很有干劲

但父母觉得工作累+不稳定+说出去不光荣

一定要让他回老家考公务员

这位同学现在考上事业编,但工作再也没有激情

生活也是


父母的「控制」,一句话描述:

让子女按照他们的想法走完这一生

两个字概括:

听话

所以控制欲强的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是为你好

如果反抗,则会加一句:

我为你如何如何,你还不听话,你对得起我吗?


确实,子女和父母对世界认知存在偏差

很多时候父母的出发点也是善意

只是这种善意,是否一定要用强制的方式?


举个简单例子,子女想做一件事,比如买衣服、选专业、找对象

当这些想法和父母观念冲突时

很多父母会无视子女选择

直接给出自己的解法,让子女强制执行

而另一种父母的解法是:

他们会和子女沟通,询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自己的解法是什么,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

最终,让子女做选择


父母喜欢控制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是:

缺乏安全感

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成龙成凤

他们会为子女规划一条路,让子女去走

这种方式本身没问题,可对于「控制型」父母来说

这条路子女走的是否艰辛,路上遇到什么

甚至,这条路子女是否喜欢

他们不关心

他们只关心,子女是否能到终点

而,一旦子女有了想法,偏离了路线

他们会产生子女「失控」的不安全感

继而震怒、暴躁,下场将其强制拉回所谓的「正道」


剥除感情层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很多父母把对子女的培养看成投资,就像股票一样

砸钱、重仓,然后等着涨

三天两头看一下,涨了就喜,跌了就骂

这边重点是,如果跌了,他们就骂

但他们不会骂自己

他们觉得是股票不争气,不去考虑自己的问题

因为他们已经砸钱了

他们的逻辑是,我砸钱了,所以你应该涨


可问题是,投资除了砸钱,还需要研究市场行情、投资技巧

他们没有

他们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因为这条路他们走过了一遍,或者看很多人走成功过

他们总结出了很多道理,也会把这些道理讲给子女

所以逻辑就闭环了:

路,他们指给了子女;道理,他们也讲给了子女

这样子女还没走好,那就是子女的问题

可,如果这些道理都有用,为什么他们自己没走好这一生呢?

更何况其中的大多数道理,都不适用于新的世界了


可这些问题父母不会管

即使知道,他们也不会承认失败

这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他们需要维持父母的尊严


为了维持这种尊严,父母有三种武器

武器之一:强盗逻辑

很多父母讲道理吗?

讲呢

不仅讲道理,而且讲的不讲道理

我称之为「逻辑界的迦耶伯格」

因果自洽、无视逻辑,还特别扎心

只要他们认定的事,他们就有一套完美的逻辑


比如他们看不惯你玩手机

如果你有同学玩手机,成绩不好

他们会说你看谁谁谁就是因为玩手机才成绩不好的

如果你有同学玩手机,成绩很好

他们会说你看谁谁谁,玩手机也不耽误学习,哪像你


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从结果倒推过程

如果他们出门你玩手机,回来你也玩

那可以推出:你玩了一天手机

如果他们出门你不玩手机,回来你玩

那可以推出:他们一出门你就玩手机

如果他们出门你玩手机,回来你不玩

那可以推出:他们一回来你就装模作样

就算他们出门你没玩手机,回来你也没玩

但只要他们怀疑你玩

还是会在家里装上摄像头来监控你


武器之二:亲情绑架

如果逻辑行不通,父母还会用亲情的名义

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不会用第一种武器

大多数父母都是上来直接亲情捶脸的

如果他们想让子女做一件事,子女不愿意

亲情的大锤就开始了,一般分三步:

1.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不成?

2.你这么做,是对我们不孝,你再也不是我们的女儿/儿子了

3.你这样做把我心脏病都气出来了,你要看着爸妈被你气死吗?

三句话概括成一句:

一切都是为你好,做不到就是你不孝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

如果说这个世界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很多人会觉得是核弹

我觉得不是

应该是父母的唠叨

如果一件事他们想让你做,你不去做

他们会开始唠叨

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一直唠叨一直唠叨

一直唠叨一直唠叨一直唠叨一直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 

唠叨到你想快进

可生活不是视频,你快进不了

而且不是你不想听,关了视频就行

他们会一直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唠叨

如果有一天世界毁于核弹

应该也是那个人,受不了他父母唠叨按下的


说了这么多父母对子女的「控制」

那「控制」的危害是什么?

这里不说什么长大后还是自卑、敏感、没有主见

或者「大多数人一生都走不出童年」这种套话

我说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是我认为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却因为父母的「控制」而被轻易摧毁的能力:

好奇心


我们的社会,对一个「好孩子」最常见的标准是什么?

听话

可孩子为什么要听话?

孩子是有好奇心的,他们会去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了解这个世界

伴随着这种好奇心,他们确实可能会做出一些让父母不省心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好一点的父母

他们会沟通、会引导,甚至会和孩子一起胡闹

只要最后的结果可控,不介意一时的离经叛道


可更多的父母,他们一来不重视「好奇心」的重要性

另外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耐心,去应对孩子的不省心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你给我听话

所以将这种可能带来不省心的能力,给轻易扼杀

就像为了让鸟儿不在家里扑腾翅膀,而选择把它关在笼里

时间长了,鸟儿也就失去了翱翔天际的能力


面对父母的控制,子女应该如何应对?

我认为有 4 个方式

1.沟通

尝试和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很难,大多数父母有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身份区分

无法坐在同一个台面上的人,是注定无法平等交流的

各位可以回忆一下,你父母第一次听你说话

是不是你拿了工资,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后

仔细想想,这种证明自己的方式,其实挺可悲的


如果和父母沟通无效,可以和朋友、师长

或者网友沟通,如果能确定对方是可靠的人

但绝对不要把自己封锁隔离

因为父母的影响,就觉得世界就是这样

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

不是的,同学,所有你本能排斥的东西

很大概率这个东西,本身就有问题


2.独立

既要「经济独立」,也要「精神独立」

你需要能够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依附于自己的父母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已经成年

如果未成年,我不建议你正面对冲父母

请戴好你的面具,那个他们觉得好的面具

但面具戴久了,也别丢了本心

你要知道,你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3.解构「孝道」

大多数子女走不出这个圈是因为对「孝道」本心的忠诚

这点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你要明确「孝道」的本意

它应该是「孝敬」,而不是「孝顺」

是「尊敬」,而不是「顺从」

你来这个世界,首要是成为”你自己“

其次才是成为你父母的子女,或者你子女的父母

或者配偶、朋友、好学生、打工人等其他身份

不要背上这沉甸甸的道德包袱

让它压着头,看不到远方的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不要让悲剧再发生了

你,终究也会成为父母,终究会面对自己的子女

不要让自己的遗憾,在子女身上再次上演


说点题外话,让我们把视角拉高一点,再看这个问题

我认为,人类真正的局限,在于无法继承先辈的记忆

懵懵懂懂降生这个世界,摸索着成长

花费几十年光阴,对世界刚有了一点初步的理解

然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代再继续这个轮回

从这个维度上看,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书籍和教育

前者暂停了时光,将思想永恒传递

后者串联了轮回,让后人能够更快跟上、前人的脚印


可、悲哀的是,在目前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中

有三个最应该教的东西,没有纳入其中:

1.如何认识自己

2.如何爱别人

3.如何教育下一代

从而使得大多数人学了一身本领,正式踏上社会,却

对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对喜欢的人不知道如何去追、如何去爱、最后只能错过

对小孩不知道为什么生、如何去养、只能用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去教他们


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多子女都在等着父母的道歉

但更多父母都在等着子女感恩

而绝大多数子女都在成为父母后

用着父母的方式,让子女走自己以前的坑

一代代、一代代、一代又一代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说的有点多了,用纪伯伦的一首诗结尾吧

有点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如何防止被父母控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