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9 商业

2023-01-29 17:51 作者:斯诺布里奇  | 我要投稿

第六章 商业

 1、小商品生产时代的商业运行:在主要以生产使用价值为基础的社会里,手工业者为了免受自己售卖劳动产品而停工的损失,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因免受损失而得利,让利一部分给商人)卖给商人而非最终消费者,产生了以贸易为职业的商人群体。

商人用低于价值的价格购进商品,用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

在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民族间,商业很难有所发展,因为双方都明确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除非特殊情况,都不会做亏本生意。

因此,商业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能够廉价收购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的原料和粮食,并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手工制成品。在任何原始社会里,贸易出现的形式是从一个较先进的社会里来的外国商人。

同时,由于小商品社会的生产工具、技术、和人员的流动相当容易,商业优势也很容易发生转移。

2、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运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本取代小生产者,商业资本取代旧式商人。

工业资本家在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后,就已经占有了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但此时工业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凝结在商品中,只有实现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惊险跳跃”,才能收回资本和获得剩余价值以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商业资本垫付了这些产品的(部分)价值,将这些产品投入市场,同时工业资本节省了销售时间成本(也规避了一定风险),得以开始新的生产。

商业资本既缩短了工业家自产商品的流通时间,又缩短了工业家所要买的商品(原料购置和资本扩张)的流通时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

3、工业资本周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用于商品价值构成分析的概念。为了研究工业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和盈利情况,从流通的角度看,工业资本分为:

固定资本:需要长期、逐渐收回的资本,每一生产周期通过折旧收回一部分固定资本,收回全部固定资本所需的时期称为固定资本周转期,它包括许多生产周期。例如厂房和机器。(这一概念类似微观经济学中的固定成本FC)

流动资本:在每一生产周期之初垫付,周期商品一经售出即收回的资本。流动资本周转期包括商品的一个生产周期和流通时期。例如原料、辅助品、工资。(这一概念类似微观经济学中的可变成本VC)

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出售制成品和购买原料用时缩短),就缩短了流动资本周转期,增加了一定时间内的生产周期,进而增加了剩余价值总量。

缩短商品流通时间,不仅有利于更快地实现剩余价值,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也提高了工业资本的(年)利润率,使流动资本不断向固定资本转化。为了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商业网、交通网被建立起来,缩短流动资本周转期也是产业革命的要素。

不间断生产资本主义合理化的重要形式。

例:流动资本周转期缩短对提高年利润率的意义
2000c+1000v+1000m=4000(一个生产周期,假定2个月)

年产值为4000*6=24000,这一年中投入2000c,6000v,创造了6000m,因此利润率为6/8,即75%;

当一年的生产周期数提高到10后,一年投入2000c,10000v,创造了10000m,利润率为10/12,即83.3%。

4、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为承担生产任务的工业资本承担分配任务。商业资本本质上不创造新价值,而是促进工业资本周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来自生产。由于利润率均分,投入分配领域的资本获得了与投入生产领域的资本相同的利润率,所对应的剩余价值占比与该领域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占比相同。

由于利润率均分,商业资本看似降低了工业资本的利润率,但实际上极大地增加了剩余价值的总量。

工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均分并不是静态的、绝对的,而是动态的。

5、商业资本的集中:商业资本也存在集中的基本趋势。拥有批发商身份的大商人相比零售商小店主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有许多分支的大型商业集团要比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独立经营更为有力。在商业竞争下,商业资本集中的形式是多样的:

①多部门的百货商店:好处是营业额增长的比例高于垫支资本增长的比例;

②单一价格的百货商店:好处是极大缩减一般开支(包装简单、无专职收款人员、不送货到家等),加快资本周转,使年利润率更高;

③多分支百货商店:是商业资本集中最突出的形式。好处是可以大大扩展活动范围,而不必增加用于固定设备的资本量,大量进货降低进价和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利润率。

商业资本集中的典型现象是大商店雇员人数比小商店增加得快。

但商业资本集中与工业资本集中有很大不同:

①商业部门扩张的阻力比生产部门更大。创设一家小型商业企业所需资金不多,商业的周期性繁荣(和先前周期性萎缩造成的市场空缺)使小商店周期性涌现。繁荣时期大商店的竞争会失去效率,因为不能像在工业部门那样广泛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

不过商业周期性萎缩下这类企业的倒闭率惊人,总体亏损,降低了商业的平均生产水平,收入微薄。某些这类商业的从事者可以认为是变相的失业者。

②商业部门中极难出现垄断利润,缓和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更难。

③工业资本更加集中,出现垄断性的托拉斯,大规模插手分配部门,增大商业部门压力。

6、投入运输部门的资本:运输费用体现在交换价值中。改善运输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商品流通时间,降低商品价值。

在商队贸易时代,商业利润和运输费用无可分割,经过一次贩运,运输成本将一次性收回;现代运输手段发展后,铁路、远洋轮船、运输飞机的造价很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收回成本,因此不管工业生产周期的哪一阶段,运输费总是成为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固定开支,成为商业资本运作的重要考量。

运输部门在资本主义工业史上地位特殊。一方面,制造运输手段在决定重工业的兴衰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运输部门的资本集中比其他工业部门更加彻底和迅速,其他部门的资本反对高运费斗争的结果往往是托拉斯吞并或国有化:只有托拉斯和国家才能筹集足够的资本,并最终只有国家为资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而降低运费。

公路建设发展后,中小私人资本再度出现发展。

7、国际贸易:资本主义早期的大商业纯粹是对外贸易,根源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中为奢侈品贸易,利润主要来自舞弊和欺诈。

统一的世界市场建立后,国际贸易转变为日用消费品、原料和生产手段的贸易,大部分商品按照实际生产价格在各地出售,商业利润来自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

但是,世界市场的统一不意味着生产的统一,更不意味着生产的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加剧。这种不平衡状态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超额利润的特殊来源。

由于各地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各地商品价值(生产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但世界市场要求规定世界价格。工业先进的国家把商品(工业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又在落后国家收购原料、食物等,实际上是按照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又按照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买入。这种交换看似是“平等贸易”,实际上是较少劳动和较多劳动的不公平交换。最终导致价值从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转移。

资本主义生产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国内市场的扩展,生产无限制发展的趋势同人民消费经常受限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国际贸易不仅是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来源,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扩张的保障。

8、分配费用:全部分配费用(商业、广告、电讯等)由参与剩余价值总分配的商业资本承担。商业资本促进资本周转,提高利润量和年利润率,降低物价(这也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之一)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市场饱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分配的主要作用由增加剩余价值量,转变为保证实现剩余价值。为保证实现,除了技术上必需的分配费用外,额外加入了销售费用,并不断增长,使得消费成本日益高昂。

分配费用的增加使最终售价中的商业部分极大增加,且商业不同于工业,工业固定资本比流动资本增加了,并出现了合理化,但商业一般费用和固定开支增加的同时并未合理化。

最终,真正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发展到顶点,越来越具有寄生性。其重要标志在于资本不重在用于生产,而是重在用于实现剩余价值:“如果你卖不出去,你为什么要生产呢?”

最终,人的个性被抹杀,真正的自由被所建构的自由抹杀,被异化,被物质所支配,而人本应成为物的主人。

(P203、204部分写的非常好,有时间单独写写)

9、第三部类:大致可理解“第三产业”。这里主要是曼德尔在驳斥科林·克拉克的理论。


读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9 商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