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故意做“鬼脸”,教训了也不听?
“挤眉弄眼”不是病,是孩子的坏毛病,不用治疗……
在抽动症门诊里,我们发现持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在少数,经常有抽动症患儿家长反映“孩子之前经常眨眼扭脖子,我们只以为他是故意的,后来越来越严重后,才反应过来他可能是生病了”。

眨眼睛本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频繁的眨眼,且这种眨眼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肌肉抽动”,且伴随有眼睛不适,或者皱鼻子、扭脖子等其他症状时,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不是调皮,可能得了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病。
一.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类疾病,从其定义来看,这种疾病并不简单,其病因病机目前还没完全研究清楚。但临床提示抽动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感冒后诱发的,有过多接触电子产品诱发的,有家族遗传的,有受到惊吓后诱发的,也有因家长或老师教育严厉诱发的,相当一部分有抽动症状的孩子学业成绩比较优秀。

抽动症的诊断目前缺少特异性检查化验,属于临床描述性诊断,需要依靠有经验的医师综合孩子的情况进行诊断,所以该病的误诊率也相当高,比如频繁眨眼的孩子容易误诊为“结膜炎”,频繁清嗓子的孩子容易误诊为“慢性咽炎”,这些孩子经过常规治疗抽动症状未得到改善,症状迁延或加重,最好经专科医师诊断为“抽动症”,给予正规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
二.抽动症需要治疗吗?
根据临床情况,一般抽动症状持续不缓解的,症状反复出现,抽动程度较重的,经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这几种情况要引起注意,及早正规治疗。

三.抽动症会不会自己好?
临床研究表明,抽动症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随着社会进步,电子产品普及,孩子学习压力增大,各种零食小吃的出现,这种自愈率在下降。如果孩子刚出现症状,又能找到明显的诱因,可以先观察,避开这些诱因,加强生活管理,暂时不临床干预。
不过,不管从那个方面来看,当发现孩子存在“挤眉弄眼,皱鼻子,扭脖子,清嗓子”等异常表现时,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若孩子是需要医生干预的,那么正好可以让孩子的病情尽早治愈,避免做过治疗黄金期。若孩子不需要临床干预,你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生活指导,有利于孩子尽早的康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